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第一讲 新闻阅读的综合性选择题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四阅读实用类文本——新闻-2-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近五年天津高考未涉及实用类文本,随着新课标的实行,以后考的可能性很大。未来天津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形式,可参考全国卷近年的考情进行备考。实用类文本的体裁有多种,我们主要针对近年全国卷考查的热门体裁——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重点备考。考试大纲全国卷三年考情能力层级考查内容2018年2017年2016年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新闻阅读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考试大纲全国卷三年考情能力层级考查内容2018年2017年2016年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新闻阅读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考试大纲全国卷三年考情能力层级考查内容2018年2017年2016年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新闻阅读3.鉴赏评价D①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②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③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5-考点分析真题试做考试大纲全国卷三年考情能力层级考查内容2018年2017年2016年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新闻阅读4.探究F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6-考点分析真题试做从全国三套试卷的选文和命题情况看,新闻阅读一般采用二至四则非连续性材料,这些材料由通讯、报告、时评、表格图片等不同类型的新闻片段组成,围绕一个新闻话题,从不同视角对话题或介绍说明,或分析评论。试题设两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选择题涉及面较广,既有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有对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考查;简答题主要考查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新闻是全国卷近两年出现的命题文本,未来天津卷考查新闻阅读的可能性也很大,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7-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017·全国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蔓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8-考点分析真题试做(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9-考点分析真题试做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10-考点分析真题试做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11-考点分析真题试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12-考点分析真题试做1.下列关于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答案解析解析关闭D项,“是……主要原因”与原文不符,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之一。答案解析关闭D-13-考点分析真题试做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A.材料一揭示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民众的认知与实践情况做了统计;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制约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舆论氛围,增强居民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类说法并不准确。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14-考点分析真题试做E.《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答案解析解析关闭B项,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作用的评价错,原文主要从居民和政府两方的责任谈,并未涉及媒体。C项,原文没有否认“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的说法,只是在材料二第三段中说,“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D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的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没有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答案解析关闭AE-15-考点分析真题试做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解析:材料二第二段明确地把垃圾分类的责任分为居民责任和政府责任,答题时应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联系后两段文字,勾画有关内容,分要点概括。-16-新闻的特征与阅读技巧一、新闻的种类与主要特征新闻是指新闻机构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的消息、通讯、特写等的总称。试卷中出现的新闻多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是消息、通讯、时评、综述、访谈、调查报告以及统计图表的片段材料。-17-1.消息(1)概念: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一则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2)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3)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4)结构: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18-2.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通讯主要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3.时评新闻时评,又称新闻评论。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阐述观点、发表议论、表达立场的评论性文章,它针对的往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等。它的特点有:(1)时效性;(2)针对性;(3)准确性;(4)思想性。-19-4.综述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评论性文章。综述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综合性。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事件的进展;又要纵横比较,综合分析,归纳概括,体现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2)评述性。综述是作者的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且具有专门、全面、深入、系统等特点。-20-5.访谈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其基本特征如下:(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境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强的。(2)专题性。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提炼,突出某一方面,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21-(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6.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的一类新闻体裁。其特点有:(1)真实性;(2)针对性;(3)逻辑性。-22-二、非连续性新闻文本的阅读策略(一)了解文本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连续性文本是指由句、段构成的文本,句子是文本的最小单位。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者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它们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打乱了原来的顺序,仍然可以表达原来的意义,所以称之为非连续性文本。它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23-(二)掌握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查看标题。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的可能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观点的重要载体,通读时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隐含的信息较难分辨。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24-4.读懂图表。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呈现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如下事项:(1)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2)分类、图例。如看统计图表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