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炜中部崛起战略综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制作人:袁炜摘要: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本文在综合多篇文献的基础之上,对中部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了中部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战略任务。最后给予中部地区发展一些建议。关键词中部崛起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粮食生产基地现代物流中心一、中部地区概述1、地域范围“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指如大海螺状的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6省,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了全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从1997-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的GDP增幅高达8.5%,高于全国的7.4%。2003年东部的增长速度比中部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快了1.6个百分点,说明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排序中中部地区速度最低。2.中部塌陷中部等四大区的产出和就业结构(%)地区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人口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镇乡村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全国8.9112.717.819.515.253.351.647.744.352.937.835.734.536.231.935.743.452.356.546.931.421.819.714.322.532.934.828.029.230.638.647.324.723.030.861.452.775.377.069.23.改革开放以来中部日渐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成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沿海开放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西部开发21世纪初叶开始振兴东北2004年,开始中部崛起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决策1、“中部崛起”的提出2004年12月,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和2006年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并研究中部崛起问题。2、中部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崛起有利于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促进中部崛起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中部崛起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是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保持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长的迫切需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可以更好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我国产业分布结构,可以进一步扩大中部的带动作用,变中部地区巨大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加快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地带,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促进中部崛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安全的战略需要: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我国资源约束。3、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中部崛起”于2006年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增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能力、支持该地区煤炭基地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精品原材料基地、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等内容。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南省的战略构想是,把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两大支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湖北--不等、不靠、不浮躁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江西--让GDP与人民幸福感同步增长江西省近几年不仅盯住长三角,而且把眼光投向整个沿海发达地区,其战略定位是:把江西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安徽--精心谋划“十二五”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说:“我们翘首向东,沿海地区日益发达;环顾周边,中部各省加速崛起;回首西望,西部开发普遍提速。安徽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湖南--走创新之路湖南省重点是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同时实行南向战略,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与珠三角的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享,并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扩大与港澳地区交流。山西--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话山西省针对产业结构重型化、产品初级化和高度依赖煤炭的情况,提出的战略思路是,“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三、中部崛起的政策建议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中心区域:中部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发挥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作用。中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完备,铁路四通八达,京广、京九铁路纵穿南北,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公路纵横交错。长江主航道横贯东西,民航方便快捷。特别是河南和湖北,地处南北交通运输大通道与欧亚大陆桥和长江黄金航道的“大十字架”上,具有开拓大市场和发展大流通的优越条件。中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中部六省拥有宜农平原、宜林山地、宜牧草场和宜渔湖泊等多种农业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河南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十分之一,为全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中部六省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且资源配套程度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河南、山西等省份依托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火电,加之湖北等省较好的水电基础,中部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发展现代化工业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中部地区工业体系完备,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建国后国家在中部地区投资建设了许多大型工业项目,形成了中部地区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中部地区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工业门类更为齐全。郑州、武汉等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具备发展装备工业的良好基础。中部地区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是国家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几十年来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户中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武汉、郑州、长沙、合肥等城市科技实力都比较雄厚。2004年,中部六省普通高校共有451所,占全国总数的26.1%,在校学生数超过35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26.8%;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国总数的22.5%。中部地区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部六省自然地貌发育奇特,名山大川气势磅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多不胜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4中部六省年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40%;接待国内游客累计达到3.53亿人次,接待国际游客达270万人次。四、中部崛起的战略任务和政策建议“十一五”以至更长时期内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任务是,着力打造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中部崛起的政策建议如下:打造中部地区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中部地区是全国主要产粮大区和商品粮基地,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备成为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的条件和基础。国家有必要加大中部地区农业投入,在“三农”政策上进一步向中部地区倾斜,支持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构建中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部地区是全国公路、铁路、河运交通运输枢纽和通道,又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的主要输出地,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持力度,帮助中部地区构建中部交通运输大通道。建设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进一步优化全国能源发展布局,增加全国能源需求保障能力,国家应充分考虑中部地区的资源状况、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等优势条件,进一步明确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目标,并加大投入。建设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具备建设成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全面提升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不仅是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步伐面临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国家有必要支持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并在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上对中部地区给予倾斜。建设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基地,不仅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而且能够为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建议国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以中部地区钢铁、化工、有色、建材为重点,加大对中部地区建设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中部地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建议国家充分考虑中部地区物流业发展对构建全国性物流产业体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对中部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使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基础性产业。参考文献:[1]张晓源,代合治.新形势下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04)[2]怡笑.聚焦中部崛起战略[J].创新科技.2006(06)[3]王冉.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06)[4]王云,潘云.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十二五”中部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04)[5]熊国经,刘春年,刘骅,李又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部经济可持续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7(06)[6]彭荣胜.中部崛起“龙头”之争及国家区域政策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7]晏敬东,胡树华.论中部崛起的标志[J].中国科技论坛.2006(06)[8]黎苑楚,赵一鸣,徐东,王健聪.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4)[9]张瑞娟.实现中原经济崛起的战略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02)[10]郭小兰,徐长乐,杜丽菲.中部崛起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谢谢!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