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3讲 从三民主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历史第七单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部分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第3讲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01自主学习必备知识02互动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习题高效作业03命题研析高考动向知识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形成(1)背景①经济上: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②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许多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各派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前提下的改良救国方案均遭失败)。③思想上:“西学东渐”,国人的思想得到启蒙。④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受近代西方政治和社会革命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_________的思想。三民主义(2)过程①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②阐发:在《民报·发刊词》上,纲领被阐发为“民族”“_____”“民生”三大主义。(3)内容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即“_________”,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民权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的特点“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摘自《孙中山全集》核心论点:(1)孙中山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向西方学习。(2)因袭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科举制度和监察制度,借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民主共和体制。(4)评价①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②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5)实践①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②《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2.发展(1)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①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3)评价①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②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背景政治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_________》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中心北京大学指导思想(前期)民主和_____青年杂志科学内容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_______,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进步性(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___________开始在中国传播(2)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3)是一场全面的_________运动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片面性新道德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地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为怪。——资中筠核心论点:(1)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旧文化不是完全彻底的抛弃,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取其精华而用。(2)时代背景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倡导的反封建的言辞激烈。知识点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2)1919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_》,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2)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_____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交锋,这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由学术思想向_________指导思想的转变。(2)途径:各地_____________进一步扩大宣传。(3)影响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②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③促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社会改造共产主义小组【教材补遗】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促使这种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的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其核心内容是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误区警示】“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知识图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名家论史】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核心论点:(1)陈独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反封建的彻底性。(2)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倡导新政治、新思想,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具有进步性。【教材补遗】“文学革命”不仅仅是文学形式上的改革,而且是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的改革。例如,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弊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构图解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教材补遗】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重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选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史料二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12月2日)【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革命者打倒清政府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2)史料二史料阐述了社会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问题思考】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试答:【提示】①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②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③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史论归纳】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帝和争取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是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主张普遍的、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关注工农生活问题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重新建构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潮流中,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和领袖孙中山是走在最前列、最有影响力的代表。孙中山对孔孟的“仁学”思想给予了新的解释,强调要发扬救世之仁、救国之仁。他将西方的人道主义融入中国传统的“仁德”之中,对传统的“仁德”观念进行了扬弃式的发展。孙中山提出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中华民国时期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的积极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优秀价值元素提供了有益借鉴,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核心价值重点二新文化运动史料一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特点史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表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近代思想史研究》【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一时,要特别注意史料的出处,据史料出处可以给史料定位。“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陈独秀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说明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2)解读史料二中的表格时要注意数据的变化。表格中“新文化运动”提及44次,说明了《新青年》大力倡导思想解放运动;“十月革命/俄国革命”提及287次,说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实质。(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试答:【提示】(1)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其中民主与科学是前期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实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国际因素:第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