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聊城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7~8单元)(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题2分,11~20题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海水制镁A.全部B.只有②C.只有②④D.②③④C①海水晒盐,主要是水蒸发为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②海水制碱,是将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③海水淡化是将水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④海水制镁过程中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然后又将氢氧化镁转变成氯化镁,然后电解生成单质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2.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这是因为盐酸中含有大量的(C)A.氢原子B.氢分子C.氢离子D.氯离子3.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D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而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要密封保存。4.以下情况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B.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B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发生化学变化;干冰制造出舞台云雾,主要是干冰吸热,水蒸气液化形成雾,发生物理变化;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的是酸碱中和反应,发生化学变化;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发生化学变化。5.如图中所示物质的pH,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清洁剂显碱性B.肥皂液显中性C.牛奶酸性比酱油强D.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橘子A清洁剂的pH大于7,显碱性,A正确;肥皂液的pH大于7,显碱性,B错误;牛奶的pH大于酱油的pH,故酱油酸性比牛奶强,C错误;橘子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可多吃橘子,D错误。6.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D.氯化钠B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浓盐酸挥发,质量减小;氢氧化钠吸水,并且吸收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氯化钠质量基本不变。7.下列物质的化学名称与俗名,对应错误的是()A.汞——水银B.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碳酸氢钠——小苏打D.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B氧化钙是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的俗名才是熟石灰、消石灰。8.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利用的是二氧化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一性质。选项物质用途性质A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9.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A.MgB.H2OC.NaOHD.CaCO3C由图像可知,加入试剂X后,pH值增大,最后超过7,由此可知必然加入一种碱性物质,选项中只有NaOH是碱性物质。10.如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量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A.Na2SO4B.NaClC.Na2CO3D.NaOHC据图可知,该物质的主要成分是钠的化合物,加入少量盐酸后,能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知该物质是碳酸钠,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分别滴加稀盐酸D.给溶液分别加热C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之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A可以达到目的;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B可以达到目的;分别滴加稀盐酸,两者都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C不能达到目的;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给溶液分别加热时,氢氧化钙会有固体析出,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D能达到目的。BA中有CuSO4,溶液显蓝色;C中HCl和NaOH反应,不能共存;D中K2CO3和BaCl2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12.在推断实验室无色废液的成分时,四位同学得出了四种结论,其中可能合理的是()A.NaCl、CuSO4、NaNO3B.NaCl、K2SO4、NaOHC.HCl、NaOH、CaCl2D.K2CO3、KNO3、BaCl2D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溶液达到饱和,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A错;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当氢氧化钡反应完全后,硫酸钡质量不再增加,B错;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pH减小,但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会小于7,C错;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开始气体质量逐渐增加,当硫酸反应完全后,气体质量不再增加,D正确。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A.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B.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BCO2和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uCl2和Ca(OH)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Na2CO3和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三者反应现象都明显;A中NaOH不和Na2CO3反应,C中H2SO4不和CO2、CuCl2反应,D中HCl不和CO2、CuCl2反应。14.下列物质中,与CO2、CuCl2溶液、Na2CO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A.NaOHB.Ca(OH)2C.H2SO4D.HCl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钠和水,质量不变;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溶液质量减少;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不反应;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质量减少。15.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将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10℃,才会有晶体析出;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故往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可得到不饱和溶液200g;无法从表中获得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有些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比较复杂。16.从所给数据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将50℃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C.60℃时,往100g水中加入100g硝酸钾,可得到饱和溶液200gD.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三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17.用一种试剂鉴别盐酸、氯化钡和氢氧化钠三种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A.稀硫酸B.碳酸钠溶液C.氯化钡溶液D.氢氧化钾溶液18.下列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D)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50g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甲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溶质的质量C.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Bt2℃时,没有给出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其溶质质量的大小。20.如图所示,X溶液与AgNO3、Na2CO3、Na2SO4三种溶液发生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下列哪种物质的溶液(C)A.HNO3或KNO3B.HCl或H2SO4C.BaCl2或CaCl2D.NaOH或Ca(OH)2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21.(10分)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1)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②;属于碱的是③;属于盐的是④。(2)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选用下列选项中③。①无色酚酞试液②紫色石蕊试液③pH试纸(3)被蚊虫叮咬后,蚊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③或④来涂抹止痒。22.(6分)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20℃时,在装有5g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在5g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振荡,不能完全溶解,因此得到KNO3的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可知此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10g水可以溶解11gKNO3,因此5gKNO3完全溶解,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23.(6分)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易溶于水,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B与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E的化学式为H2O;(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3)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解析:F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盐,可知F是氯化钠;因为B、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可以进一步推出E是水,B、C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又由A易溶于水,A与B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E(水)、F(氯化钠),还有一种气体,可以进一步推出B为盐酸,A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24.(10分)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实验。(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无色酚酞试液;解析:(1)利用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分析可知,在这几个反应中只有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才能生成氯化铁,所以该反应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利用酸碱指示剂及中和反应的知识分析可知,溶液实验后变成红色,说明氢氧化钙使酚酞变红,然后加入酸液,氢氧化钙被中和,溶液变成了无色,其他实验情况均不符合该变化。(3)利用碳酸盐遇酸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生成碳酸钙的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过滤得到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其中也会含有未反应的碳酸钠,故滴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4)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4)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用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