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菏泽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检测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Zn—65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酿制甜酒B.煤炭燃烧C.瓷器破碎D.钢铁生锈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属于物理变化。A中酿制甜酒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中煤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中是瓷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中钢铁生锈生成了铁锈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淀粉酶属于糖类,可用于为人体提供能量C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不可大量摄入;淀粉酶属于蛋白质。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2N: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B.CH4:表示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C.C2H5OH: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且1个分子中含9个原子D.FeO:表示氧化铁C2N表示2个氮原子;CH4可表示1个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C2H5OH可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1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共9个原子;FeO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2价,表示氧化亚铁。4.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A根据与CuSO4溶液反应,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可以判断甲、丙的活动性比乙强;再根据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可以判断甲的活动性比丙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丙乙。5.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正确的是()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B.用适量稀硫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C.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D.用足量稀盐酸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C羊毛纤维在燃烧的时候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而棉纤维没有;铁锈是金属氧化物,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用适量熟石灰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会生成碳酸钠,在遇到稀盐酸的时候会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甲的化学式为NH3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丙、丁属于氧化物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B观察四种分子的结构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NH3、O2、NO、H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甲的化学式为NH3;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丙、丁分别是NO、H2O,都属于氧化物;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在两份相同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甲与丙,达到饱和时溶解甲的质量大于丙C.相同温度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其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乙丙D.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蒸发结晶提纯甲At℃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此温度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C均未指明具体温度,无法判断结论是否正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当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高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提纯甲。8.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属于碱B.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C.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A错误;羊毛属于天然纤维,B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D错误。9.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下列关于阿司匹林的说法正确的是()A.H、O原子个数比为1∶8B.相对分子质量为180C.阿司匹林中含21种元素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在分子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由阿司匹林的分子式为C9H8O4可知,H、O原子个数比为2∶1,故A选项错误;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9+1×8+16×4=180,故B选项正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阿司匹林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1个阿司匹林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故C选项错误;在阿司匹林的分子中,碳的相对质量为12×9=108,氢的相对质量为1×8=8,氧的相对质量为16×4=64,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选项错误。D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pH>7,故A选项实验结论正确;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其pH<7,故B选项实验结论正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可能是CO2,故C选项实验结论正确;滴加氯化钡试剂,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离子,也可能含有银离子。10.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解析:(1)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氢气逸出后跟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会发生爆炸,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可用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2)不锈钢制品经久耐用利用的是不锈钢硬度大、耐腐蚀等;(3)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4)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可作燃料。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16分)11.(4分)请用你具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氦气代替氢气填充气球理由是__氦气化学性质很稳定,并且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__;(2)不锈钢制品经久耐用利用的是__不锈钢硬度大、耐腐蚀__;(3)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利用的是__洗洁精的乳化作用__;(4)氢气可以作燃料原因是__氢气具有可燃性__。解析:(1)①核外电子排布时,必须内层排满以后再向外排,因为第三层已经排了5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故第二层排了8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8+5=15,磷的原子序数是15,故该元素为磷元素,元素符号为P;②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2)①SO2中S、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32∶(16×2)=1∶1;②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12.(4分)(1)右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示意图,请据此回答:①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P__;②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3(或三)__周期。(2)下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①SO2中S、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__1∶1__;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2H2S+3O2===2SO2+2H2O(反应条件不作要求)__。13.(4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O2===Na2CO3+H2O__;(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B__。A.稀HClB.酚酞溶液C.CaCl2D.Ca(OH)2(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OH-__。(4)依据反应②,D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C__。A.H2SO4B.BaCl2C.CuSO4D.Na2CO3解析:(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氢氧化钠变质即其中含有碳酸钠,滴加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变质;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因此无色酚酞溶液不能验证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变质;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已变质。(3)碱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4)依据反应②知,碱可以和盐反应,H2SO4是酸,BaCl2、Na2CO3是盐,但不与KOH反应,CuSO4是盐,和KOH相互交换成分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14.(4分)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1)C的化学式是__H2O__;(2)D的一种用途是__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合理即可)__;(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__。解析:A俗称生石灰,则A是氧化钙;D能生成A(氧化钙),则D为碳酸钙;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C为水;C与F元素组成相同,则F为过氧化氢;F(过氧化氢)能生成E,且E和C(水)之间能相互转化,则E为氧气;A(氧化钙)能生成B,B能生成C(水),则B为氢氧化钙。(1)C为水,化学式为H2O;(2)D是碳酸钙,可作建筑材料等;(3)A→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4)F→E的反应是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9分)15.(3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编号①的仪器名称__酒精灯__;(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乙__(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__浓硫酸__。16.(6分)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下)进行下列探究。【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1)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澄清石灰水__(填试剂名称)。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该溶液呈__酸__性。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设计并进行实验】(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右图),记录如下表: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HCO3+HCl===NaCl+H2O+CO2↑__;表中a=__0.10__。【分析并得出结论】(5)如何从上表中获取证据并得出结论?__根据表中CO2体积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③与实验①相同,可得出白色粉末的成分为碳酸氢钠(合理即可)__。解析:(1)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2)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故当溶液的pH=3时,该溶液呈酸性;(3)碳酸钙难溶于水;(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做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