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01中考导航02知识网络03考点突破04历史图片目录导航05五年广东中考06课堂巩固中考导航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2.郑和下西洋的史实。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史实。4.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5.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命题趋势】1.本单元广东中考每年都有考查,考点1、5是高频考点,应注意。2.本单元的各个考点均是考查的重点,2019年备考时应注意全面复习,要注意非选择题的复习。知识网络考点突破课标考纲考点11.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2.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1.明朝君权加强:(1)明太祖:①在中央,废除,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负责。②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③授权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④明朝从朱元璋开始还实施“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沦为主仆关系。⑤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丞相皇帝三司锦衣卫八股取士(2)明成祖:增设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2.清朝君权强化:(1)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①目的:加强君主专制。②设立人:。③职责: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执行。④影响:标志封建专制和皇帝集权达到了。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东厂君主专制雍正顶峰(2)大兴文字狱:①目的:从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②时间: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③后果: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史料链接】材料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问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了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局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这一局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据材料“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为了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局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是政治上,皇权极度膨胀,民主进程受到阻扼。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扼杀创造力,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外关系上,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考点分析:本考点的主要知识点有:明朝加强君权的史实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置及其影响;文字狱的含义及其影响。关于军机处的设置,我们要把握它“加强了皇权,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关于文字狱,我们要明晰其含义和了解具体相关实例,认识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另外要注意两个考点相关历史知识的链接,如军机处的设置与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文字狱与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本考点知识在中考中的试题类型多以选择题为主。课标考纲考点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的史实。1.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2.目的:宣扬和寻求珍宝,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时派郑和出使西洋。3.概况:1405—1433年,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次下西洋,访问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海岸和沿岸,并越过了赤道。国威明成祖郑和七非洲东红海4.影响: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增强了中国的声望,加强同西洋各国的往来和交流;③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④给明朝政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史料链接】材料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几千人马到港迎接,并陪到王宫。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樊树志《国史概要》问题:材料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哪一史实?他能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和盛情款待所具备的社会条件有哪些?分析:据材料“他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普遍的欢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他能在国外受到普遍欢迎和盛情款待所具备的社会条件有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等。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与郑和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中考命题时大都会以时事热点或者历史情景作为切入点,通过选择题和综合题考查我们对本考点知识的把握,理解开放与闭关。课标考纲考点3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史实。1.戚继光抗倭:(1)背景:元末明初,倭寇(即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和中国的不法商人)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更为严重。(2)经过:①组建“”,1561年开赴,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②率军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使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解除,民族英雄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戚家军台州戚继光2.郑成功收复台湾:(1)背景: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台湾。(2)过程:①1661—1662年,收复台湾。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②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维护了国家主权,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荷兰郑成功3.雅克萨之战:(1)背景: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城堡。(2)过程:1685—1686年康熙指挥清军水陆并进,两次围攻雅克萨,击毙托尔布津,打败沙俄。(3)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4)作用: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史料链接】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材料二清军入关后,沙俄强占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领土。1685年康熙帝派清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雅克萨,俄军投降。……1686年,清军再次进攻雅克萨,俄军损失惨重。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分析:(1)“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是郑成功告荷兰总督的书信。这里的“贵国”实际上指荷兰。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1661年3月,郑成功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盘踞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侵略军大肆掠夺财物,屠杀人民,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康熙帝决定以武力驱逐侵略者。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签订了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组织雅克萨之战的康熙大帝、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引入,从维护国家统一着手,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考查。课标考纲考点4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西藏:(1)顺治帝:接见,赐予他“达赖喇嘛”的封号;(2)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的封号是“班禅额尔德尼”;(3)雍正帝:1727年设置,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4)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五世达赖五世班禅驻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背景: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2)过程:调兵讨伐,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3)结果:设置,管辖地区。3.蒙古:(1)平定准噶尔部:①过程:1690年,噶尔丹带领的准噶尔部在沙俄支持下发动叛乱。帝三次亲征,大败叛军。②意义: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伊犁将军新疆康熙(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①过程:1771年,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摆脱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的妥善安置。②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4.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其他主要措施:(1)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东北: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3)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4)通过会盟(多伦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联系;(5)在接受各民族朝见。5.意义: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避暑山庄【史料链接】材料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问题:材料讲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分析:据“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1757年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残害维吾尔等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派人招降,惨遭叛军杀害。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要结合地图,从方位上把握相关内容,并能总结历史上中央政府对西藏、新疆、台湾地区的管辖措施,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课标考纲考点5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1.原因:(1)清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3)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4)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和沿海人民反抗。2.表现:(1)清初四十年,实行严厉的政策,贸易地点只有澳门一处。(2)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从1757年到鸦片战争期间,只开一处,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禁海广州3.影响:(1)积极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2)消极方面: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史料链接】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问题: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和书本内容,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分析: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材料和书本内容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