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与美国南海立场的转变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仇华飞目录1,重返亚洲战略形成的背景2,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3,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4,南海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5,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6,钓鱼岛争端与中美关系一重返亚洲战略形成的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美国国内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反应不尽相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Kagan)提醒人们说“如果明智地应对中国的崛起,中国就可能成为一个朋友。反之,它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大国”。卡根指出:“历史上几个国家的崛起以及其它已具有稳固地位的国家试图‘应对’它们的做法,使人们没有理由感到自信或安心。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崛起没有引发战争,之后形成新的国际秩序,这反映新的力量现实。在现代历史中,最成功的‘应对’一国崛起的例子是英国19世纪末对美国采取的绥靖政策。当时,英国人实际上把(除加拿大外的)整个西半球都让给美国人,英美两国都信仰自由和民主思想,它们的国际秩序观点基本一致,在英国人看来,这大大减少可能不适应国际新秩序的危险”。重返亚洲战略形成的背景阿富汗战争结束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结束,美国国内一批政治精英纷纷发表言论,强调美国要把对“中国崛起的关注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美国首要目标应该是亚太地区”。卡跟认为:美国面对中国的崛起似乎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美国放弃其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二是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的雄心。出于充分的政治和战略理由,很多美国人不赞成走第一条道路。但是,不把中国当成敌人却又想走第二条道路是很难的。“未来美国或许无法不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事实上,美国已经在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我们在紧张不安地关注着中国不断集结军力、时不时爆发民族情绪以及常常表现出自信和对纠正历史不公的渴望的同时,脑海中却想象着这样一种情景:中国日益实现现代化,只寻求经济增长,却不会对与我们之间的商贸联系构成威胁”。卡根指出了当今美国对中国战略的两难选择。重返亚洲战略形成的背景关于中国海军发展战略,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派称:“中国离对美国的航空母舰队构成直接的威胁和挑战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的目标是发展这样的能力,将美国航母、军舰阻拦在第一岛链之外。中国要构建大中华首先要考虑的是统一台湾。如果台湾回归中国,中国的海军不仅能在第一岛链作战,整个亚太地区将会出现新的军事多边。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军事强大,中美关系必将出现紧张,美国这个西半球的超级大国一定要设法防止东半球出现一个新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些军方人士也对中国加强海军实力表示担忧,他们告诫中国不应该挑战美国海上霸权地位,他们不相信中国发展海军是为了保护中国的领海或航洋通道安全,认为中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二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中国崛起所扮演的角色,常被一些保守的美国学者拿来和20世纪初的德意志帝国相比较,暗示一场战略冲突在所难免,提醒美国对此早做准备。这一假设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中国毫无认知的基础上的。在19世纪的欧洲体制下,各国为了保住霸权,维护自身利益,都认为通过一场战争才能使其战略地位得以提升。“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大国间的战争就是一场灾难,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没有赢家。以往,美国对中国的认识缺乏现实感,常常低估中国,认为中国尽管经济有所发展,但内部问题成堆,对外在世界构不成威胁。今天,美国国内少数人又以西方国际关系学的一些概念看待中国,“认为中国会像从前的德国和日本一样,经济的发展把中国带向一个扩张主义的强国”。这种认知同新保守主义者鼓吹的“中国威胁论”有异曲同工之处。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中国的崛起引起美国战略思想家们猜忌和担忧,美国著名国际战略家、“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2005年6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题为“我们如何对付中国”的文章,卡普兰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成为美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首要对手,比前苏联更难对付,美国将再次卷入类似“冷战”一样的对峙。因此,美国的军队需要将其重点从中东移到太平洋,并且要做好准备,构建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新型盟友关系,以制衡中国的强大。美国政治精英们认为,中国必将作为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这是不可阻挡的。只有采用类似于实用主义的方法,美国才能较好地应对中国的崛起。否则,21世纪的地球将会变成一个大战场。任何强国崛起或重新崛起时,它们都会倾向于过于自信,因此,国际事务也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动荡。中国也不例外。早在六年前,卡普兰就推测:未来几年中,美国的重心将从中东相对移向太平洋重返亚洲战略的理论基础2010年春,卡普兰又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权力的疆界:北京究竟向陆上、海上走多远”(TheGeographyofChinesePower:HowFarCanBeijingReachonLandandatSea?)的文章,该文指出:当一个国家变得强大,它就会不断地发掘新的需求。今天的中国正在巩固它的陆地疆界并开始向海上拓展。中国的外交政策的野心就像一个世纪前具有侵略性的美国。但出于完全不同的理由。中国不会对世界事务采取富有使命感的态度,而是寻求意识形态的扩展。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道德价值是美国的目标,不是中国的目标。中国在海外的动机受保障其能源、金属、战略矿藏需求驱使,以便满足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5分之一的大国日益高涨的生活水平的需求。三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2011年11月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署名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文章的核心思想是要向全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宣告,美国的战略中心已经东移;太平洋是“美国的天下”,美国要领导太平洋。希拉里称:如果美国要适应在该地区面临的新挑战,如何把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日益增长的关系变成一个操作性理念是我们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在整个地区作出更广的军事部署将提供极为重要的有利条件。美国将能更好地支持人道救援;同样重要的是,与更多的盟国和伙伴开展合作将提供更强大的保障,以应对各种威胁或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行为。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包括我们向亚太地区的战略转移。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2011年在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讲话时称,美国把亚太地区作为重中之重。在承诺美国将在该地区保持军事存在的同时,虽然,奥巴马表达了加强美中合作的意向,但与此同时,他也宣布了一系列对付中国的措施:首次在澳大利亚长期驻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PartnershipTPP)——将中国排斥在多边贸易协定之外,在东盟峰会上讨论南中国海岛屿问题,将重返亚洲视为美国加强对华遏制的重要举措。布什政府曾被不少民主党人士指责为不懂外交,实际上,布什很懂美国国内政治,在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国内民众反恐热情如此高涨的情况下,要选票争取连任、还是实行对外战略转变,把注意力转向亚太地区对外个人来说孰重孰轻不言而喻,因为政治家和普通民众的选择不可能相同。四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美国著名周边问题研究专家梅尔文·格托夫(MelvinGutov)认为,中国目前的领土系历史的产物,后来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都是中国在民国时期就已经界定的边界。“如果北京承认东盟相关国家拥有该群岛的领土要求,将严重影响中国对其他地区领土争议问题所宣示立场的可信度,因此,南中国海的领土冲突,成为中国东南亚国家发展密切关系的主要障碍。”在南海主权争议的历程中,除中国之外,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还包括台湾、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汶莱;印度尼西亚声称其拥有纳土纳群岛(NatunaIsland)主权,越南目前在南沙群岛中占有最多岛屿,而台湾、越南均宣称拥有整个南沙群岛。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以往,美国历届政府对南海问题的立场都是保持中立,直至2009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问马尼拉时,仍向新闻界表示,美国的现行政策是不介入南海的领土争议问题。今天,奥巴马政府为什么要改变中立政策,高调介入呢?事实上,美国企图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国际化已经蓄谋已久。近年来美国一直有意将曾经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外交重心转回到亚太地区。奥巴马政府为恢复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一直在加强与东盟的接触,奥巴马总统也公开表示要插手南海问题。在第二次美国一东盟峰会上,美国与东盟各国就加强双边关系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的主权争议,强调南海的航行自由很重要。奥巴马还承诺将深化美国和东盟的关系,将在亚洲事务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国防部长的罗伯特·盖茨在访问越南时声称,亚洲国家应该通过多边渠道解决领土争端。他向亚洲国家保证,美国仍将参与亚洲的安全事务,保护东南亚国家。在2010年10月于河内举行的“首届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上,盖茨又表示,“区内的核心问题包括领土纠纷、恐怖主义活动、打击海盗,但依靠双边关系已经很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由多边组织处理”。美国南海问题立场转变美国南海问题立场的转变美国南海问题立场的转变美国南海问题立场的转变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内一些保守派精英多次通过各种场合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亚太),美国政府官员也高调介入南海问题。2010年上半年,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问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时强调美对南海问题的立场,宣称希望维持南海的航行自由,而且南海争议的谈判应该是多边的。2010年7月底,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河内举行的东盟外长论坛上表示,南海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利益,为解决南海问题美国有意主持召开国际会议。此后,美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导弹驱逐舰“约翰·麦凯恩”号先后到达岘港附近的南海海域,与越南海军展开了为期四天的联合训练。越南外交部公开宣称:“美国军舰进入越南港口,对越南来说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将在区域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并不是真正要帮助东南亚国家,不过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外交方式,想通过此事来确立其在东南亚的领导权。对于这一点,某些东南亚国家是有所警觉的,菲律宾外长就明确表示,南海谈判应该在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进行,不需要美国或其他任何第三方介入。马来西亚媒体亦发表文章指出,“华盛顿不能太兴高采烈地插手地区事务,这样做只会制造麻烦,而非解决问题”。印尼媒体也发表文章称南海是和平稳定的海域,不能为讨好美国而破坏与中国的关系,并呼吁政府抵制美国的意图。面对美国在南海的制衡和“围堵”,中国应改变以往在外交上过于低调的做法,展示出自己强硬的外交姿态和武装实力,通过彰显军力来为外交斗争提供后盾支持。最近,解放军海军舰队主力向南海地区聚集,它向外界表明,经济迅速发展、军事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维护自己合法的海洋权益。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2012年7月12日,在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参加东盟外长会议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演讲中提出:美国在亚太地区将通过机制、规范和伙伴关系三种途径塑造开放、公正和可持续的地区秩序。在机制方面,东亚峰会(EastAsiaSummit)、东盟地区论坛(ASEANRegionalForum)和美国-东盟部长级会议(US-ASEANMinisterialConference)是主要的机制。相关的规范主要是针对南海问题,包括具有操作性和行动力的行为准则。在伙伴关系方面,美国旨在建立一个联盟网络,这其中美国的军事盟友居于核心,中国、印度等国家等新兴大国也在这一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希拉里提出了美国政府的“亚太战略参与计划”(AsiaPacificStrategicEngagementInitiative,APSEI)来反映美国加强对东盟的援助,回应外界对美国是否在该地区投入了必要资源的质疑。这也成为美国在该地区一个非常重要的全新战略规划。这些在东盟外长会议召开之前宣布的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安全承诺,并表明美国持续强有力的外交存在的信念。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2012年7月13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了东盟外长会议,令人遗憾的是45年来这一会议首次在闭幕后未发表联合公报,与会各国都对这一结果表示了失望。在闭幕新闻发布会上,东盟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