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主打问题打造有效课堂的思考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设计主打问题打造有效课堂的思考与策略全南县第二中学袁宝华新课程的实施无疑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课程主张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凸显个性,尊重差异,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进入了一次“革命”,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就不难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几个误区:一是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造成课堂教学低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尽人意,受分数至上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经意地使语言学习脱离人的主体精神经验,把知识简单堆积,搞题海战,技能重复操练,使语文课成了一种空壳的、工具的纯技能训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机器”,这种过度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语文的人文性,使语文课成为精神的沙漠和情感的荒原,使学生在课堂上麻木接受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目前几乎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具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确实“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许多问题,合作效率低,只把合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时髦。当合作学习时,学生合作时间短,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思维的撞击升华,怎能有效合作学习?同时老师唯恐学生耽误自己的教学进度,没等学生进入角色,就草草收场,看似全班热闹非凡,实则是走过场,合作效率低。三是把讨论作为“陪衬”,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某些课堂动辄小组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其实流于表面,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时间没有保障,有些老师在学生正在讨论时,恐怕耽误教学进度,不管学生讨论的怎样,就像“交警”一样,说停止讨论就停止讨论,只是把讨论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陪衬”,这样课堂讨论就不能深入,效率低。由此可见,新课改带来了新的问题: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可课堂教学低效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呢?笔者想到了“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经过两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高质量的主打问题能打造出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案例点击:《从百草园到三味屋》的教学(学生整体阅读全文归纳事件之后)师:“请大家再来辨析刚才双方提出的趣事,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没意思?双方互相挑刺辨析,看哪边同学说得更有道理?”学生:“在三味书屋里,学生念书不好玩,文不加点,词句生僻,意思深奥,读书阴阳怪调的,没劲!”学生:“在百草园里,夏夜听美女蛇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翻蜈蚣更是危险之极,这些活动使人提心吊胆,哪有无忧无虑的乐趣可言?”学生:“上课问‘怪哉’受老师训斥,自讨没趣,好玩吗?”学生:“在百草园拔何首乌的根,弄坏了泥墙,要挨父母打骂,你受得了吗?”……师:“刚才,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思考辩论表明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但是,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家还没找到答案,现在,请大家各用一个字来概括两地的生活,以显示不同生活的不同本质。”学生:“百草园的生活特点是一个‘玩’字,三味书屋是一个‘学’字。学有理所当然的规矩约束,玩是无拘无束的。”师:“在百草园玩耍和在三味书屋子念书各有什么利弊?哪儿更能学到知识?”学生:“在百草园玩耍,可以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在三味书屋两耳不闻窗外事,只会背诵古板深奥的天书,没用!……”教学反思:场针尖对麦芒般的辩驳就这样步步升级了。显然,双方同学都有置对方于“绝境”而后快的心理需求,各种犀利而真切的见解纷纷闪现出来。一这样针锋相对的辩驳当然也难得出个水落石出的结论。这时,老师审时度势,在双方的问题基本上被戳穿以后,再因时深入的思辨和激烈的争论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文本的意蕴自然也就出来了。二、案例点击:《皇帝的新装》的教学(认真阅读文本,在事件中,故事中各个人物都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划出相关的心理、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关键词句。然后思考讨论)1、故事中的每个人对“新装”都看得很清楚,但那些大人为什么都不说出真相?如果你是,你能对皇帝说明真相吗?如果告诉了皇帝真相,其结果会是怎样?(学生将故事中的人物逐一替换,发现故事里的每类大人都在此问题上碰壁了)如果你想对皇帝说明真相,你将如何告诉他?(学生踊跃,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但很快又被学生们自己否定了,最终,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没有办法。)对皇帝隐瞒真相意味着什么?(学生兴奋,异口同声:名利、声誉、钱、地位……学生进而在我的引导下认识到故事里的人物是现实的投射:有权有势的上层阶级是利益的拥有者和保卫者,他们明知而不愿说,圆滑世故;中间阶层明知而不屑于说,事不关己、麻木;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明白了而不敢说,懦弱;还有没有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人云亦云者不会说,无知。感受到了安徒生所表达的在强大的现实势力中,良知的无奈。)2、安徒生为何选择一个孩子来戳破谎言,说出真话?(学生沮丧:只有天真的孩子大声说)你愿意做这个说真话的孩子吗?(学生沉默,抉择困难。我趁势点评,抉择是艰难的,这正是安徒生想告诉我们的,板书:人性的悲哀)3、现实中有无这样的“皇帝的新装”?假若你身处其中,你又将是哪一个角色?(学生雀声又起,杂感。)作业:查找历史或现实中“说真话的孩子”,感悟其精神。教学反思:这三组问题,重在揭示故事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如:第一问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认识各个阶层对待“新装”的态度;而最后的一个问题,既需要学生结合形象意义的理解,又需要学生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重读经典,围绕“真相”展开讨论问题,不仅完成了对安徒生写作意图的深入解读,也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洗礼。四、主打问题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三原则:二注意:中学语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如在学习文本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运用语言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文本的品读,体验,进而得到人文精神教学,对《老王》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弱者的关爱,让爱这种博大感情深入学生心中;对《中国石拱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对《看云识天气》学习,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对《散步》学习,让学生懂得亲情是人间真挚美好的感情,要珍视亲情,学会感恩……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美化学生灵魂,净化学生心灵,使学生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生,让他们找到正确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对人文性教育不能缺失,这样语文课堂才能有生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应提倡有效合作学习,有效合作学习。首先合作的内容必须有一点难度,一个人难以完成的,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其次,探讨结果是开放的,答案不唯一。第三,合作的流程是清晰的,即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形成小组意见。最后,合作学习时,不但要留给学生时间,而且教师要参与其中,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合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适时教给他们合作技巧,组织合作的要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学会尊重、倾听、否定、质疑和补充。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这课时,我就及时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呢?”通过有效合作学习及教师的指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放权”,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因为问题解决需要时间,所有学生得到锻炼需要时间。在这样的课堂讨论中,学生乐于参与,讨论深入,讨论才有意义,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升华,促成学生的智慧生成、表现、创新,讨论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就教师而言:其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题,既能化解难度,又能让学生积极思维。命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外延性,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课堂讨论中有些教师沉默不语,不敢参与其中,恐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这样教师就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讨论情况,就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针对性进行教学;就不能及时纠正,致使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目标,浪费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因此,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其中,保证课堂讨论生动活泼,深入开展,引导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实现思想交流,知识丰收,提高讨论效果、学习效果。总之,在新课改中,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冷静审视和思考教学中的不足,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走出语文课堂教学误区,理性的走在课改路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本其实只有两个,一是强大的应试教育体系;二是相对较低的语文教师素养。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现实中的语文教师是无奈的、无助的、甚至无情的。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教就怎么学。基础的语文情感是不考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不在乎,可以遗忘;基础的语文习惯是很难通过一张试卷考出来的,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抛到九霄云外。相对较低的语文教师素养,使语文课只局限于教材的那点东西、考试的那点东西,语文视野、语文积淀都相当局促和狭窄;而即便是教材里面的那点东西,还要教得支离破碎、教得麻木不仁、教得云里雾里,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升?央视主持人柴静说:“提问是记者的天职。提不好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机械地复制问题、重复问题,就成了一个提问的工具。”其实老师也应做一个智慧的“提问者”。设计一节课(一篇课文)的主打问题(以下简称设问)是打造有效或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方法。善于设问的老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和关键的把握了然于心;善于设问的教师就是能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是不着痕迹的点拨、引导,从而“于无为处而无不为”。(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师设主打问题1:说说孔乙己与“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感知到如下内容:①孔乙己是一个酒客,是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②作者设置了孔乙己活动的特定场所——代表封建社会一角的咸亨酒店。③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着重描写了孔乙己喝酒时酒客对他的两次无情嘲弄。④在酒店里,在周围的人们包括孩子们的眼中,他都只是一种笑料,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同情和温暖。⑤他最后出场是在咸亨酒店里,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师设主打问题2:谈谈孔乙己与“偷”在教师的点拨下,在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中,学生能够从如下侧面对课文进行理解:第一,由“偷”引出“酒”。偷——孔乙己喝酒的经济来源之一。孔乙己替人抄书,只能混口饭吃,但他好喝,便免不了做些偷窃的事。由于“偷”,他那双极富个性特征的手便别有用途。小说中不论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写他“摸出四文大钱”,其目的都是表现孔乙己的钱消耗在酒杯之上。为喝而偷,深刻揭露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性格。第二,由“偷”引出“笑”。偷——旁人取笑的中心内容。小说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众人、酒客、掌柜的几次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偷”成了人们取笑、挖苦、揭短的把柄,由“偷”引出的笑,表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第三,由“偷”引出“打”。偷——挨打的直接原因。小说中的孔乙己,不管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还是脸上又添新伤疤,以至被打折了双腿,他始终都没有醒悟过来,世人也没有停止对他的“打”。具有悲剧意义的是,成了举人的读书人丁某没有打折孔乙己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