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八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八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2.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地貌案例,综合分析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2.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并说明其形成过程。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能量来自地球______,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分类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内部3.表现形式及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______于地表______于地表岩层变化岩层发生____________和弯曲变形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____________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_________平行垂直水平位移褶皱山脉海陆变迁(2)______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______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二、外力作用1.概念地球表面的______、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2.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__能。变质岩浆高低不平风太阳辐射3.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等①使岩石发生____________;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侵蚀作用水、______、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崩解和破碎冰川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作用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②为___________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堆积地貌风化作用不是风力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1)岩浆岩:由______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____________作用而成。(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______和______下经变质作用而成。岩浆固结成岩温度压力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岩浆、岩浆岩、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作用、③重熔再生作用、④冷却凝固作用。沉积岩变质岩变质一、判断题1.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3.风力侵蚀作用就是风化作用。()4.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内力作用。()5.岩浆冷却凝固属于外力作用。()答案:1.√2.√3.×4.×5.×二、选择题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答案:B7.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起作用,不分主次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8.我国云贵高原崎岖的地表形态和长江三峡的形成分别是由于()A.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C.风力沉积和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和流水侵蚀答案:D9.“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河流侵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答案:B三、连线题10.将下列外力作用与对应的地貌类型连线。答案:内力作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至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1)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2)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哪种内力作用形成的?(3)探究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示:(1)是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相向的水平运动形成的。(2)岩浆活动。(3)形成高山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等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下图)。在实验中,该同学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1~2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张裂运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第1题,由“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张裂运动,模拟的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第2题,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日本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该地地震的发生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的。答案:1.D2.D外力作用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下面是常见的地貌景观图。(1)外力作用是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上面六幅图中表示风化作用的是图________(填字母)。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2)上面图中表示冰川侵蚀的是图________(填字母),其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主要分布在哪里?(3)写出图B、C、E、F的地貌名称,并说出它们分别对应的外力作用。提示:(1)A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2)D角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山地区及欧洲、北美洲、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3)B——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C——沙丘(风力堆积作用);E——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F——海蚀柱(海水侵蚀作用)。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如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2)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区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峰林、峰丛溶洞、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冰川堆积堆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堆积物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具有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处和河流的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1)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地貌。(2)溶洞、地下河、峰林、峰丛、石林等为流水溶蚀地貌。石笋、钟乳石、石柱等为流水堆积地貌。2.外力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风化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碎屑物被侵蚀后,岩石暴露,更容易受到风化。侵蚀和风化的碎屑物在搬运作用下在地势低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地貌。1.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及相应地貌类型的分析方法(1)根据不同地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区的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根据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的地貌不同分析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高山下部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2.风向的判定(1)利用流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流动沙丘的特点是单向斜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陡峭,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下图所示:下面四幅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①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第1题,①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从中上游挟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的顶托作用大量沉积形成的。第2题,①地貌为新月形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风力作用强,此种地貌广泛分布。答案:1.B2.B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答案:(1)岩浆(2)外力(3)变质岩(4)岩浆1.岩石类型的判读(1)岩浆岩仅由岩浆形成,岩浆指向的岩石一定是岩浆岩。(岩浆岩分为喷出型岩浆岩和侵入型岩浆岩)(2)任何岩石都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沉积岩或变质岩。两者的区别:外力作用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变质作用指向的一定是变质岩。(3)各类岩石都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2.地质作用的判读(1)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内力作用)。1.(2019·西北工业大学附中月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