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1of22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由于資源及時間問題,我們就有限的數據,向政府獻策。若我們就「數碼廿一」的建議,有甚麼不足之處,敬請體諒。如各有關官員有需要我們提供更詳盡的意見,我們將欣然與政府一起深入探討這個議題。馮德聰自由黨旗彩行動青組(Internet大規劃推廣)商務技術策略顧問(上正發展)(Tel:27701255E-mail:paul@fung.com)林翠蓮自由黨常務委員會-委員東區區議員(Tel:81032369E-mail:alice@cllam.com)1211版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2of222004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我們明白到,「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是香港步向「知識型經濟」,重回高增值的生產轉型的重要策略及不二出路。資訊科技業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並非只限于有形的產品,所謂“資訊科技業”一方面是指電訊、電腦及廣播等行業的一個新總稱,另一方面又包括軟件開發工業,或是以有關技術協助提高其他行業生產力的一種服務行業。這些特色令資訊科技成為一項綜合硬體、軟件及技術,出售服務的工業,而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小公司,而其服務對象應是所有的本土及CEPA有關的商務運作及工業生產。這個創新的觀念,其實一直未為政府所理解。在政府過去的政策中,我們看到的却是連串像「數碼港」般的資源錯配,只是利益了少數大企業。然而,以作為本港商業核心的中小企並未受惠。要建立資訊科技工業,單純是供應廉價土地、提供足夠勞工並不足夠,亦並不適用。然而在過去的數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除了在“電子政府服務”名下的一眾政府網頁取得可見的成績外,在《2004年「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公眾諮詢文件》(下稱“文件”)“方格1”中的成績全多為業界自行推動的成果。香港的中小型企業正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知識形經濟的出現等挑戰和機遇。今日的策略規劃與10年前已大不相同。當前的資訊科技界正面臨瞬息萬變的挑戰,因此需要創新的規劃方式。但是奈于一眾政府官員並未在科技管理上擁有長足的經驗,在訂立長遠的資訊科技策略上需要業界第一綫人員的參與。因此我們準備了以下的建議書,讓我們為有效的資訊科技策略獻出觀點。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3of22重新認識「知識型經濟」要訂定有效的“資訊科技策略”我們需要再深入瞭解,什麼是香港希望發展的「知識型經濟」:知識型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簡稱。按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說法,知識型經濟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的生產、傳播、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知識型經濟在本質上是以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使用)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知識型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現在一般認為,它的涵義和標誌是:以知識密集型企業為代表,反映企業發展新動向;以高技術產業為主導,體現產業發展新途徑;以高技術為槓桿,推動傳統產業知識化;以高技術為武裝,促進服務業大發展;以新增長理論為嚮導,企求經濟長期繁榮;以現代管理理論和技術為依靠,培植管理創新型經濟;以教育和學習為根本,注重人力資源開發;以當代人文精神為保障,培育產業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河北省科學技術廳http://)知識型經濟強調創新、學習、彈性和知識革命的競爭形式,也就是經濟與經濟以外的因素(extra-economicfactors)互相依賴而形成結構競爭力(structuralcompetitiveness);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經濟領域(economicsphere),因為為了結構競爭力,是必須加入經濟之外的制度形式、關係、資源與價值。「知識型經濟」的出現會令到社會:創造新工作機會出現彈性的工作(flexibility)、全民要再培訓技能(re-skilling)生產者與消費者之反饋性提高(reflexivity)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4of22「知識型經濟」會帶來網絡化,使得集聚經濟效益(economiesofagglomeration)和網絡經濟效益(economiesofnetworks)的效果更形顯著;前者强調國內區域性的技術創新系統和學習區域的形成,而後者是透過無數的多元網絡而吸引更多成員加入而獲得經濟效益。由此可見,發展「知識型經濟」的策略重心不是在“電訊市場開放”、“公共服務電子化”和“資訊科技項目外發計劃”等以政府本身為中心的項目。而是應該以本地工商界為出發點,推動傳統產業知識化,培植及改善產業應用技術以增加本地生產力及增值力為主導;輔以管理技術提升及人力資源開發及轉型,為失業的轉型勞工提供新出路,這才是長遠解決工業轉型的正路。在過去三年,政府每年在資訊科技方面的投資平均為46億元。即此計劃在過去的三年,政府共投放138億元于推行電子政府計劃及其他行政和營運系統,但與此同時,政府未有匯報在提高資訊科技應用後,實際所節省的資源之評估及數字,如人手、物料儲存、時間等資料。我們也發現,本來理應支援及輔助中小企的資源,很多被學術界及商會以不同名義申請及消耗。在網上公開的創新科技基金申請記錄便是明証,其中包括了不同的電視節目及小眾短期展覽,及沒有公開的各項學術研究等不在少數,而真正受惠的獨立中小企潦潦可數。類似的案例在官僚式的:“只認單位名聲,不問效益的,不看創意前境”的“資訊科技策略”做法下,令資源進一步錯配,對香港發展的「知識型經濟」並未真正發揮作用。其實在現在的“工業轉型”後的商業操作中,資訊科技能力不單是指對技術的認識,其中也包括了技術與實際工序的配合,和因此而帶出的辦公室文化及管理。但觀乎現在的“再培訓策略”投放在中層管理及中小企運作者的資源嚴重不足,形成中小企在應用資訊科技協助生產上的速度緩慢,阻力也高。(對比其他數十百分點的增長,工商機構個人電腦的普及程度2000年時為52%,2002年時為55%。工商機構接上互聯網的普及程度:2000年時為37%,2002年時為44%,增長並不快。加上這數字包括了很多不算是中小企的先進大機構,中小企的增長可能更少。)在此我們建議,“資訊科技策略”的訂定,要由本土中小企的需要出發,要體現對本土經濟的支援,而不是以吸引外國大企業為第一重心。例如鼓勵中小企的國際網上商務發展便是一個非常好的名目,在CEPA的機遇下,擅於包裝推廣而薄有品牌的香港中小企業,大可利用香港在國際上的質量及品質型像(如品質QMark),加上近年來開始發展的設計品牌及創意,加上強大的國際商務推廣網絡及經驗,在世界工廠的中國屋簷下,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價格戰以外的一片天空。這才是乎合的香港現實,有助“創意工業”的“資訊科技策略”做法。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5of22而在當中,其實不乏高增值行業,如設計行業,(包括平面、產品、包裝、廣告、及玩具……),如何配合“資訊科技策略”的協助,來保障他們的知識產權便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業界需要有查閱專利條文的平臺,一方面,也要有展示得獎作品的展示中心。政府在“資訊科技策略”中,需要有計劃的為業界提供協助維護香港的競爭力。但政府未有把香港的成就(如設計者得國際級的獎項)整理,是香港整體經濟的嚴重損失。而其中,我們相信設立香港得獎作品網上展示中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做法,因為我們會在長遠的發展中為香港的品牌定下良好的基礎。重申一點,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不等于高科技產業,它可能只是一般傳統產業而已;像在美國人均附加價值最高的是香烟,其次是煉油、電子類科技產品,分占第五、六位。其中,電子業,玩具業,鐘錶業和成衣製造業是利用“資訊科技”建立品牌的最佳目標,過往只注重成本競爭的4大行業,是極需要政府的帶引及援助以建立新方向的,加上在CEPA的機遇下,以上企業的操作綫距離巨大,對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還可勉强應付,但對香港的中小企而言却缺乏“資訊科技策略”應用,的經驗及案例,「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便要擔當指路明燈的角色,為中小企提供經驗及案例,或有關指引。要改善這要要,我們認為應要要社會文化方面要手,可要要由生產力發展要和商會建立密集的講座及工作坊,及成立“軟硬體及應用案例圖書館”供公眾及各中小企觀摩各案例的好處。相信各供應商會樂意以最底成本為政府提供方案,而這又可以進一步振興本土經濟,為本港的資訊科技業中小企開展業務提供援助,也可為國內提供模式典範。(類似的方法在教署的香港教育城的軟件圖書館便相當成功。)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6of22回顧過去的成果再者,回顧現在可見的「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成果裡,結果也是差強人意的:現在的所謂成果,可見的只是做了政府的一眾網頁,其他的成果並未為公眾熟悉,得獎又如何。而政府的對外,對內通訊方面仍是以傳真及書面為主導,效率何時才會改善?或許我們該聽到或收到更多政府的電郵時才可感到「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的成果。現在的電子政府的進展實在質疑,根據(*根據統計處在今年五月及八月的調查顯示明報報導2003/12/11),但整體的推展中,與「數碼21」中的數字並不刎合,而且諮詢文件中又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清晰的階段可供市民認知、學習及適應等;而在有關的諮詢文件亦未提供市民使用的方式是瀏覽還是實際使用電子服務,以簡化及減輕政府的人力資源。政府引以為典範的“ESDLife生活易”是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屬下之電子商貿業務。其中的公私營機構合作模式究竟在個人資料交流,網站瀏覽記錄的監控等,要未有成熟的報告,深入至系統源碼層的考核及評估,參與的公司會否在提供服務時觸及敏感的個人資料時有否經私隱專員公署考核監管……等的問題至今未有提出要求報告。我們建議私隱專員公署密切注視有關發展,及提出監管。這類公私營機構合作合約,專為大型機構承辦的計劃,投標及評審準則都未見有充份的公眾資詢,究竟政策及標準是如何訂出的,一直是業界不明白的。在現有的電子政府服務中,政府未有計劃的把握提供網上論壇、問卷調查及網上民意調查等。而且在七月期間更原因不明的把已有的各部門論壇關閉,明顯比其他有誠意有計劃收集民意的國家不成熟。截至2003年初,在政府的網頁及整個發展中,均未有參考及提倡有關資訊科技的國際標準,現有的標準只屬人為標準,由于網頁的設計的形象不統一,每個部門的網頁的使用不統一,引致使用者無所適要。政府也對網頁的檔案體積頻寬使用沒有控制,有的網頁圖像過多,檔案體積過大,也沒有“瀏覽模式”的訂定。希望在2003年10月訂出“引入統一的「外觀與風格」標準”後,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重整工作時得到改善。淘花/文库专用2004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建議書Page7of22如香港政府要做真正的電子化,應使所有的服務均能用網上申請,無需如現在的利用「(PDF)文件交換格式」列印後,填妥後才利用傳真交回。現在1400張可下載的表格中,只有約14%的200多張是可以在網上遞交的表格(http://),在歐洲的英國、德國政府已用電子簽署,無需像我們要列印出才遞交。政府應加強至所有的服務均可用網上訂位,如康文署的網上報名康體活動(現只有訂場服務)、殮葬的骨灰位……等。而在對工商業的支援方面,連澳門也做得比我們好,他們推出的“一站式服務”(http://)對投資者在各方面提供支援和協助,由簡單的諮詢開始,提供關于在澳投資程式和手續指引,直至跟進落實投資項目的進行。香港就連近年來在國際所簽訂的各雙邊貿易協議也沒有政府的專門網頁可供查閱及下載,我們的政策比之是實在非常不足的。生產力發展要、工貿署、貿易發展要,工商及科技要、……一連串的政府機構層床叠架,對“資訊科技策略”的詮釋及角色又各有不同,其實業界是希望有專屬的機構協助,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