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景图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关键词情景图辅助课堂教学策略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呈现教材的方式上,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通过提供这些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选编了丰富多彩的“情景图”,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童话故事为背景,向学习者展示了神秘的童话王国;或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习者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我认为,这些“情景图”的选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了解编者设计每幅“情景图”的意图,对于创造性地应用这一教学资源,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裨益的。一、问题的提出首先,“情景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事实证明,教材中“情景图”所呈现的内容,有些描述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场景;有些展示的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或童话人物形象。这些图式能够唤起学习的注意,调动学习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丰富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其次,“情景图”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在运用“情景图”辅助教学时,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细心地发现图中哪些是与他学习有关的,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的描述中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过程不断走向合理、成熟。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骤然而立,计算机己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各学科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为此,根据“情景图”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有效整合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资源,使“声、图、文”融于一体,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数学中懂生活。”然而,由于“情景图”是以“场景”的形式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具有以上的优势,但其内涵有时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不能充分地利用“情景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更有甚者干脆不去领悟其中的寓意,还是我行我素,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资源白白地浪费掉。因此,教师们如何利用情景图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二、情景图的涵义和特点1、涵义情景图也叫主题图,是把新知用一定的生活场景或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画面。一般安排在新课的起始部分,用来引入新课或解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的场景。2、特点①直观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向抽象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利用“情景图”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②现实性:“情景图”以学生的生活场景为主,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趣味性:教材中“情景图”所呈现的内容,有些描述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生活场景;有些展示的是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或童话人物形象。这些图式能够唤起学习的注意,调动学习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丰富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情感。④可操作性:“情景图”所选用的材料来自于生活,教师容易获得并便于处理;另外,由于“情景图”所呈现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这便于教师和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演绎图片中的场景。一、需要关注的问题1、教师要深入理解图意理解“主题图”的意义是教师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的前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主题图有着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某些教师对主题图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不求甚解,因此使教学资源不能充分的得以利用。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书中出现两幅主题图,一幅是孩子们在游乐园游玩的场景,另一幅是小朋友在用小棒摆图形。新授时,该把哪幅图设计为学习情境呢?有位教师用游乐园的设计,列出的加法算式都是有规律的相同加数的和,使得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思维成定势。如果把小朋友摆图形作为新授的情境,创设操作环节,让孩子们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把他们的作品进行演示。接着提问用了几根小棒?计算时,列出的算式就不再是单一的相同加数的和,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分类,再逐渐抽象出相同加数的和,才可以列成乘法算式。在操作——分类——比较——抽象的过程中认识概念,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抽象,概括的能力,而且使学生真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起来更加深刻。当然第一幅的游乐园场景也不能浪费掉,可以把它设计成课后练习,那是再恰当不过了,学生认识乘法后,再去计算游乐园中各个项目的人数,就会自觉的运用乘法计算,又准确又快,他们还会看到椅子和桌子摆放也是符合乘法规律的。实现了运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又如:实验教材中的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比一比”中的“小兔盖房”,教材特别注意结合儿童已有经验的兴趣特点,提供了较完整的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为学习新知识的背景图,小动物所表现出的表情也较好地体现了幼小衔接,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听童话故事中慢慢长大的,他们喜欢童话故事,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同时故事中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样的教材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还如:第三单元“1~~5”的认识中的野生动物园以及第六单元的“6~~15”的认识“教学中”美化校园等等都为设计了富有童趣的问题情境图,为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结合生动的画面识数的。教材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注意选择了学生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如充分利用小动物图帮助学生认识数,不仅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个数概念的内涵,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经历数概念形成过程的情境、机会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抽象出数概念,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新教材的编写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和运用,所达到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自觉应用意识,同时感受数学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只有深入的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所提供的丰富的情景图资源,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交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2、教师是情景图的设计者当前所有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的只能是静态的画面,这种呈现形式有的还需要学生去被动的理解画面的意思,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不利于主动建构新知。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提倡教师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学生的条件,学校的硬件,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例如: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加减混合”,教材配合例题安排的情景图的目的,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了计算顺序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如果将这样的画面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去理解画面的意思,在讲解画面基础上,理解算式的意义或运算顺序。因此,改进情景图的呈现方式是非常必要的:(1)将图制成课件,用动态的画面生动的反映出湖里白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然后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湖里原有4只白天鹅,从远处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湖里还有几只白天鹅?等)师:你能列式计算吗?生动手列式解答,从而引出新知。学生在动态情境的引领下,思维也随之开阔,能主动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的过程,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3、学生是主题图的构建者数学问题以主题情景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是一种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理念的新形式,也是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方式。然而这些特点的体现,并不仅仅在于主题情景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景的完善过程。主题情景的构思与设计可以是教材提供或教师编写,但其意义的建构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题情景演绎的经历者,是情景意义的建构者。当教师确立主题,以主题情景的形式展开教学时,必须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应该成为主题情景层层展开过程中的主角。我们的主题情景,也正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之下,内容逐渐变得完满,内涵逐渐变得丰富。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把去公园游玩,设计成本节课的主线,其中(图二)学生玩小棒摆图形的主题图,设计成几个小朋友在公园的草坪上有用小棒摆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课件展示)。师:你们想参加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拿出小棒或模仿或创造出各种图案。接着师让学生算一算摆每个图案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反馈学生的作品以及算式,把算式进行分类,抽出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第二幅情景图依然是同学们在公园游玩这根线,在学生认识乘法后用动画课件出示游乐场每一个项目上中有几个人,以及休息处桌子和椅子的张数(逐一出示),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吗?{把(图一)设计成乘法的练习题}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用公园游玩这一情景串起整节课的内容,一方面使教学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知。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对情景图的主动构建还表现在能主动发现图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如果一个主题情景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时,这样的主题情景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就如在教学“乘法初步认识”时,在出示第一幅图学生在游乐园中玩各种娱乐节目后,师:你从图中看到什么?生1:好多小朋友在游玩。生2:有过山车、太空船。生3:有小火车,有铁轨,有大树……如果学生只能看出这些,那么既浪费了资源,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把问题限制一下,说:看到那么多小朋友在游玩,你能用今天学到的乘法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呢?这时学生才会注意到情景图中原来隐含着乘法的知识。然后教师让学生主动选取一个场景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这样设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课堂创造的主角,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也是主题图的建构者,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二、情景图的作用一、启发——铺设学习情境、进入新课的桥梁《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在熟悉的情境中,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顺利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册的《9加几》一课时,我们可以用课本中的情境图为原型设计成学校开运动会的情境引入新课: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小朋友们知道运动会是怎么回事吗?生:就是比赛跑步、跳高、跳远……师出示情境图:现在我们就到运动场去看看,你们看图中都有什么运动?每项运动中各有几个人?(根据学生回答,师圈出每项运动并在旁边标上数据。)师:运动场上也有好多数学问题哦。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生:跳远和踢毽子一共有多少人?师:算式怎么列?9+8生:跑步和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9+6生:跳远比跑步的多几个人?算式:8-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把这些算式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