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题一人类历史新纪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1.背景——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政治方面①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②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③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过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革命准备①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②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①1917年11月6日晚,起义开始。②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8日凌晨,冬宫被占领。3.意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③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④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2)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史学新论]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发现问题]史料揭示了俄国二月革命向十月革命过渡的真实原因。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和平与土地,这是人民生存的基础。临时政府没有了解更没有解决人民急迫需要解决的生存与和平问题。[思考角度]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从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材批注微点拨][构图解史]十月革命的经过信息提取:俄国十月革命从广义上分为二月革命和十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两个阶段。二月革命以推翻俄国沙皇专制为目标,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目标,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概念阐释]苏维埃(1)苏维埃是俄文的音译,意思是代表会议。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当时是一种工人和士兵的直接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2)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新型的政权的标志,城市和乡村的最基本生产单位都有苏维埃,苏维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可以立法,还可以直接派生行政机构。[归纳比较]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因为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框架图示]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选修三)1.历史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2.战争进程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俄国退出一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3.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1)在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处于劣势。(2)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3)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也是加速其失败的重要原因。(4)日本、美国参战,使协约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4.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2)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表现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美、日开始崛起,建立了国际联盟。(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加速了新技术的发展;促使政府职能转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选修三)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2.《非战公约》(1)主要内容: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2)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3)局限性: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3.国际联盟(1)成立:1920年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①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②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史料一“‘共产主义’革命不是一场新的、完结的革命,它只是俄国革命长期的和复杂的进程中的一个阶段,①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帕·米留可夫《俄罗斯的黎明》史料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1949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28年的光辉历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②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中国日报》[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史料阐明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①表明十月革命的实质是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史料二: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史料强调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表明十月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学会用史](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提示]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但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引起人民的不满。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性。[提示]都发生在经济落后或相对落后的国家,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3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比较项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目标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果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和对俄国现代化的意义理论的角度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过通十月革命的实践,使俄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下,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革命的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特点实现的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政治上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现代化意义文化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和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这里所说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指()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沙皇专制政府C.苏维埃政府D.保守党政权解析:“……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说明题干针对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因此推翻的“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沙皇政府、苏维埃政府和保守党政权无关,A项符合题意。答案:A2.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A.宣布要以暴力方式夺权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解析: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而不是“暴力方式夺权”,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是“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故B项正确。答案:B3.《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推翻沙皇政权B.发表《四月提纲》C.推翻临时政府D.通过《和平法令》解析:推翻沙皇政权体现的厌战情绪并不强烈,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并没有涉及厌战和失败主义,故B项错误;推翻临时政府虽体现出了厌战情绪,但是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和平法令》宣布退出一战,体现出了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故D项正确。答案:D课题二“理想”到“现实”的实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2.目的: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3.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结果: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1.实行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1)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2)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3)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4)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3.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史论要旨]新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知识点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由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