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一讲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2-根据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过现代文阅读,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理解分析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辨识、分析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专题十一阅读论述类文本-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天津高考一般论述类文本考点举要年份选文内容试题题干涉及考点2018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5-考点分析真题试做年份选文内容试题题干涉及考点2017中国人的时间制度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2016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意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6-考点分析真题试做年份选文内容试题题干涉及考点2015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2014隐性知识下列对波兰尼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意下列对野中郁次郎关于隐性知识的表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意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7-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高考天津卷,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的选择以关注社会、注重人文为主要原则,贴近社会现实生活。从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推断文章内容等角度设题。-8-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9-考点分析真题试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载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10-考点分析真题试做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11-考点分析真题试做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12-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B.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C.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D.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答案解析解析关闭C项,从第三段“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一句,可判断选项前半句的表述是正确的;第三段最后“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说明“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13-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B.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C.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原文第四段说“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选项表述为“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曲解文意。C项,“已经完全”被“奴役”的说法太绝对。从原文倒数第二段末的问句可知,人类被奴役是将来可能出现的事。D项,“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的说法过于武断。从原文最后一段“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的“合理关系”看,人类在科学技术面前是有主动性的。答案解析关闭B-1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A.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B.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C.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D.“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级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中“矛盾关系”指科学技术与人的对立关系,A项中“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B项中“‘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和C项中“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都体现了这种对立。D项,“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表现了人的主动性,而非依赖性。答案解析关闭D-15-一、论述类文本的特点论述类文本选材范围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它侧重于考查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或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价和看法,这些材料一般淡化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16-论述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文学类文本突出的是整体效应,所有内容都是相互渗透且服务于整体的,一词一句都是通过整篇来显现它的特殊意蕴的;而论述类文本更讲究逻辑的联系,各部分内容往往以板块的形式呈现,整篇文章是各板块的叠加。打个比方,文学类文本就像把糖粒放入水中,使之溶化为糖水;而论述类文本则如筑墙,把一个个板块有规则地堆垒起来形成一堵墙。论述类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常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知等为主要内容。-17-二、整体把握论述类文本的方法论述类文本往往由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步进行整体把握。1.先看标题,预测内容。文章标题有的是论点,有的是话题。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根据标题预测一下文章内容,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论预测是得到印证还是被推翻,都有助于对文意的整体把握。有的选文没有标题,可以看文末选文的出处。2.阅读全文,着眼全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重点段落的起始句、结尾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18-3.梳理回顾,整体把握。要大致搞清楚文章开头的引论部分提出了什么论题,中间的本论部分用了哪些材料分析问题,结尾如何解决问题。另外,要弄清各小段内容,分清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还是破立式,理清大致思路,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文章的中心。掌握了这些,就为后面的解题做了充足的准备。-19-三、三重比对辨析试题(一)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对原句进行改造、重组等,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设误:“删”(删去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扯西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做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比对词语,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的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语,改了哪些词语,添了哪些词语,它们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做题时,尤其要注意:-20-1.指代词(如“它”“这”等),比对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的情况。2.范围词(如“都”“所有”“部分”等),看是否有扩大或缩小外延的现象。3.程度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等),时间词(如“已经”“未来”等),看是否存在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问题。-21-(二)比对关系它包括句子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子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可以分以下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重点看因果关系,看是否存在强加因果、因果倒置等问题。-22-(三)比对依据和结论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论是否成立。推断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在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指推断想象的结论)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第一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24-考点一考点二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分析理解文中重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