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第二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典题举例技巧总结对点训练考点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三个方面: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教材上常常出现的,《考试说明》规定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这些用法也都在中学文言课文中出现过;③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3-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4-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5-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果足以充儒之名乎句读之不知B.于其外则不光此其志不在小C.卒于睢阳从径道亡,归璧于赵D.将犬吠所怪为巡船所物色思路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代词,他的。C项,介词,在/介词,表方向,到。D项,助词,所字结构,“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助词,表被动。B-6-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参考译文天下不重视儒学很久了。现今的士大夫,开口必自称儒者。真正的儒者是什么样呢?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穿着宽大袖子衣服的称为儒者吗?手执书简、俯身于书册、吟诵不息的称为儒者吗?更何况通一点文墨、写一点华丽文章的人也称为儒者,这就更远离真正的儒者了。撇开这些不谈,西汉的丞相公孙弘、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是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配得上儒者的名声吗?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怀义愤之情。读先王之书,不钻研章句,而是探求其中的义理。(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对于自身和乡人,他已经不遗余力地去努力了,可是对外,还未能发扬光大。不发扬光大,先王的学说仍然被遮蔽,于是他探求天下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写诗歌和文章来宣扬……-7-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这时有人推荐颜太初博学有文采,天子下诏让他做国子监直讲。正逢有一个一向对颜太初不友好的御史,上书说颜太初狂傲固执,不可以担任学官。皇上的诏书就到了他赴任的路上,改任他为河中府临晋主簿。颜太初为人,其实宽容善良有政绩,并非狂妄之人。从临晋主簿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务,死在睢阳。按照旧例,判、司、簿、尉四类官员,只要不是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照惯例要升任县令、录事参军一级的地方官吏。即使愚昧懦弱昏聩年老一无所取,年岁久了,也会得到此官。可是颜太初如此高的才识,考中进士任职近十年,最终没有脱离判、司、簿、尉的行列而终老,死时大约四十多岁。唉,上天要丧失儒者,使情形变得很坏啊!那些小人诽谤出色的人,杰出的人就一定会遭到铲除吗?为何他的为官和寿命都这样不堪?-8-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理解虚词,学会对比辨析、句中求意1.词性分析法。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词性,词性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往往不同。【例】辨析下列句子中“则”字的意义与用法。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①中的“则”是副词,在句中表示判断、确认,可译为“就是”。②中的“则”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9-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语境推断法。(1)依据相关文句的含义辨析虚词。【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我看不出这种人有什么明智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两种情况,因此句中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依据相关文句的语气辨析虚词。【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第一个“其”表反问,第二个“其”表推测。-10-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3)依据在句中的位置辨析虚词。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字用于动词和宾语之间,表示对宾语的复指,是代词,译为“这”。-11-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3.比较确认法。(1)比较意义虚实,确认意义与用法。【例】辨析下面两个“以”字的意义和用法。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①中的“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②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拿”。-12-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比较用法异同,确认意义与用法。同一个虚词.....,.具有不同的用法.......,.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例】辨析下面两个“故”字的意义与用法。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②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①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是“所以”的意思;而②中的“故”是副词,有“仍旧”“依旧”的意思。-13-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3)比较语法关系,确认意义与用法。【例】辨析下面句子中两个“于”字的用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两个句子的语法关系并不一样。“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也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14-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4.句中求意法。(1)将虚词义项代入句中,确认正确义项。识记了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在阅读和答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中,去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例】辨析下面句子中“何”字的用法。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等;②副词,译为“怎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④构成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怎么”这个义项了。-15-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2)替换陌生句子中的虚词,确认意义与用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辨析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理解有把握的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反之,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这种方法对解答高考虚词题尤其重要................,.因.为高考题一般都要给出一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我们....对这个句子中虚词的理解是正确的...............,.就很有可能答对这个题目...........。-16-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例】辨析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与用法。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这两句,我们知道第②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①句理解“庖丁替文惠君解牛”,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总的来说,结合语境进行比较是解答文言虚词题的基本思路。-17-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其平生养舅姑甚孝。盖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吴氏出也。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曰:“吾爱之甚于吾子,然后家人爱之能不异于吾子也。”故其子孙已壮大,有不知为异母者。居久之,二长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为字其孤儿,忘其力之惫也。其处内外亲疏之际,一主于恩,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有以穷归己者,急或分衣食,不为秋毫计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给,然亦未尝不自若也。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盖笃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其自奉养,未尝择衣食;其视世俗之好,无足累心者。方其.隐约穷匮之时,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或谓可强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卒不强之。(选自曾巩《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18-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方其.隐约穷匮之时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B.甚于.少子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有谗讪踞骂己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以.其故至不能自给樊於期以.穷困归丹答案解析解析关闭A项,代词,她/代词,代自己。B项,介词,比/介词,跟。C项,助词,……的人/语气词,引出判断。D项,介词,因为。答案解析关闭D-19-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参考译文夫人好学且记忆力超群,一直到老都不知疲倦,她在是非问题上的取舍,是常人所赶不上的。在生活中,喜欢向晚辈询问请教,对于家庭事务也没有专横跋扈。她一生赡养公婆非常孝顺。侍郎(王益)一共有七个孩子,其中年幼的孩子有五个,都是吴氏所生。但是夫人对长子的疼爱远远超过五个幼子,她说:“我对他的疼爱超过对自己亲生儿子的疼爱,这样之后家族里的人疼爱他和疼爱我的孩子才没有分别。”所以等到儿子们长大成人,竟然不知道他们是同父异母。时间久了,两个长子先死,夫人也已经老了,但每每遇到那两个守寡的媳妇生活困窘时,夫人亲自抚养他们的孩子,甚至忘记了自己年老力衰。夫人在对待家族内外亲疏的复杂关系时,全都宽容、仁爱。有人闲言碎语咒骂自己,夫人多次经历这种困苦,常抛置一边,不吵不闹,不动声色,事后也不恼怒生气。-20-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有因为困窘投奔自己的,夫人总是赶忙分给他们衣服和食物,丝毫不计较、吝惜,因为这个甚至到了自己家人无法生活的地步,但夫人还是一如既往,照样帮助别人。夫人在嫁三个堂兄的孤女时就像嫁自己的闺女一样,对待长子的母族就像对待自己的母族一样,敦厚行事如此,大概是出自天性吧。夫人对待自己,从不挑衣择食;对于世人所喜好的东西,她未曾累心眷恋过。当她的家庭还在穷困匮乏时,朝廷曾经选拔任用她的儿子,夫人坚持辞让几十次,有人认为可以强行起用,夫人说:“这不是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最终没有勉强。-21-技巧总结对点训练典题举例考点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晏子论“社鼠”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选自《晏子春秋》)-22-技巧总结对点训练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