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嫦娥”的战略震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解读“嫦娥”的战略震撼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中国探月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也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战略胜利“嫦娥”发射全记录当“嫦娥”真的奔月时,她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也在向世界发出自信的发展宣言。折射中国复兴早在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就向《国际先驱导报》提出“战略性鼓舞”一词。他近日向本报表示,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毫无疑问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提高了民众对于国家的信心和期望。同时,国家的威望也进一步有所提高。”“嫦娥一号无论在实际的意义还是象征的意义,都折射了中国的复兴进程。”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对《国际先驱导报》说:“嫦娥是华人家喻户晓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国的绕月工程,寄托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可以说,“嫦娥奔月”是中国复兴之路上一个醒目的新路标。“中国发展空间项目,在此领域同其他国家形成良性的竞争。这无疑对于我国的生存发展、和平崛起都有重大意义。”时殷弘说:“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很多因素,包括尖端技术能力的发展,而我们也需要这部分形象。”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进行实时监控。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50年后的能源然而,嫦娥工程绝不仅仅是政治话题,更是能源梦想。“其实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一个氦-3的故事。”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提到嫦娥工程时如是感叹。氦-3其实是月球上的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专家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至500万吨。10吨氦-3所发的电,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用电量。“嫦娥工程是为50年后的能源供应做的一种尝试。这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为子孙后代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努力。”韩晓平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如果50年后,我们能把月球上的氦-3运回来,并在特制设备中进行核聚变从而发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为能源发愁了。开发完月球,还可以去开发火星。”显然月球如今已成为各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上的能源开发前景,为人类重返月球提供了最主要的动力。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明确规定:“月球的探测、开发和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探月将标志着中国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嫦娥工程对我国的现代尖端科技和相关产业都起到拉动作用。”韩晓平说。“探月工程会产生大量新技术,推动其他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用于民用经济。”“软威慑”的作用不管是为了能源、科学、或经济发展,包括嫦娥工程在内所有中国的航天计划都是和平性的,没有任何军事意图。时殷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其实军事能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硬威慑’;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软威慑’。而嫦娥工程的成功实施,在国外一些对中国存有不良用心的人看来,无形中起到了一种规劝作用,就是一种‘软威慑’。”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力量壮大的动力之源。在探月等尖端科技等科技领域的创新,极大提升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力量。而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走得越前沿,从而形成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威慑力也就越强大。这也解释了为何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会展开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争霸,而美国人终以登上月球而宣告胜利。如果中国真的能在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派航天员登上月球的国家,不难想像那定会让其他国家为之震撼。(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婷婷发自北京)《国际先驱导报》法律声明: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声明: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至010—63073377或发邮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转载稿费50元/千字,稿费请寄: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财务收,邮编:100803)“嫦娥”绕月:中国航天探索的新起点新华网西昌10月24日电(记者贾永、李宣良)“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在今天这个明媚的秋日开始变为现实。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又将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中。绕月探测,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在实现人造地球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又向深空探测迈出了第一步。航天十一五规划发布月球探测等工程将有新突破中国青年报:由国务院批准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正式由国防科工委发布。该规划确立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并实施的五项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第一项是载人航天工程。“十一五”期间,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重大技术,建立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嫦娥奔月”带动我国航天事业大步向前上海证券报:“我国的‘绕月’工程是和平利用空间的工程,可以极大地带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探索。当然,我们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也应该在对月球的探索上作出我们的努力。”张庆伟说。而这个“嫦娥一号”绕月工程,将带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大步向前,特别是卫星等相关产业化步伐将加快。记者注意到,我国有关卫星应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正在拟定之中,卫星应用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即将到来。国家航天局局长解读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中新网:据国防科工委网站消息,国防科工委近日印发了《“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日前接受采访,对相关热点进行解读,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规划》主要内容。中国航天事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五大能力新华网:2007年10月11日上午9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做强做大航天产业”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通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具备了五个大的能力,这是一个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必不可少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