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题五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竞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1.原因(1)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3)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多,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3.影响: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奠定了阶级基础。知识点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原因①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2)影响: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2.遭受打击——抗日战争时期(1)原因①在沦陷区,日伪军疯狂地毁坏和吞并民族工业。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迅速膨胀。(2)状况: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而走向萎缩。3.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原因①美国取得在华特权,经济侵略的加剧。②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2)表现:工厂纷纷倒闭,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史论要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陷入绝境。这一命运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教材批注微点拨][图解历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信息提取: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经济上与封建主义及外来资本主义既矛盾冲突,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在反抗外来侵略及反封建专制时,表现出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概念辨析]“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漫画解史]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信息提取: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影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史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①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术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1874年《捷报》卷12史料二②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③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张俊杰《百年巨商》[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高烟囱有伤风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旧习俗、旧观念的制约,发展非常艰难史料二:“东亚”企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发展历程,间接反映了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②“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实业救国”思想;③“设备齐全,机器先进”→发展迅速;④“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发展艰难曲折[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提示]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②封建观念和旧习俗的制约。③动荡不安的时局,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最主要原因:战争。3深化拓展·注重研思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点(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6)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4针对训练·立德树人1.1934年,由于美国大量高价购买国外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在三个月内白银外流量就达2亿元之多。对此,国民政府()A.强化经济统制B.推行币制改革C.扩大财政赤字D.扶持官僚资本解析:A项是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措施,与货币管理无关,故A项错误;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故B项正确;C项是为了发展经济,与货币管理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防止白银外流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年份1937.71939194019411942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06113765495462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是1927~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4年大后方工厂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已转移到大后方,故B项正确;1944年大后方工厂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工业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B课题六时髦转身——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1知识串讲·助学助记知识点一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民国时期①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山装、旗袍受欢迎。②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③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来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④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2.交通事业的进步(1)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4)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3.通讯工具的变迁(1)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2)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史学新论]新思潮冲击下的传统婚姻现状“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1920年)[发现问题]20世纪的传统婚姻习俗面临严重冲击,其根源是经济的发展变化。[思考角度]20世纪初的婚姻习俗现状及成因;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与外来思想对传统婚姻习俗的影响。知识点二近代后期的社会生活1.建筑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2.交通(1)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2)1924年,上海开始运行公共汽车。3.大众传媒(1)广播: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播;1928年8月,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2)报刊业: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斗争。(3)影视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业发展迅速并走向成熟;在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影片。[教材批注微点拨][构图解史]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信息提取:伴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知识延伸]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近代社会生活伴随列强侵略,由沿海到内陆,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近代社会生活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图解历史]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思维升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规律(1)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2)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3)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4)变化的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中华民族特色。2读史用史·史论结合⊳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料一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②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光绪中叶以后,传统观念的遭遇①“丁男妇女赴厂做工”“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自然经济解体,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史料二:民国初年北京社会风俗的特点②“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已经出现新式婚礼”“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