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第五单元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第一部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第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01自主学习必备知识02互动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习题高效作业03命题研析高考动向知识点一明朝1.废丞相(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六部2.设内阁(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特点:皇帝为_________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加强专制内阁首辅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惯称呼,设置于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明中期后,大学士又被称为“辅臣”,首席大学士被称为“首辅”,或“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之较量。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清朝的内阁首辅是指首席内阁大学士,名义上相当于宰相之职。3.颁布《大明律》(1)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赃枉法。(2)原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4.地方行政制度朱元璋认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碍于皇权的集中。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法;都指挥使司掌军事。三者合为三司,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知识点二清朝1.设立军机处(1)背景①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②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③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2)设立①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②设立:_____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3)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③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_________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建立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雍正君主专制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做主,还要由中央另派人,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核心论点:(1)清代的总督巡抚制既是行政统治也是军事统治,地方官员权力有所扩大。(2)清代虽然提高督抚地位但权力归属中央,最终听从中央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3.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①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②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措施①设_______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②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③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理藩院(4)作用①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②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④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链接选修——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选修4)1.康熙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1)巩固统一国家:平定三藩之乱,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派施琅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清军在雅克萨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1689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2.对康熙帝的评价(1)功绩: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雍正、乾隆继承其基业,共同创造了“康乾盛世”局面。(2)局限:康熙帝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开,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祸根。【漫画解史】丞相与内阁首辅信息提取:秦朝设立的丞相一直是法定的中央官职,而明代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机关。【知识拓展】明朝内阁制的特点(1)变动性。明朝内阁组织虽有四殿二阁,但并不同时设置,须视皇帝好恶而定,大学士员额多寡不等。(2)附属性。内阁职权出自皇帝授予,不得独立行使。(3)个别性。大学士间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责任亦不连带,各自独立以个人才能辅助君主。【教材补遗】明代宦官专权洪武初年,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政事,对宦官控制很严。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宦官开始取得出使、专征、分镇等大权,为后来的宦官专政提供了条件。宦官专权是明朝国家结构和政治生活中的一大特色,是皇帝极端专制主义的强化带来的皇权本身的异化。【巧思妙记】巧记明清政治信息提取: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表现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经济政策方面强化重农抑商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图解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信息提取:我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不断发展强化的过程,到清朝达到顶峰。【教材补遗】1.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其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2.改土归流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是指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统治,而改任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边远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发展以及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重点一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影响史料明初,明太祖皇帝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在中央,以都察院代替御史台,设正二品左右都御史,级别与六部尚书齐平,负责监察百官。同时,在六部又分设监察职官,称六科给事中,分别督查本部官员行为。在地方上,按省份将全国划为十三道,每道设监察御史监督地方。同时,中央会不定期派出巡按御史巡视地方,巡按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遇事可直接上奏。此外,明朝特有的厂卫特务机构也有督查官员的职权,锦衣卫持密令可越过刑部直接拘捕官员。明清的监察制度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史料解读】史料主要从中央和地方设置监察机构、明朝设厂卫机构、清代颁布监察的法律、清朝设宗室御史专门稽查皇族等方面阐述了监察制度。【问题思考】根据史料概括明清时期监察制度的特点。试答:【提示】监察制度制度化、体系化;服务于皇权;依法监察;强调对皇族贵戚的监督。【史论归纳】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2)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实行重奖重罚。(3)以轻制重,给级别低的监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1.制度与“家法”相联系:清朝“家法”森严,其宗旨是严密防范一切侵犯皇权、威胁国家安全的举动。家法成为第一大法。针对明末的诸种社会弊端,清朝各种制度凸显“家法”精神。清初几位帝王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严防,如顺治帝鉴于往代宦官擅政典兵,流祸无穷,于交泰殿铸铁牌示警,并依明宫寝旧制,裁定十三衙门,再立内务府。外戚不许专权,权臣不得干政,并严行禁止士习不端,结社订盟。康熙帝则禁止官员私置党羽,蠹国害政。雍正帝撰《朋党论》,告诫臣僚。清朝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2.糅入周边民族的多种文化: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就借鉴了契丹的“八部大人”、金朝的“猛安谋克”制,以及明代卫所的总旗、小旗等;部分机构名称又吸纳朝鲜称谓。文化上彼此相互借鉴,这也是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王朝在政权建设上的一个共有特征。3.彰显满洲贵族与官员的地位:在“首崇满洲”的清代社会,官员虽设满蒙汉复职,但制度本身却凸显满洲的地位。4.“仿古效今”,承袭明制:后金初创,制度未全,多仿明制。比如,清代从中央的内阁、六部、翰林院、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等,到地方的行省、道、府、县衙门的建置,与明朝大同小异。重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史料二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说明了内阁的职能,结合唐以前丞相的职责比较其不同。(2)史料二中说明了军机处的职权,从其职权上分析其本质。【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职责与唐以前的宰相有何不同。(2)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试答:【提示】(1)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责是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大臣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这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2)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史论归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史料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史料解读】史料中“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信息,说明了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问题思考】结合史料分析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产生的消极影响。试答:【提示】中国君主专制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决策失误。【史论归纳】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②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①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②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研真题·引领航向]一、拓展知识广度1.(2019·高考北京卷·T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