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统计:你所认为的集体是什么,请在你认同的观点后面打√。1.许多人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团体。2.由一定数量的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3.我们学习和生活中关系比较密切的人所形成的集体。4.我不清楚什么是集体。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对应的内容是:“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二、教材分析第六课“我”和“我们”由引言和两框题组成。引言用剪短的文字揭示本课的核心内容,表达了三层含义:一是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这是初中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二是集体生活对初中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三是我们要过好集体生活。本框题作为第六课的第一框题,从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两个角度阐释了集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过集体生活的渴望,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为第二框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三、学情分析一是集体生活给初中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在集体生活与他人合作,寻找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有助于学生感受到归属感,找到个人成长的力量之源。在集体生活中借助集体和他人的帮助,可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为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但同时,初中生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冲突也会相应增加,给初中生带来焦虑感和紧张感。三是过集体生活是初中生的情感需要,也是初中生成长必不可少的。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做如下安排。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集体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力量。2.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3.激发过集体生活的渴望,更好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二)能力目标:1.学习过集体生活。2.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为集体争得荣誉的能力。(三)知识目标:1.了解集体、集体联结度的内涵。2.了解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内涵,体会集体的温暖。3.感受到集体的强大力量五、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感受集体的温暖,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确定依据:初一学生对于集体生活并不陌生,但是不同的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集体生活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比较容易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但部分学生在集体中不被关注,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难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还有少部分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突出,经常与同学、师长发生冲突,这都不利于他们过集体生活。因此本节课将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积极地融入集体当中。(二)难点:集体的力量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确定依据: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普遍认为“人多的集体就是强大的”。对于集体力量的认识存在片面性,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实际上,集体的力量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个体有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且团结协作,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对于这一点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略有难度。六、教学方法本节课以谈话节目的形式展开,旨在创造一个民主、平和的氛围,使同学们能够畅谈集体生活。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集体的认识,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集体生活实践进行引导,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情境体验法:通过“说出你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谈集体生活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重温集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辩论、游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信息搜集与加工的能力;游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孙老师有约》节目开场Flash动画。)师:欢迎同学们来到《孙老师有约》的节目现场。在开始我们本期节目主题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对于这幅作品是否熟悉?(PPT展示少年中国说)教师提问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引出该作者的另一句名言“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意译: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必须生活在人群中才能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强调:集体对人的重要作用,人不能孤立于集体之外,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长。师(总结与过渡):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一个个“我”构成了若干个我们。“我”与“我们”休戚与共,集体是“我们”的重要形态。学生跟读学生尝试翻译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集体生活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今天就让我们开始新课的学习——集体生活邀请我。教授新课Part1.初识集体1.师:通过我们课前做的调查问卷,老师发现?%同学认为人多就是集体;?%同学认为人多并且有组织就是集体;?%同学表示不清楚。所以我们首先先来弄清楚什么是集体。图片感悟:这些是集体?PPT展示图片PPT展示“集体”的含义.2.比一比:请尽可能多地列举出你所知道的集体。教师总结:生活当中的集体:小到家庭、班级、社团,大到学校、军队、国家。3.师:提到集体,你能用一些关键词来描述你对集体生活的感受吗?得出结论:生活在团结互助的集体中给人温暖和力量。生活在冷漠排斥的集体中给人无助与寂寞。师:如何判断一个集体是温暖的还是冷漠的呢?这里有一个词—集体联结度。(播放微课——认识集体联结度)Part2.体会温暖(欢迎小主持人登场主持)1.说出你的故事回忆一下:你在集体中感受温暖的片段。2.小主持人过渡,提出问题:遇到以下情况,你应该怎么做?PPT展示学校举办的五四合唱比赛的照片。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判断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学生尝试比较归纳,得出“集体”的含义。学生自由发言:安全、关爱、温暖。在小主持人的调动下,学生上前说出集体生活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瞬间,重温集体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当中的集体。激发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让他们从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爱。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感受集体的温暖的同时,还应将集体的温暖传递下去。询问学生班级成绩如何?心情如何?荣誉是否只是指挥一个人的?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你为班级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集体取得荣誉和没有取得优异成绩而受到批评时的不同心理感受,引出集体荣誉感。教师引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集体荣誉感,要为自己而战,更要为集体而战。Part3.生成力量1.(播放“团结就是力量”的视频)教师提问:大家看完视频后,有什么的感受?教师提出对“人多力量大”的质疑,引出辩论赛。PPT展示辩论赛流程与要求。得出结论:人多力量未必大。集体的力量不是成员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有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并且团结协作,才能达到1+12的效果。2.小游戏——坐地起身小组成员围成一圈,背对背的坐在地上,屁股贴地,组员之间手桥手,然后一同站起来。游戏规则:1.10人,分成两组,每组5人。2.从2人开始,背靠背坐在地上,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来。3.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则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4.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组。爆发你们的小宇宙,亮出你们的实力,让我们看看哪组最快!相关讨论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学生自由发言。谈论观看视频后的感受学生按照自己意愿选择正方或反方,迅速换座位。学生五分钟讨论时间,辩论开始。学生谈论游戏后的感受。学生自主谈收获和感受。跟着视频读,读出豪迈之。让学生猜想老师的用意。通过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要培养集体荣誉感。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信息搜集与加工的能力。游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实现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生活。与开篇的《少年中国说》相呼应,使学生对集体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和身边的小集体,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认识集体,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出结论:集体可以优化组合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完成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集体有着强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Part4.活学活用教师提问:我思故我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教师引导可以是知识层面的,可以是情感层面的,要联系实际,谈出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如何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带领学生一同总结。Part5.总结升华PPT展示《少年中国说》视频教师升华总结:最伟大的集体——国家;最伟大的集体荣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伟大的集体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伟大的集体力量——全民族团结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art6.结束语学生齐读课堂小结集体是温暖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让我们积极参与集体生活,为构建良好的集体而努力,共同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本期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思考、归纳、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第六课第一框集体生活邀请我一、初识集体二、体会温暖三、生成力量四、活学活用学生将板书记在课本的空白处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便于记忆。当堂检测见PPT认真完成老师所给出的题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邀请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着重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对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情境进行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同时,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了学生对集体的了解和对集体深深的爱,让学生在集体中培养团结、合作、进取的品质。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较多地把有趣的活动寓于课堂当中,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提升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领悟的能力。不足之处:1.对学生活动时间的调控有所欠缺。有的活动没有按照我预设的时间进行,致使部分已经准备好的学生丧失表现的机会。2.有些环节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致使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弱,没有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3.对学生的引导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对学生课堂生成性的问题缺乏驾驭的能力。再教设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一个道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反映他们的世界,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避免通过枯燥的说教,强行的让学生接受知识,而应提前了解他们喜欢的事物,分析他们的心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把教学内容和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得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