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总结【教师备用】网络构建教材重构网络构建分析脉络·解读网络网络解读一个实质: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两个属性:文化具有世界性(普遍性)和民族性(多样性)。两点作用:文化对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两个原则: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待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两大特征: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条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三对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四个表现:伟大民族精神的四个表现。教材重构提炼主线·重构教材一、《文化生活》内容概述《文化生活》模块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主线,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从共性讲述文化的有关专题;第二部分包括最后一个单元,从个性的角度介绍我们的中华文化和我国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把握《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内容。角度一“是什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从静态层面阐释了文化的内涵、特点、类型、形式以及作用。学生复习时要重点从宏观上把握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从微观上明确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二“为什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从动态(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层面介绍了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学生复习时要重点把握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角度三“怎么看”: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从中华文化的传承层面阐释了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学生复习时要重点把握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二、明确各单元知识与教材主线的内在联系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生活》三个单元的知识与这一主线的内在联系如下:单元主干知识与教材主线的联系文化与生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及其作用,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继承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文化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文化在传播、继承和创新中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遵循规律,立足实践,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民族精神的四大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熏陶,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应有之义三、基于主线对《文化生活》知识进行整合与重构(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关系国家兴衰和个人成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个人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广大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我国文化领域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文化领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发展先进文化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国内看,我国文化发展程度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还在污染着文化环境,危害着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不高;文化体制中还存在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弊端……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外敌对势力仍把我国当作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威胁着我国的文化安全;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上述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迫切要求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和举措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我们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2.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只有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文化创作的养分,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文化创造力。在我国,发展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应成为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3.科学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树立文化自信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紧密相连,共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要分析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努力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4.文化生活“个人如何做”的知识汇总(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3)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5)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