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统一国家的建立(前221-220年)项目中国(秦汉时期)世界综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大一统与中国秦汉两朝同时期的世界主要有欧洲的罗马、西亚的安息等古代国家,其中汉朝与罗马文明最为辉煌政治政治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经济(1)封建经济初步发展(2)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开始出现对外贸易思想文化(1)秦始皇重视法家思想并“焚书坑儒”(2)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北击匈奴,巩固了西北边境(2)秦朝统一南方诸地,促进了南北各民族的交流(3)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对外交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东西方文明的联系与交流加强考点3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亡(8年5考)【中考说明】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一、秦兼并六国(识记)(一)背景(有利条件)1.战国以来,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盛的国家3.人民渴望统一4.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局面的到来[2012,19(1)]5.秦国采取了正确的外交和军事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东方六国统治腐朽和战略失误(二)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三)秦朝建立1.经过: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王扫六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2015,13]2.时间公元前221年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了我国的疆域范围,秦统一后,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一)政治1.措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建立皇帝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2016,13](2)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分管行政)[2012,19(1)]、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014,13];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设郡守,县置县令,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2016,13](4)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2.作用: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皇帝把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二)经济1.措施:措施统一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2.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商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对后世中国币制和计量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三)思想文化1.措施(1)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2)“焚书坑儒”(焚毁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和所有《诗》《书》及百家著作,民间只准保留医药、占卜和有关种植的书,坑杀方士和儒生)2.作用(1)有利于政令的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文字演变史上的一次大转折(2)“焚书坑儒”一方面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四)交通1.措施:车同轨(拆除路障,统一车辆形制,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修驰道(修筑由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加强了中央与各地的联系)、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2.作用(1)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五)军事民族关系1.措施(1)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抵御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设郡县管理,为西汉时期进一步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2016,13](2)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设南海郡、象郡等(3)兴修灵渠(促进了南北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作用:开拓疆域,巩固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六)法律1.措施:颁布《秦律》,刑罚残酷,如“族诛”“连坐”2.作用维护了治安,巩固了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严苛的法令滋生暴乱,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七)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三、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识记)(一)政治上,有利于政权稳固,维护国家疆域的统一,政府实行统一法令保障人民生活(二)经济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民族关系上,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交融,巩固民族团结(四)对外交往上,有利于与他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五)对后世,秦统一中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识记)(一)含义: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指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并通过军政官僚机构管理、控制国家的政权。包括皇帝制、官僚政治和中央集权等内容,其基本特征是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皇位世袭,君尊臣卑等(二)影响1.对秦朝(1)积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①政治上,皇权专制容易导致暴政,滋生腐败②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人民的思想,限制了创造力2.对后世(1)积极: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而且不断完善加强(2)消极:形成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和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五、秦朝灭亡(一)时间:公元前207年(二)概况: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三)灭亡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严刑峻法;徭役、赋税、兵役繁重;“焚书坑儒”;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2.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考点链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P185):分封制(P4)、郡县制(P13)、行省制(P37)。教材设问1.(部编教材·七上)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部编教材·七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政治:有利于政令的传达,便于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2)经济:有利于各地间的经济交流,便利了沟通。(3)文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拓展思考】1.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内容分封制郡县制不同点权力产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是按地域划分的权力转移诸侯爵位世袭官吏由皇帝或朝廷直接任免权力大小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相同点(1)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2)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3)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2.国家统一的启示。(1)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3)维护祖国统一和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与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及出现原因。项目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特点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直接民主政治制度不同的原因政治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权制小国寡民的城邦制,独立自主经济小农经济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文化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文思潮思想中庸、保守、安土重迁崇尚自由平等、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地理条件处于广阔的大河流域处于多山多岛、地域狭小的半岛地区考点4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丝绸之路(8年8考)【中考说明】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一、汉武帝大一统(识记)(一)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8年,西汉灭亡(二)背景1.思想上:汉武帝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仍旧活跃,思想领域的不统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统治2.政治上: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逐渐膨胀,出现王国问题,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3.物质上:经过汉初“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得到加强,使西汉有条件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社会现实: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严重,诸侯王、商贾势力大,边境不稳定等问题突出5.个人因素:汉武帝雄才大略,奋发有为,积极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三)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四)措施1.政治(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的实力(2)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宗室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3)削弱相权。改变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4)实行察举制。崇尚儒学教育,培养后备官员;选用儒生做官;推荐与考试相结合;任人唯才。(影响: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提高了官员素质,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人才基础;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2018,19(2)①]2.经济(1)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兴修水利工程,治理黄河水患3.思想文化(1)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011,19(2)②][2018,19(2)①](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影响: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2016,19(1)]4.军事民族关系(1)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基本解决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部编教材),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并在河西地区陆续设郡,派兵屯田驻守,巩固北部边疆(2)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管理西域[2012,19(2)①]5.对外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作用: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奠定了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基础;开拓了疆域),同时,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形成[2012,19(2)①](五)意义1.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巩固了自秦朝以来开创的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2.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使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3.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各国的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六)评价汉武帝1.功: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北击匈奴,缓解了匈奴对汉王朝北部边境的威胁,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改变“无为而治”的治国方式,提高了统治和治理国家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