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3 文言基础篇 第2讲 虚词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三文言文阅读文言基础篇近年来高考中常考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5类,所以,我们对文言虚词从词性上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类虚词。一、“5类文言虚词”系统归纳(一)代词——代指对象要明确代词是代替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吾.(我)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2)第二人称:女、汝、而、尔、若、乃。“吾意久怀忿,汝.(你)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并序》)(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彼.(他)与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4)人称复数:“属”“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为“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里)。”(《项脊轩志》)(2)远指代词:彼、夫、其。可译为“那”“那个”。“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3)旁指代词:他。可译为“别的”“其他的”。“备他.(其他的)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4)虚指代词:或、某。可译为“有的人”。“或.(有的人)以为死,或.(有的人)以为亡。”(《陈涉世家》)(5)无定指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我心伤悲,莫.(没有谁)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3.疑问代词(1)代人:谁、孰。“吾与徐公孰.(哪一个)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代事物:何、胡、奚、曷。“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并序》)(3)代处所:安、恶、焉。“且焉.(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修饰限制要适度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1.程度副词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1)轻微度:少、稍、略。可译为“稍微”“略微”“丝毫”等。“太后之色少.(略微)解。”(《战国策》)(2)加深度:愈、益、弥、更。可译为“更加”“尤其”等。“奉之弥.(更加)繁,侵之愈.(更加)急。”(《六国论》)(3)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很”“极”“太”“非常”“分外”“特别”等。“而君畏匿之,恐惧殊.(很、极)甚。”(《廉颇蔺相如列传》)2.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1)表总括: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全”“都”等。“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桃花源记》)(2)表仅限: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只”“仅”“单独”“只是”等。“但.(只)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3)表共同:共、同、并、相。可译为“起”“一同”等。“又多豪右,共.(一起)为不轨。”(《张衡传》)3.时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1)表示“已经”“曾经”:既、已、曾、尝。“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2)表示“以前”“当初”“过去”:向、初、曩、始、昔。“寻向.(以前)所志,遂迷。”(《桃花源记》)(3)表示“常常”“经常”“向来”:常、素、雅、恒。“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张衡传》)(4)表示“正在”“正当”“恰逢”:方、正、适、会。“方.(正当)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5)表示“一会儿”“片刻”: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既而、斯须。“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口技》)(6)表示“突然”“急忙”“立刻”:急、遽、猝、立、即。“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荆轲刺秦王》)(7)表示“将要”“接近”:将、且、行将。“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鸿门宴》)(8)表示“终于”“最后”:终、卒、竟。“卒.(最后)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4.语气副词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1)表肯定:必、诚、信、固、果。可译为“一定”“实在”“果真”等。“烟涛微茫信.(实在)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否定:不、弗、未、能、非、靡、亡、否。可译为“不”“有”等。“得之则生,弗.(没有)得则死。”(《鱼我所欲也》)(3)表禁止:勿、莫、无。可译为“不要”“别”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不要)忘。”(《孔雀东南飞并序》)(4)表推测、估量: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大概”“也许”“几”“可能”等。“殆.(大概)有神护者。”(《项脊轩志》)(5)表反诘:岂、其、庸、独、宁。可译为“难道”“哪里”等。“其.(难道)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5.频率副词(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屡、数、辄、每、频、累。“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多次)召不应。”(《张衡传》)(2)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复、更、再、又、亟。“复.(再、又)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6.谦敬副词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无实在意义。(1)表恭敬:请、敬、谨、幸、惠、敢。“谨.(敬辞)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2)表谦卑:窃、忝、猥、伏惟。“猥.(谦辞)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7.指代性副词(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指代‘我’)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前置的“我”。“生孩六月,慈父见.(指代‘我’)背。”(《陈情表》)(三)介词——引出方式要得当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1.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何以.(凭借)战?”(《曹刿论战》)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3.引出动作的原因:于、以、为。“不以.(因为)物喜,不以.(因为)己悲。”(《岳阳楼记》)4.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于、乎、自、从、缘。“有朋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5.引出主动者,表示被动:于、乎。“此非孟德之困于.(被)周郎者乎?”(《赤壁赋》)(四)连词——表示关系要清楚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1.表示并列关系:与、及、且、而、且……且……、载……载……。“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而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2.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尚……况……、以。“臣以为布衣之交尚.(尚且)不相欺,况.(何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选择关系:如、抑、其、或、非……则……。“天之苍苍,其.(是)正色邪?其.(还是)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4.表示承接关系: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锲而.(表承接关系)舍之,朽木不折。”(《劝学》)5.表示转折关系:而、然、则、但、乃、顾、虽。“然.(然而)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6.表示因果关系:以、为、因、故、是故、是以。“是故..(因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说》)7.表示假设关系:若、苟、今、使、虽、则、向使、假令。“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8.表示修饰关系:而、以。可译为“地”或不译。“木欣欣以.(表修饰关系)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并序》)(五)助词——辅助功能要到位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子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1.结构助词(1)之:常作为定语、补语、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宋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公输》)(2)所:常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物、处所等,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所闻,即‘所知道的一切’)。”(《桃花源记》)2.语气助词(1)陈述语气词:也、矣、焉、耳。“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2)疑问语气词:乎、与、欤、耶、邪。“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3)感叹语气词:哉、夫。“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4)句首语气词:唯、夫、盖。“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音节助词音节助词指没有实义而以协调音节为主的助词。常见的有:之、者、其、言、有、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二、“6大推断技法”边练边悟[文言精读](2018·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推断文中虚词的含义。纯礼字彝叟,以①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②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③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④不知此?将⑤必有说。”他日,众质之⑥,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⑦与⑧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⑨奉常时用乎⑩?”琦是其对。还朝,用为⑪三司盐铁判官,以⑫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⑬以静待之⑭,辨其⑮可具者,不取于⑯民。民图像于⑰庐,而⑱奉之⑲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⑳生火,何足○21怪!”但○22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23棼然之○24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25赎,命释其○26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27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28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29务去前之苛,犹○30虑未尽,岂○31有宽为患也。”由是○32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33戴于○34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35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36知,若○37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38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39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40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41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自主推断]①以:__________②于:__________③以:__________④岂:__________⑤将:__________⑥之:__________⑦乃:__________⑧与:__________⑨之:__________⑩乎:__________⑪为:__________⑫以:__________⑬一:__________⑭之:__________⑮其:__________⑯于:__________⑰于:__________⑱而:__________⑲之:__________⑳则:__________○21足:__________○22但:__________○23以:__________○24之:__________○25以:__________○26其:__________○27以:__________○28以:__________○29方:__________○30犹:__________○31岂:__________○32由是:________○33而:__________○34于:__________○35为:__________○36所:__________○37若:__________○38以:__________○39何以:________○40以:__________○41辄:__________[答案]①介词,凭借②介词,给③介词,把④语气副词,难道⑤副词,一定⑥代词,指范纯礼⑦副词,竟然⑧介词,和⑨代词,它,赋役税金等⑩语气助词

1 / 10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