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七年级上册第3章世界的居民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世界的人口6年4考一、数量与增长提示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零增长,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单位是①人/平方千米。2.人口分布地区原因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②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③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稀疏区④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极端干旱⑤雨林地区(亚马孙平原)过于潮湿高纬度地区(两极地区)终年严寒高原山区(青藏高原)地势高峻巧记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居住,亚洲东部南部。北美东部欧洲,人口稠密在数。地属沿海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展。三、人口问题提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因此易误认为人口增长越慢越好。我国目前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为了解决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导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考点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6年2考一、三大人种的比较二、世界的语言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①汉语,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②英语。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语言分布汉语③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英语欧洲西部、④北美洲、⑤亚洲的南部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⑥拉丁美洲的多数国家俄语俄罗斯、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阿拉伯语⑦西亚和北非地区三、三大宗教考点3世界的聚落与遗产保护6年4考一、聚落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包括城市和乡村,乡村又包括村庄和集镇。二、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提示先有乡村后有城市,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起来的。三、民居外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世界各地的民居当地的气候特点民居的建筑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筑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冬冷夏热,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挖成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多雨就地取材,搭成竹楼西亚的村庄热带沙漠气候,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终年炎热干燥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东南亚的高脚屋全年炎热多雨双层木楼或竹楼北京的四合院冬冷夏热,风沙大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新疆地区的平顶房干燥、风沙大平顶,房顶可用来晾晒庄稼四、文化遗产的保护提示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聚落的形态、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①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②宫殿、③神庙、园林和陵墓等保护意义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④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⑤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⑥科技发展水平保护措施控制⑦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⑧现代化建筑物,避免⑨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世界的人口分布和人口问题【命题解读】本命题点多以选择题、综合题考查。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知识、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人口随纬度变化常综合考查。1.[2014·泰安,9题,2分]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含义是(D)A.表示该地区不出生婴儿B.表示该地区出生率等于零C.表示该地区死亡率等于零D.表示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D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该地区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总数在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说明该地区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人口总数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称为人口负增长,说明人口总数在减少。2.[2015·泰安,10题,2分]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C)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C沿海平原区、西欧平原区,地形平坦、气候湿润,人口稠密,西欧缺少季风气候,故A、B两项错误;热带雨林区和高山高原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故D项错误。3.[2013·泰安,4题,2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从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A读图可知,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并且以0°~40°N的比重最大,即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4.[2012·泰安,11题,1分]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原因是(A)A.这里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B.地处河流下游,水能资源丰富C.地处沿海平原,便于欣赏海上风光D.中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稀少A世界人口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关系密切,由于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并且工农业比较发达,所以人口分布比较稠密。命题点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命题解读】本命题点常以时政材料来考查人种、宗教的知识。多以选择题、综合题考查。考查对世界人种的分布及宗教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5.[2012·泰安,12题,1分]与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同一人种的是(D)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B.欧洲人C.阿拉伯人D.印第安人D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属于黑色人种,欧洲人、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只有印第安人同属于黄色人种。6.[2016·泰安,14题,2分]欧洲西部各国许多居民脖子上戴一个十字架,他们多信奉(A)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印度教A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十字架是基督教堂和基督教徒最典型的标志。命题点3世界的聚落【命题解读】本命题点往往以景观图来考查民居、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多以选择题、综合题考查。通过读图考查聚落的分布特点、聚落与交通的关系、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过景观图分析聚落演变形式的能力。8.[2017·泰安,3题,1分]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D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因此最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A错误;图中丁聚落位于公路的交汇处,B错误;图中四个聚落中,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乙聚落,因为该地位于河流与公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C错误;图中的民居为竹楼,因此该地区气候炎热多雨,D正确。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处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位于炎热多雨地区9.[2016·泰安,20题,2分]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传统民居与其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C)A.高脚屋——凉爽、防潮B.冰屋——御寒、防风C.蒙古包——防晒又凉快D.窑洞——冬暖夏凉C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高脚屋具有凉爽、防潮的优点;冰屋具有御寒、防风的作用;蒙古包具有便于拆卸的作用,适宜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0~11题。10.[2014·泰安,18题,2分]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B)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11.[2014·泰安,19题,2分]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C)a.交通拥堵b.住房紧张c.受教育条件好d.环境质量下降e.犯罪率下降f.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b、cB.d、e、fC.a、b、dD.a、b、f10.B11.C本题组考查聚落的发展及城市化问题,难度中等。第10题,村庄逐渐演变为城镇,城镇又扩展成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第11题,④阶段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业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