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与提升模块一中国史篇第八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1919~1949年)栏目导航123纵横贯通大题增分单元过关测试(八)纵横贯通1一、1919~1949年国内主要矛盾、革命目标及国共关系的变化主要矛盾革命目标国共关系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民党与中共领导的人民之间的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国共十年对峙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反抗日本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国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之间的矛盾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民主国家国共两党内战|针对训练|1.1944年9月15日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和全国人民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立即召开紧急国是会议、组织抗日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广泛支持。中共这一主张()A.目的在于消灭国民党B.改变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C.提升了中共的声望D.意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选C据材料“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立即召开紧急国是会议、组织抗日联合政府的主张”可知,中共目的不在于消灭国民党,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未曾改变,故B项错误;据材料“获得广泛支持”可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得到广泛的支持,这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的《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二、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较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务不同“打倒列强,除军阀”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基础不同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合作方式不同有统一的政府机构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合作是党内合作没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没有两党共同承认的纲领,合作是党外合作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政权和军队基本上由国民党掌握双方均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结果不同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导致国民革命的失败尽管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努力下,坚持到抗战胜利|针对训练|2.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解析:选C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政策正是围绕这一矛盾进行调整,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的军事路线错误,指引红军长征逐渐取得胜利,故B项错误;随着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开始调整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其目的就是促成国共合作抗日,所以这一认识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论持久战》为持久抗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故D项错误。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探索期(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认清国情: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2)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成熟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妥善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针对训练|3.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问题,故B项错误;1925年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与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无关,故D项错误。大题增分2弘扬抗战精神——《国史大纲》出版|典题示例|(2019年全国卷Ⅰ)(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增分策略|★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本题是观点评述类,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需要四步骤:首先明确观点,由于材料没有直接表明观点,此题观点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概括。然后是“评”,对材料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其次是“析”,即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最后是“结论”,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从材料出处可以知道,这则材料出自钱穆先生1940年写的《国史大纲》。这一时期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形势恶劣,全国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回答中国为什么不应当投降,不应当被侵略的问题,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钱穆先生在这一时期写出纲要版中国通史,并敬告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抱有温情与敬意,它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深刻的责任与情怀。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本题可以运用“时代背景+家国情怀”,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理论来指导作答。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我们必须对历史以温情与敬意,这是对材料正向思维而得出的观点,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提炼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从反向思维上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刺激,获得高分。★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示例]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4分)论证:《国史大纲》具体成书时间是1940年,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全国上下持悲观论调者比较多。这时候中国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提高全民的抗战士气,这种精神基础就是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结论: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8分)[点评]获取史料的时空信息是正确理解史料的切入点,在史料明确提示《国史大纲》成书于1940年的情况下,紧紧结合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理解得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不仅符合作者的思想主旨,而且结合历史阶段特征进行论述,论据充分、更能契合题意。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示例]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4分)论证: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8分)[点评]近年来,不断有人歪曲党史国史军史、丑化英雄人物,这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本题的命题初衷和本意,而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源在于对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及影响认识的缺失或片面理解。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历史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助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认识根源。肯定我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及对世界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石。在此角度立论、论述符合命题人本意,才能高屋建瓴,获得满分、高分。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示例]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4分)论证: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结论: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8分)[点评]一种观点,两种表达。在繁重的阅卷任务中,考生不同常人的观点如同雨后天边的彩虹,可以给阅卷老师赏心悦目的享受和愉悦,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获得高分。谢谢观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