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板块 中国古代史 第2步 通史融会贯通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01020403目录通史体系(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通史体系(二)魏晋、隋唐、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成熟与繁荣通史体系(三)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中国古代史”专练01通史体系(一)先秦、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先秦时期商鞅变法、出现郡县制、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家国同构、贵族政治)西周(前1046~前771年)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商代(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夏代(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出现了早期国家新石器时期政治领域时间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商业人工冶铁、淬火工艺手工业垄作法、铁犁牛耕、都江堰、初税亩、土地私有制确立等农业商贸频繁,贝、铜贝等出现商业纺织业地位非常重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手工业井田制农业职业商人和贝币出现商业青铜器铸造工艺高超手工业井田制农业出现早期商业交换商业丝织、彩陶技术手工业刀耕火种农业经济领域楚辞文艺司南、《石氏星表》科技百家争鸣,“学在民间”思想礼乐文化、《诗经》中的大部分、“学在官府”殷历干支记日法、甲骨文、金文、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始崇拜、壁画、陶器绘画文艺三者关系文化领域(二)秦汉时期商运活跃商业水排、成熟的青瓷出现手工业蔡伦改进造纸术科技一牛挽犁出现农业①沿用西汉政治制度②察举制注重孝廉东汉(公元25~220年)汉赋文艺盐铁专卖、收铸币权、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丝绸之路商业造纸术产生科技纺织技术发达、丝国、盐铁官营制度手工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代田法农业①汉承秦制②设立“中朝③设刺史监察地方④察举制西汉(前202~公元9年)①崇尚法家,焚书坑儒②统一文字:小篆③隶书产生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市”的管理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商业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秦朝(前221~前207年)文化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时间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秦汉走向大一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文化上,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体系。该时期思想上的统一推动了政治的统一,政治上的大一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三者关系1.社会转型的表现百家争鸣;私学兴起鬼神思想;学在官府文化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度;官僚政治分封制度;封国制度;贵族政治政治土地私有;个体生产;精耕细作;重农抑商井田国有;集体耕作;粗放经营;农商并重经济春秋战国时期夏商周时期贯通联系(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2.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经济转型——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2)政治转型——封建制度确立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郡县制出现,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走向封建的官僚政治。(3)思想转型——百家争鸣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学说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影响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和韩非子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时间(4)文化转型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针对训练]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答案:B2.“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伏(藏)匿、附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由材料可知()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B.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型到农业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D.秦国较早地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解析:材料反映了游士阶层依托政治庇护脱离社会生产,从而形成新的社会阶层,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故C项正确。答案:C贯通联系(二)—————————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与科技的关系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与思想的关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所有制与政治的关系[针对训练]3.《明太祖宝训》指出:“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樽节用度,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C.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D.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解析:材料措施为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强化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起到了维护封建政权经济基础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未体现,排除;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故D项错误。答案:C中外关联———————古代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比较——————————————————————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哲学思想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思想强调统治者应该关心人和人类社会②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儒家思想将道德建设与治国之本联系起来,突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城邦的基础相同点儒家思想注重社会与人文问题而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哲学家极力提倡科学研究,充满了理性精神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极力维护君主统治古希腊哲学家突出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目的,极力维护个人的权益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对人的属性关注点不同不同点中国古希腊[针对训练]5.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二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解析:孔子主张维护西周时期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追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二者的相同点,均排除。答案:D6.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解析:孟子言论的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项正确。答案:A史学前沿———————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新材料对于郡县制度,自古以来的思想精英们就对其进行着或是或否的争议,是之者占据着主流地位,称郡县制度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否则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制度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否之者只居于末流,谓郡县制是适应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需要的必然产物,虽然符合中国人对“大一统”理想的追求,对我国历史的发展确实功不可没,但这种体制滋生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必然导致专制独裁的政治恶果,也是经2000多年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依旧站在官方传统史学家的立场无视郡县制度的种种弊端而继续为其高唱赞歌了,应从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的大局来重新认识郡县制及其附带而来的问题。——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历史发展与反思》新视角传统史学研究在评价郡县制时主要是肯定其对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作用,而材料则揭示了郡县制推行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弊端。新思维郡县制度的优势和弊端郡县制为实现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全国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或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战争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育与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此促进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优势郡县制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充当了“基石”的角色,没有郡县制就很难建设中央集权,更无法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的政治局面弊端郡县制为新型土地占有关系的形成和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郡县制为国家治理由贵族政治模式向官僚政治模式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户籍制、监察制、考课制、俸禄制等等各项制度,也随着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与不断完善而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优势郡县制下,逼迫官员只顾上面脸色、不向下面负责,短期化、形式主义、官官相护渐成致命缺陷郡县制紧紧围绕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王室即中央政府这个政治中心运转,很容易形成“内重外轻”的模式,从而导致闭关自守、积贫积弱的格局弊端[针对训练]7.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A.确保了皇权至上B.避免了地方割据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的原则,故A项错误;郡县制不能避免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有利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