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章末整合提升第三章地球上的水______■教材P54读图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河流的补给可能来自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2.在洪水期,河流水位较高,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在枯水期,河流水位较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______■教材P57读图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1.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北半球相反,呈顺时针方向运动。这是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和海陆轮廓共同作用的结果。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绕南极向东流的西风漂流和向西流的南极环流。3.在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运动。______■教材P58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从北向南依次是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2.画图略。提示:中低纬度流向为北顺南逆,中高纬度为北逆南顺。3.(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有关。总结起来全球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就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逆时针流动;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逆时针流动。______■教材P66~67资料1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资源总量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造成了该国水资源的短缺。2.措施:除海水淡化、倡导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外,还可以从其他地区调水,如运输南极冰山等。局限性:成本投入大,所得水资源总量有限,还要解决技术和安全问题。______■教材P67资料2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地区降水量虽小,但蒸发量更小,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巨厚的冰川沉积,储藏了丰富的淡水资源。______■教材P67执行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运输冰山之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有拖拉的动力选择,冰山的固定和覆盖、约束以防止崩解,到达后的切割运输及储存等。最好选择冬季。参考航线:向北航行时利用西风漂流向东,顺西澳大利亚寒流,再向北跨越赤道,沿北印度洋冬季环流进入波斯湾,到达沙特阿拉伯。______■教材P67分析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们大量地将南极的冰山运往热带沙漠地区,将会加快南极冰山的融化速度,使全球气候变暖(进而造成海平面上升)问题“雪上加霜”。另外,还可能使热带地区因融冰消耗大量热量,造成热带气温下降,影响到大气三圈环流的动力和全球大气的运动。同时还可能使热带海区的水温下降,减少水汽的蒸发量,为全球的降水带来变数。(2017·高考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回答1~3题。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解析: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平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植物生长吸收水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得流入盐湖的水量减少,导致盐湖面积缩小。答案:1.C2.A3.B(2017·高考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回答4~6题。4.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5.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6.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D正确。第5题,此时为夏季,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C正确。第6题,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答案:4.D5.C6.A(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回答7~9题。7.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8.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9.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从甲到乙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强度大于河道被冲刷强度;结合文字材料可知,河床泥沙淤积主要发生在枯水期,位于浙江东部的该河流枯水期出现在9-12月,此时段海潮携带的泥沙在河道淤塞,使河床逐渐被抬高。第8题,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段的汛期径流量减小,使河道被冲刷的强度减小,河道中泥沙的沉积作用使泥沙积累,河床不断抬高。第9题,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水库建成后,由于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为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各类问题,需要对河道泥沙的沉积作用进行控制,而河道沉积的泥沙主要由潮流从海洋中带来,故在河口建设水闸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泥沙进入河道。答案:7.D8.B9.A(2016·高考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回答10~12题。10.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1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析:第10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类似于水库的调节作用;雨季植被可以将吸纳的降水转化为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使得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小。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功能变差,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坡面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降低。降水变率大小和植被状况关系不大。河道淤积不会造成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第11题,降水量增加与否与植被变化关系不大,主要和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有关;植被恢复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加强,降水下渗比例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增多和地下水增多,蒸发(腾)量增加。第12题,由于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在植被恢复后,坡面下渗量增加,降水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后,通过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从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岩层倾斜情况来看,更多的坡面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到乙河流,所以乙河流流量增加;由于植被恢复,降水转化为地下水的比例增加,而地下水并不是都补给地表河流,所以甲、乙两河流的流量总体减少。答案:10.B11.C12.D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