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作者:贾舒涵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摘要: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作品,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理念,阐释了其为自身理想,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勇敢,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充满浪漫,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屈赋中完美地、和谐地、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本文将对他的情怀进行浅析。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理想情怀一、楚人的爱国传统通过对楚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导致楚人一直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仍然坚挺下来,也正因为楚人生存环境的恶劣,坎坷,才使得他们在发展过程中练就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正因为如此,纷争之下,备受压迫,处于底端受到歧视,楚人渴求独立,不断抗争,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不断高涨。楚国民族之所以开疆扩土,不断征战,一步步走向独立,最后成为中原地区的支柱,正是因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植与心,楚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也已经深入骨髓,而屈原,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也贯彻了这种精神。二、屈原的爱国主义屈原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战国时期,但是他出生在楚国的贵族家庭,从小便读万卷书,有着过人的志向和远大的报负,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官至左徒,“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处号令;出则礼遇客卿,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他的才能,他的报负却没能造福于他,由于他生活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时代,而他却又是具有正直心胸的人,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他的作品《离骚》之中,充分展示出他才华横溢的文学情怀,但是因为历史的背景,他如何的高风亮节,如何的远大抱负,在现实中都是不堪一击,化为了泡影。身为一位爱国诗人,心中必然有着无法言说的浓烈情感,而他,却又只能用诗来寄托他心中执着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屈原的著作《离骚》中的爱国者的形象就是具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为写这首诗的时候,屈原已经到了后半生人生阶段,受到腐朽贵族势力的不断排挤和打击,又被放逐,满腔愤恨无处宣泄,满怀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寄情于诗歌之中,才成就了一首极具政治色彩的感情浓厚的抒情诗。屈原一生致力忠心报国,为了振兴国家,实行“美政”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他在楚国为了推行变法,同腐朽的贵族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注重民心培养,优化使用贤能人才,尖锐的批判了结党营私,嫉贤妒能的丑恶风气,虽然在艰难的斗争过程中,他受尽挫折和打击,但是却仍然不改初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崇高的节操,直至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龙源期刊网屈原以振兴楚国为己任,誓与楚国共存亡,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过程中真正的了解到广大贫苦百姓的疾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深切的同情心。所以屈原自己从忧国忧民的角度出发,为政治的改革做出了终身的斗争,可以说为中国古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就是其爱国主义理念的重要诠释。三、屈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上久经传承,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一种文体形式。它是借鉴浪漫的手法尽情畅想,来抒发诗人心中的感情。早在上古时代,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就创造了日月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美丽的神话故事,为浪漫主义文学“开疆扩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初的开端。它们不仅为后代文学家对浪漫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启发,提供了想象力,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题材、艺术形象和创造方法。屈原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具有霹雳之势的千古绝唱,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屈原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身处乱世,纷争不断的大环境下,但毕竟自身力量薄弱,虽然极度不满,但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在极度不满无力改变的情势下,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得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安宁,在内心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以求得安慰。在屈原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运用神话传说,描写了很多“怪力乱神”,例如在作品《离骚》中,描写了自己在人间无法见到君王,劳心费力在天上却也无法见到天君,心中有着无法压抑的愤懑之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荡荡,不见端绪。在《天问》中,作者在许多神话传说的基础之上提出困惑,而且还写了诸如《招魂》、《九歌》、《远游》、《渔父》等作品。那么作者写这些的意图是什么呢?我想,除了因为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来丰富自己作品内容,增加诗歌的美感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平淡朴实的写作手法已经不能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因此才会大量的借用神话材料,用一种美丽的幻想,大大扩展诗歌的境界,使它显得恢弘华丽。屈原运用这些神话故事,他不是想表现“尚神”,而是要对这些当时人们认为是对自然、社会合理的解释的神话提出质疑,充分表现了诗人大胆的怀疑。他想要抒发的是坚贞的怀抱和有志不能伸的愤懑,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作品打上标志,甚至是时代的标志。他的精神是后代历史文人心灵的港湾,精神的支撑,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参考文献:[1]邹佳良.《屈原》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特征[J].郭沫若学刊,2014.[2]徐聪文.论庄子与屈原浪漫主义风格之差异[J].新余学院学报,2015.[3]高其娟.屈原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动因简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龙源期刊网[4]曾艳.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5]刘开美.论屈原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6]周建忠.屈原“爱国主义”研究的历史審视[J].中国文学研究,2002.(作者单位:陕西省延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