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师读后感第一篇范文:1900年传奇的读后感找到自己的世界-------观《海上钢琴师》后感故事是从一艘船上讲起,也是在这艘船上结束。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好心人的收养好像也不能改变他在这个世界里的孤儿角色。他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对音符的掌控令人难忘。从一个小角色到一位大人物,不应该用幸运来理解,因为他只是一直在这艘蒸汽船上,独自一个人去领悟这生活的真谛,一路走来,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地方。钢琴,大海,无暇的蓝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脚下,远离了城市带来的喧嚣,让他轻松自如的生活着,也难怪给他带来了无限的音乐灵感。影片两次重点涉及到他的离开问题,第一次是为他心爱的姑娘决定去岸上,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在生死抉择的关头,依然决然地坚持没有上岸。也许,观众看到最后都会感到很惋惜,他为什么不离开呢?为什么宁死他也不愿踏上那片他曾经愿望踏上去的岸上呢?“Takeapiano.Thekeysbegin,thekeysend.Youknowthereareeightyeightofthem,nobodycantellyouanydifferent.Theyarenotinfinite.Youareinfinite.Andonthesekeysthemusicthatyoucanmakeisinfinite.Ilikethat.ThatIcanliveby.”(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这是他给出的回答。站在我们的世界看,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长。我们一路走来,一切自然而然。我们已经习惯被身边那些繁杂的事物消磨、吞噬,而自己却从来不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些简单的日子。从另一面来说,更多的人畏惧简单单调的事。而对于1900来说,岸上的世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或许这样说你仍不明白1900所畏惧的是什么,那让我们来看一些其他的天才,失去了声音世界却建立自己一个音乐帝国的贝多芬,完成《雪国》后选择死去的川端康成,现实与他的理想格格不入的海子。这些都是站在自己领域巅峰的天才,也都从自己纯粹的简单出发。这很容易让我们对比中国一篇广为人知的文章——《伤仲永》,原本极富创作天赋的仲永在那些源源不断的应酬中泯然众矣。这就好像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个从高考走来的你们,都抱着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但从你踏上这条路开始,或许就已经很难沿着自己预定的轨迹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我们又如何能保证,来到这个“没有尽头”的世界后1900不会成为下一个仲永?在船上,那些所有关于音乐的不纯动机都被隔离,有的只是自己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理解。他可以随性去读眼前人的喜怒哀乐,然后用琴键为所有人安排上一首背景音乐。他从来不用因为指挥的哀求而让自己久久违心地弹奏那些枯燥无味的舞曲,他永远可以弹奏自己的格调,然后让那一群人跟着自己舞蹈。记得最后的场景,1900和康坐在废船里交谈,他说出了他的所有迷惑,经典的长段自白,叙说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恐慌,他说外面的世界是无数琴键的钢琴,只有上帝能够弹奏,而自己远不能够。他说着,康泪流满面,甚至哭出声。这个场景很触动我,仿佛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在交谈,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里面的人说尽了生活中的设防让他畏惧,而从外面闯荡过的人,只能是心酸的默许的回应。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那个样子,可是还有人要去外面闯一闯。那么如果我选择原地待命,也请别说我懦弱或是一根筋。弹奏生活的章法,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天分。所以不要任意的去评断这个电影中的1900,是懦弱还是一根筋,是太矫情的戏剧化还是欲望都市的意识反抗,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雪藏,被海洋保管,被一个细腻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所以,他的恐惧他的延宕他的悲情结局,都是来自人类纯真才华时期的抗拒。1900的琴键从来不为金钱而弹奏,唯一录制的一段音乐,一段为心上人弹奏的一段曲子,也不愿让它广传于世界。他说:每一首曲子都应该是唯一的,唯一的情绪,唯一的演奏者。电影的最后,1900仍然没有走下那艘游轮,湮没在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维珍尼亚号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这里,他有时像个顽皮自在的孩子,有时却又孤独的叫人心酸,孤独的艺术人生与无尽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他选择了离去,因为他不能活在一个无从选择的世界。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当感觉都是选择时你就找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了。第二篇范文:海上钢琴师读后感孤立世界与混沌社会的内心隔绝__《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而1900背道而驰。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第三篇范文:《海上钢琴师》读后感《海上钢琴师》读后感寒假回到家后,想想这四十多天的假期,总觉着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想了那么久,也许只有看看书才是能坐下来安心做到的事。但是好的名著看起来总感觉挺累,还是找个简单点的小说来看吧。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个电影叫《海上钢琴师》,电影拍得还是很不错的,就想看看原著写的怎么样。于是就找到这个小说,来看看。现在我就想谈谈看过这个电影还有这个小说后的感受吧。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油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丹尼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丹尼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善良的丹尼十分疼爱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丹尼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在1900八岁那年,司炉工丹尼布德曼在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中被击中后脑身亡,船员们一起接替丹尼布德曼继续抚养1900。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惊醒,循着琴声到舞厅里一看,竟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地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维珍尼亚号邮轮上演奏钢琴的生涯并显示出举世无双的钢琴天赋。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出无穷无尽的美妙音乐,那些原创旋律仿佛生来就在他脑中一样。“1900”长大后成为了一名钢琴师,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他是自由的,因此他的曲子都是随机创作的,他想到什么,看到什么,然后利用自己的手指,按下琴键,感情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来,给人完全真实的感觉。他是那样的自由不羁,有时在演奏的时候他会即兴改变所弹得曲子,这令自己的同伴很是无奈,但这就是“1900”:一个本真的自我。当遇到向自己挑战的人时,他还是以绅士的风度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我们说他的琴声出自内心,没有任何杂质,干净的如同一泓清水。当他在谈钢琴时,偶然间他在船舱圆圆的窗口看到了一张美丽的脸庞,明眸,红唇,让人感觉清新舒畅,他就这样静静的注视着她,琴声如流水汩汩,顿时让人感觉心灵安静,当你静静的倾听那音乐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会是多么的苍白。就这样一首曲子诞生了,但是“1900”不会将它运用到商业中来为自己谋取财富,因为音乐是他的生命,而金钱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根本不在乎的,当然在如今这个崇尚拜金主义的社会里,金钱是身外之物可能只适合少数人了,说实话我没有那么高尚的境界,以现在我的经济状况而言,金钱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哎,我是俗人啊!言归正传,他想把录音带送给她,但是没有成功,他只能悔恨而又伤心地毁掉它,那里面寄托了真挚而又纯洁的感情,那是一种美好又带点遗憾的暗恋。就这样,女孩下了船,而他始终未曾踏离船一步。当他终于下定决心走下船时,当他看到纵横交错的道路时,他将自己的帽子扔入水中,看着它漂浮,看着满眼与船中截然不同的陆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他毅然转头又会到了船上。他说这一生都不会离开船,从出生到现在他从未踏离船一步,他已经完全习惯了船上的生活,而陆地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当维珍妮亚号将要拆除的时候,他的朋友坚信船上有人,尽管他人已经检查过很多遍了。终于朋友还是找到的他。“1900”说,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