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留下来的思想遗产,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主的社会型伦理道德;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核心,反对专制权威,强调人的自由。关注话题·深化认知一、中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1.古典时期的人文精神(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阐述,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不同流派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人文思想大放异彩。2.中世纪人文精神受到压制(1)欧洲基督教一统天下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一统天下,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精神,人性受到压抑和束缚。(2)传统伦理观念成为中国主流思想①中国的“民本思想”也演变为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帮助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专制者们施展统治权术的工具,人性遭摧残,个性被泯灭。②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③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3.资本主义萌芽后的人文精神(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①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性,高举“人文精神”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宗教改革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③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主义”大旗,用“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2)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否定“三纲五常”,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思想和限制君权,提出建立“天下之法”;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4.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1)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使人文主义有了法律保障。(2)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时代。1954年起的历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设立专章规定“公民的权利”的条款,“尊重和保障人权”还在中共十七大上写入了党章;党和政府一直全力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人权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人权观念的巨大进步。二、东西方人文精神展现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1.东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1)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孔子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体现了天是万物的主宰。孟子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性与天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是表明天与人是息息相通的。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挥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将人性、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宇宙的本原“理”的高度,将三者统一起来。道家的“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强调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形成了一种注重群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侧重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规范与压制,强调个性服从并统一于共性。2.西方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价值和冒险精神,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注重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2)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不求冒尖,甘居中庸;而西方主张人的个性张扬,积极进取,勇为人先。这种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3.东西方人文精神在现代民主法治方面的共通之处(1)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在反对神学观念中奠定的,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以人为本”,都提倡“人”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塑造了自由与责任共同担当的健全人格,个人在“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中寻求着自由与责任的和谐。(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文化也趋向多元融合。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坚守,是我们应该永恒坚持的理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整个社会才能向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更能找到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现代社会需要人文精神,未来世界仍然需要人文精神。史学新论·多维探究探究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1.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史学新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发现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的原因,指出了儒家学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命题角度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然受到重视的原因。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史学新论]“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发现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命题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3.汉代儒家思想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继承[史学新论]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材料表明汉武帝重儒学对于当时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僚集团、关注国计民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命题角度汉代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关系;汉武帝重儒学的实质;先秦民本思想的弘扬。探究二儒学的发展与创新1.理学的兼容性[史学新论]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发现问题材料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命题角度宋代理学的特点;儒学鲜活生命力的原因;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关系。2.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史学新论]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发现问题材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命题角度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探究三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1.古希腊人文主义和儒家人文思想的比较[史学新论]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发现问题古希腊人文主义和儒家人文思想既具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命题角度古希腊人文主义和儒家人文思想的不同内涵;它们对德性的共同追求;它们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2.文艺复兴是城市精英的运动[史学新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命题角度文艺复兴在阶级基础上的局限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3.启蒙运动是“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史学新论]法国启蒙运动在世界文明史上引起的震动具有显著的超文化差异的特征。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学说后来一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所传诵,鼓舞着种种争取社会进步的斗争。——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发现问题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整套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和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命题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民主政治的角度分析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强化落实·权威预测1.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解析:孟子言论的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项正确。答案:A2.[2019·清华标准诊断测试一模]在春秋战国时期多数思想家看来,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天地之性人为贵”;人有道德,是“天地之德”;人有知觉,是“天地之心”。这说明该时期()A.道德认同意识增强B.富有人文精神C.现实功利思想浓厚D.摆脱宗教束缚解析:根据材料“人类在宇宙中有卓越的地位”“人为贵”“人有道德……”“人有知觉……”,突出人性,体现了人文精神,故选B项;材料不仅强调人的道德,还强调人的知觉,排除A项;“现实功利思想”,与材料“人有道德……人有知觉”不符,排除C项;“摆脱宗教束缚”,表述绝对,且与历史现实不符,排除D项。答案:B3.[2019·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得控诉或者作证。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通报捕摄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这反映出当时法律()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没有得到严格执行C.具有人文主义色彩D.受到伦理思想影响解析:材料强调法律中的血缘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本身就是法律规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是以人为中心,而更重视血缘亲情,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通报捕摄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了血缘、伦理,故D项正确。答案:D4.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最终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这表明()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解析:由材料“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