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观后感这是一本关于心智成熟的书。作者是心理学家,所以书里讲了很多真实的心理学案例。就像同一本心理学书里的“天才在左边,疯子在右边”,当你看着书中的案例时,你会不自觉地去签到,根据作者的描述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1)关于自律书中多次提到自律。自律这个名词在当今社交圈中很是流行,某某明星因为自律有良好的身材往往受更多喜爱。但书中的自律却不仅仅是我理解意义的自律,作者认为,生活中任何一点都可以用自律来解释,如果拥有了自律,便也学会了如果去爱。爱与自律似乎不挂钩,我带着这样的疑虑继续看书,才发现了自律的魅力。书中说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关于推迟满足感,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财务专家来找作者,希望作者能纠正她总是拖延工作的坏习惯,作者问她,你吃蛋糕喜欢怎么吃,她回答说,当然先吃奶油了,再吃蛋糕。这个财务专家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和吃蛋糕一样,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面对那些棘手的差事,她总是尽量回避,不知不觉工作就拖延下来了。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对于吃蛋糕的问题,我不是选择先吃奶油的人,从小爸妈就教育我要先苦后甜,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也一直遵照这个原则,但工作之后,却没有保持下去,反思自己对待工作,也是上班的第一个小时,总是会回避棘手的工作,先做简单的工作,等到简单的工作都完成了,不得不解决棘手的问题时,才会去做。我想这是阻碍我进步的一大原因,而我却没意识到。不知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却还没法意识到呢?日后在工作中应该推迟满足感,不再逃避,迎难而上,多做几次,养成了习惯,工作拖延症则可以顺利改掉。(2)爱,不是感觉除了工作中的启迪,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爱的解释。有一章标题是“爱,不是感觉。”也许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却不如作者理解的更透彻。比如一个整天酗酒、不管妻儿的人,可能会眼含热泪对酒吧侍者倾诉“我爱我的家人”因为他只是把爱挂在口头上,或只在脑海里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为爱的证据,这显然是轻而易举的,而表现出爱的行动却相当困难。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我们都知道爱不单单是一种感觉,却在真正遇到爱的时候,容易陷入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我们爱上的不是这个人,而是爱情的感觉,是我们脑补的感觉,在爱情中,你是否问过自己“你仅仅是喜欢做一切关于爱情的事,还是一定要和这个人做一切关于爱情的事?”(3)清风书中还描写了一个女人,她会定期去做礼拜,但过程中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她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结束做礼拜后就迅速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不想冒险与别人打交道,因为她怕建立一切亲密关系后又失去,为了避免失去,直接斩断接触。她不知道,在拓展自我边界的过程中,你同样可以收获快乐和幸福。而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和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我仿佛在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了一点自己的影子,我虽不如她那般严重,拒绝一切社交,但我曾希望自己如清风一般,给别人带去清凉,却不带走什么,也不在别人心中留下什么。如今想来,这种想法也是很可怕,我从未意识到这有什么,其实是因为,我担心自己付出的一切,无法得到同样的回报,于是便放弃了要求回报,这是一种及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现。(4)自尊自爱关于心智的成熟,作者还讲了很多,成熟需要爱与自我完善,需要突破自我界限等等,大家可以去书中自己了解一下。作者说,成熟还需要自尊自爱,这一点,我很有感触。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连自己都不爱,怎么爱别人。”其实一直以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都不够透彻,反思了一下自己,就是一个不爱自己却渴望得到别人爱的人。在很多关系中,我常常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有时候只是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就认为那是自己的缺点,从而便没有自信别人会爱我的缺点。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我常常是被动接受所给予我的,在已经接受的基础上改变,却从未想过在一开始就拒绝接受或者改变接受模式。其实在爱里,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我们要坚信,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有价值的人。没有这种自尊自爱的建立,就没有勇气选择前途,就会抹杀需要,抹杀个性,一味被动的接受别人安排的生活模式。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墨守成规,被动而消极的抗拒心灵的呼唤。(5)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当我们和某人发生冲突时指责对方,就等于是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父亲指责儿子时会说;“你最近怎么鬼鬼祟祟的?”潜台词是你不应该鬼鬼祟祟的,你这样是不对的。我有权批评你,因为我就从来都不鬼鬼祟祟的,我是正确的。”也有相当多的人宁可压抑自己批评他人的冲动,对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他们过于谦虚,总是三缄其口,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这种人不具备真正的爱。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的典型,该挺身而出时却自动退缩,该给予批评时却缄口不言,该帮助孩子成长时却逃之夭夭,这些完全不是爱的表现,它和没有原则、缺乏理智的批评,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在一切爱的关系里,我们都要学会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有时候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才能获得幸福和美满。这种原则也同样适用友谊。而我是长大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从小到大,我都十分害怕冲突,以和平主义自居,对于自己的朋友更是尽力维护友谊,从不提出反对意见。高中的时候,我的发小失恋了,因为那是她的初恋,所以她非常伤心,但这种忧郁和悲伤保持了整整一年,其实我早就意识到,她不再是因为失去这个人而伤心,而是她享受沉浸在恋爱的悲伤中的那种文艺和苦涩,但我却任由她的伤心发酵,从始至终未指出她的问题,其实我直接指出问题,才是身为朋友对她最好的一种方式。冲突和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利,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的进程,甚至改变所爱的人的一生。(6)听从你心书中还有一个案例,贝特西中途辍学,因为她觉得她就读的大学让人觉得不安,许多同学都在吸食毒品,乱搞男女关系,他们生活糜烂,不务正业。她觉得无法接受,其他同学却觉得是她有问题。不只那些想和她乱搞的男生那样想,连她的女性朋友也认为她不正常,还说她过于天真和幼稚。她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怀疑父母的价值观。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小学的时候,是非常纯真的童年,一切的教育和友谊都是纯洁又正能量的。上了初中,开始有别的学校的同学一起上学,我发现,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竟然有抽烟的、谈恋爱的,他们甚至会写血书,在手臂上刻喜欢人的名字,因为一点小事打架流血。而我像一个已经成年的孩子,平静的看着他们幼稚的行为,内心鄙夷的觉得将名字刻在手上,就是非常爱了吗?但那时候我并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们,我尽量的求同存异,有时也有怀疑过是自己想法错误的,看了书中的案例,我更加觉得,有的时候,也许就是你比他们想的更多,做的更好,才有了分歧,而你需要做的是,保持自我。想起无问西东里面的一句话,很经典,我个人很喜欢,也送给大家: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心灵成长、心智成熟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就像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一样,只要我们支付学费,付出足够努力,就可以顺利毕业。我们常常希望能够通过看书或者了解伟人的事迹,来为自己更好的做选择,实际上,也许出于被动、依赖、恐惧、懒惰的心理,你希望看清前方每一寸路面,确保旅途的每一步是安全的,你的每一步都具有价值,可是很遗憾,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今生。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