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用)2019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同步复习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2章 政权分立与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材同步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3中考命题·导向年份题型题号分值涉及知识点2018选择题22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开通大运河)综合题18(1)1北魏孝文帝改革2017判断题22科举制度的影响2016////2019预测纵观近几年中考,本章节重点考查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在近几年中,国家一直大力进行反腐倡廉,因此唐太宗与唐玄宗的治国方略会成为本章节的命题方向。故在2019年的复习中应重点复习。4历史时空·展示5中考考点·精讲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背景孙刘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时间208年对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经过208年,曹军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大败特点以少胜多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6三国鼎立概况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巩固统治魏220年曹丕洛阳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汉(蜀)221年刘备成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吴222年孙权建业(今南京)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影响(1)政治上:实现了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各割据政权都为了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易混易错警示】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7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两晋南北朝的更替西晋建立(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2)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统治(1)西晋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衰落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8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东晋建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统治(1)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2)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9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南北朝南朝概况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衰落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北朝背景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概况386年—581年。386年,北魏建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为“北朝”10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人口南迁时间东汉末年开始,西晋后期形成南迁浪潮原因(1)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2)西晋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的战乱迁移方向(1)少数民族由黄河以北向中原迁移(2)中原人民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西进巴蜀地区,东进江浙地区,中进今两湖和江西地区)概况(1)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内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2)大规模人口南迁浪潮(北方汉族人南迁):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初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地区影响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南方经济(1)南迁的人口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改变了南方地广人稀的局面,有利于荒地的开垦(2)还带去了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促进了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11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社会环境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战乱较少人口、技术人口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地理环境南方本身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适合农业发展统治政策南方政权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策略民族关系南北方人民的交往和共同开发表现农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特点发展迅速;各地发展不平衡(江南地区较快)意义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知识图解】两晋南北朝更替简图121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背景(1)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2)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3)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根本目的巩固北魏对北方的统治目的直接目的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状态,缓和当前的矛盾迁都494年迁都洛阳讲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汉姓改鲜卑姓为汉姓(北魏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元”)互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用汉制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北魏陶俑14性质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特点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既有民族融合的性质也有建立封建制度的目的意义政治巩固了北魏对北方的控制,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民族关系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丰富了中华文化。同时也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后世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大一统和繁荣奠定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城市发展有利于洛阳的稳定和繁荣成功的原因(1)根本原因:改革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2)内容全面,措施得当(3)孝文帝个人的远见和才能,冲破重重阻力,改革决心强烈【易混易错警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15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经过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文帝像16科举取士制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创建(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17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经过从605年起,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易混易错警示】科举取士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开设进士科。18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具体内容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开明的治国思想具体表现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唐太宗以他为“镜子”知得失。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太宗像19唐玄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治国措施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兴盛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长期安定繁荣(2)政治清明,吏治澄清,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3)统治者励精图治,关注民生,缓和社会矛盾(4)科举制为中央集权政府培养大量的人才(5)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各民族和谐发展【易混易错警示】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或“开元盛世”。•【重点解读】•1.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异同点20异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不同点侧重点制度革新、迁都和移风易俗富国强兵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局面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特点汉化、封建化法令体现创新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2.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主要执政措施的异同点21异同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不同点政治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制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军事派大将蒙恬修长城,御匈奴派兵出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奉行法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民族关系北击匈奴,南进岭南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唐蕃友好交往22相同点(1)都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2)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都对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和开拓了疆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23异同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不同点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目的巩固统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学习对象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思想文化结果(1)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等少数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