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第三部分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单元综合提升01热考主题纵横热点02学科素养培优提能04单元质量检测(十)03史学争鸣拓展视野主题一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折射出的经济、政治、外交、思想及科技教育特点1.从经济角度看: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2.从政治外交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3.从思想角度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4.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拓展训练]1.(2020·山东青岛统测)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是上合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故A项错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限于成员国内部,并不能加速亚洲各国的合作,故D项错误。主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体制的调整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存在诸多弊端。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3)结果: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拓展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8年、1984年及198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年份项目1978年1984年1987年农业粮食(百万吨)304.76407.31402.41棉花(百万吨)2.166.254.25油料作物(百万吨)5.2111.9115.25甘蔗(百万吨)21.1139.5146.85年份项目1978年1984年1987年工业煤(亿吨)6.187.899.20原油(百万吨)104.05114.61134.00电力(十亿千瓦)256.60377.00496.00钢(百万吨)31.7843.4756.02——数据引自国家统计局表格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信息,提取至少两条信息并以史实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运用史实恰当,史论结合)【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所展现的是,在1978年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可根据表格提供信息并结合所学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进行说明;也可根据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取得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史实进行说明。【尝试作答】答案:示例信息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粮棉等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说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二:1984年以后,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说明:农村改革成功推动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进了工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信息三:1978年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经济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针;改革开放促进国力迅速提升。(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主题三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背景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影响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拓展训练]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画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摘编自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断上升,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摘编自范海龙《开放通商与对外开放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思路点拨】审清题目,表现根据材料一从开放领域、开放范围以及对外贸易管理等方面概括;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交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意识和心态等角度回答【尝试作答】(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思路点拨】特点,根据材料二从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及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原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尝试作答】(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今对外开放的特点。【思路点拨】根据材料的描述从国家政策、对外开放特点、开放格局、开放领域等方面概括。【尝试作答】答案:(1)表现:领域宽,突出经济交往,涵盖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范围广,涉及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间长,几乎贯穿整个唐代;设置专门机构、划定特区管理对外事务。(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条件: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心态;海陆交通发达。(2)特点:先后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国家利益的支配,政治倾向性强,波动性大。主要原因:由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受到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受到美国、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与国内的政治气候有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特点:①对外开放成为既定国策;②对外开放的原则是立足国情,平等互利,进行经济技术交流;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④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战略;⑤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主题四西方模式、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英国)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西方模式(英国)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拓展训练]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解析:选D。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到主张“发展是硬道理”以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变化说明中共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故D项正确。突破高考全国卷压轴大题——开放类材料解析题之图表分析说明型(2018·高考全国卷Ⅲ·T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思路点拨第一步判断题型及特点本题为表格类历史说明型材料解析题。解题的题眼是“对表中的内容——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二步审设问,列思路本题要求对表中的内容——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解答限定为:先看表中人物及相应等级,然后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就是提出一个观点并评价。首先看表格中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人物的分布,可知这些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和仁人的人物,都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创立者与发展者,受到推崇;然后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可知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与法家思想有关的居中间等级。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