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四 中国的对外交往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4中国的对外交往考情速递概览年份考点及题型分值2017列强输入鸦片(选择);抗日战争(选择);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材料分析)10分2016张骞通西域(选择);闭关锁国政策(选择);鸦片战争期间青州兵镇江抗英(选择);全民族抗日(选择);万隆会议(选择)10分2015丝绸之路(选择);戚继光抗倭(选择);鸦片战争(选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选择);巴黎和会(选择);抗日战争(材料分析)24分2014尼克松访华(选择);汉代丝绸之路(材料分析);宋代海外贸易(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及列强侵华的影响(材料分析)26分2013第二次鸦片战争(选择);九一八事变(选择);《马可·波罗行纪》(选择)6分知识网络导航知识经纬整合西汉张骞通西域(1)概况: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2)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丝绸之路(1)前提条件:张骞通西域(2)开通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3)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4)作用:连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唐朝遣唐使访华日本政府派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玄奘西游(1)概况:唐朝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前往天竺(印度)学习佛法;带大量佛经回国并翻译,写成《大唐西域记》(2)作用:密切了唐朝和印度等国的文化交流,《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1)概况: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2)作用: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宋朝市舶司、占城稻重视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泉州、广州、明州是主要的对外港口;引进外国优良作物品种占城稻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旅行家,元世祖时来华,口述《马可·波罗行纪》,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明朝郑和下西洋(1)时间:1405~1433年(明成祖时)(2)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3)概况: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4)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戚继光抗倭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雅克萨之战(1)概况: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2)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闭关锁国政策(1)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清朝统治者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现实原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开放会使国家的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绝对禁止(3)影响:①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清政府的闭关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不平等条约及危害《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获得的特权列强获得的特权,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开设工厂、驻军、划定使馆界等三、中国现代对外交往建国初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就西藏问题,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21世纪APEC、WTO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典型例题运用【例1】[2017·临沂中考]下列材料摘编自2017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1)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这条道路是西汉时期谁率领使团开通的?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材料二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就实行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发展为科举制度,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2)根据材料二,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哪种制度?在古代中国,按照这种制度录用的官吏必须把哪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材料三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袄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3)依据材料三,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思路点拨►本题以丝绸之路、科举制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1)认真阅读材料一可直接找出答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可在材料二中直接找出“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问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涉及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和明清八股取士。(3)由材料三“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两处关键内容总结说明;(4)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答案►(1)丝绸织品、瓷器、茶叶;张骞;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3)兼容并蓄;佛教。(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深化拓展►“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自倡议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因而成为近两年中考命题的重大热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对外开放等。押题预测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D)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D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原因是唐朝富强、繁荣、先进,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四条都符合题意。故选D。2.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两国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美贸易的发展。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所以选B。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