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文化与社会-3-123451.(2018·课标全国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经济和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与核心,因此①排除,④当选;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说法错误;一个国家的影响力或者综合国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入选。答案解析关闭D-4-123452.(2016·江苏)“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具有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而非文化交流与传播,故A项错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D项排除。答案解析关闭B-5-123453.(2018·课标全国Ⅰ)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6-12345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回答此问首先阐述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其次明确指出材料中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属于先进文化,而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起到这种作用的原因。-7-123454.(2018·浙江)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遐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8-12345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马家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把握方向、智力支持、振奋民心的统领作用;在形成文明乡风、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马家村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解析应对“文化的力量”这一知识进行精准定位,不能罗列有关“文化作用”的知识,否则就会“跑题”;然后结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等要点进行分析。-9-123455.(2016·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10-12345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1-12345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解答要注意设问关键信息“扶精气神”,利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围绕“扶精气神”,从转变观念、思想动力、智力支持等方面阐释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的合理性。-12-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的内涵、特点与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从本质上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外延上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的形式从静态上包括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从动态上包括各种文化活动:人们进行精神性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考点三-13-考点一考点二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4.文化的特点角度特点理解文化的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人类社会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考点三-14-考点一考点二角度特点理解文化与人类个体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文化与物质载体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考点三-15-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1.文化具有阶级性。(试判断)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就不具有阶级性,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化具有阶级性。2.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试判断)点拨物质资料的生产才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试判断)点拨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考点三-16-考点一考点二4.优秀文化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试判断)点拨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必须经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考点三-17-考点一考点二5.我们所讲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试判断)点拨文化具有多重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也不是狭义上的文化,而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体参考下面的图文透析文化的概念。考点三-18-考点一考点二典例剖析(2015·福建)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题规范答题规范关闭选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①是错误的;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是错误的;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三-19-考点一考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文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考点三-20-考点一考点二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文化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政治化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文化化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考点三-21-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这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试判断)点拨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与经济发展并不都是同步的,有时候会超前于经济,有时候会落后于经济。2.文化决定政治、经济的发展。(试判断)点拨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三者的关系中,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政治。3.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试判断)点拨先进的文化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考点三-22-考点一考点二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试判断)点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而不是体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差异请看下表:差异内涵侧重点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突出的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考点三-23-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文化与综合国力1.是什么——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怎么办——如何发展当代社会文化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