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单元高效整合纵向剖析一、先秦时期文明传承的表现1.文字沿革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2.宗法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3.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4.民族观念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5.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针对训练]1.(2019·泸州二模)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A.“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D[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即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美、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经济方面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文化方面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针对训练]2.(2019·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B.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B[从材料可以看出曲沃是晋国卿大夫的封地,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说明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应该从经济方面寻找根源,故排除A项;不能根据“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等信息得出宗族内部实行德治,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不能说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故排除D项。]中外关联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项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经济发展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政治制度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文化特征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针对训练]3.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B[材料“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反映了周人和希腊在东、西方历史的重要地位,这种评论的依据是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故选B项。]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项目战国“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不同点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不同点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相同点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针对训练]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与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材料二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道”与“自然法”——中西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含义,材料一老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才符合‘道’的精神”“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可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材料一“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体现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材料二西方自然法“‘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体现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发展为‘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体现主张人类彼此平等;“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体现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第二小问原因,老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要从春秋时期政治上的礼崩乐坏、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两方面分析。西方自然法形成的原因要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两方面分析。第(2)问,老子的自然法思想从当时看,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辩证看待对后世的影响,一方面“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利于王朝初期社会的重建,但另一方面否定人定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因此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从当时看,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同时也促进后世西方法学的发展。答案:(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西方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原因: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2)影响:古代东方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过安定社会的良好作用;但由于它否定人定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贡献巨大。Thankyoufor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