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1-5单元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化学基础知识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建立了原子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分子学说。2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发现。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4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5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7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8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9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包括:感觉器官:颜色、状态、气味;仪器测量: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物理变化体现;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延展性、吸附性、磁性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毒性、稳定性、酸性、碱性、腐蚀性闻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煽动瓶口,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子10识记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图标。1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指定原则”: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12固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或药匙、纸槽;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横、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口、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13液体药品的取用⑴取用少量液体(滴加法)可用胶头滴管。方法是将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或平放。⑵取大量液体(倾倒法)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一倒放二向手心三试管倾斜四瓶口紧靠”。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⑶取用定量的液体,(量取法)。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倾倒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小,仰视则读数偏小,量取的实际体积偏大。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称量时:物左码右,如果放反了(码左物右),则得到的物质质量=m砝码-m游码14酒精灯的使用⑴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少于1/4,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水槽等。15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大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清洗。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水倒流,使试管炸裂。16仪器的连接(1)玻璃管用水润湿,再转动插入(2)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先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再手握容器壁观气泡,松开看水柱。”顺序:从下往上,从左往右17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第二单元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科学家:拉瓦锡(利用汞消耗氧气的反应产生固体,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2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水进入集气瓶内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3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集气瓶内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白烟,防止污染;吸热降温。瓶内氮气的性质:不可燃不助燃(化学性质);难溶于水(物理性质)4实验中小于1/5原因: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装置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大于1/5原因:燃烧匙放入集气瓶太慢,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弹簧夹未夹紧乳胶管,瓶内空气漏出5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空气成分(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液氧,冰水混合物(H2O),铁水(Fe),水银(Hg),氦气(He),硫磺(S)。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如空气,稀有气体,海水,矿泉水,溶液7氧气用途①供给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登山;②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以及和宇宙航行等,不可燃,不能做燃料。8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①保护气;医疗上用作②冷冻麻醉;③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④灯泡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⑤食品带内充氮气防腐等9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曾叫做惰性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2虹灯的①电光源。利用惰性②作保护气;③用于激光技术,④制造低温环境等。飞艇中充氦气的原因: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很不活泼。10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三种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烟尘(可吸入颗粒物)PM2.5。其中导致酸雨的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中的一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是空气污染物。11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12保护空气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13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好。1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氧气浓度不同,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1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6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热。17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18硫燃烧在集气瓶内放一层水的原因: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19铁丝燃烧在集气瓶内放一层水或沙的原因: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使用前打磨铁丝的原因:除去表面的铁锈,便于燃烧。.绕成螺旋状的原因:聚热,增大接触面积。系一根火柴的目的:预热,使铁丝达到着火点。待火柴快燃尽才能插入的原因: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20铁丝燃烧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可能是:①铁丝生锈②未系一根火柴③未等火柴燃尽就伸入瓶内④铁丝未绕成螺旋状⑤氧气不纯2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2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包含①氧气以及②氢气与氧化铜反应中的氧化铜等)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4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2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仪器: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酒精灯)和收集装置(排水法仪器:集气瓶、玻璃片、导管、水槽)26收集方法:⑴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⑵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7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查装定点收移熄)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水槽内水变红的原因: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导管只需露出橡皮塞少许:有利于气体的排出);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刚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⑺熄灭酒精灯。【⑹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内的水倒流,炸裂试管。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发现水已经进入导管,应立即拔出橡皮塞】28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31向上排空气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排水法验满方法:瓶中无水,瓶口有气泡冒出。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长导管进氧气,短导管出,验满时放短导管口);⑵用排水法收集时,短进长出29制干燥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制较纯净氧气用排水法30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①没有连续放出气泡就收集,②集气瓶中未装满水向上排空气法:③装置漏气,④导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⑤药品变质,⑥药品量太少31把红热木炭插入氧气瓶中时由瓶口缓慢插入:防止氧气受热溢出,影响实验32①注射器、分液漏斗的优点:控制反应速率②长颈漏斗优点:随时添加液体药品③多孔隔板: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33导管长进短出:用于浓硫酸干燥气体,除杂(洗涤气体如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34导管短进长出: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甲烷)35导管长进长出:用于除杂并收集气体如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中的CO2,并收集一氧化碳。36导管短进短出:防倒吸、安全瓶37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8氧气的工业制法——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一瓶液态空气,在瓶口气化的物质是氮气39、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40、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氧化铜、铁锈、红砖粉等4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括号内写出基本反应类型①黄色粉末(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SO2。②黑色固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O2。③红色粉末(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4P+5O22P2O5。④黑色固体(铁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Fe3O4。(化合)3⑤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中加入硫酸铜(CuSO4)溶液制氧气2H2O22H2O+O2↑(分解)。⑥实验室用白色固体(氯酸钾)和黑色固体(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2KClO32KCl+3O2↑。⑦实验室用加热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第三单元1.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分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