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雷怡班级:建筑学07建筑1班学号:20075760适应地域环境的生态建筑策略摘要: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建筑建设量最大,人均资源极其匮乏,以及能源利用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所有建筑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虽然2005年后,我国出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热潮,理论研究方面也呈现一片新兴向荣的景象,但在设计实践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全面的舆论导向与实践,高技化和国际化的“生态建筑”盛行,生态建筑设计脱离地域自然环境等违背生态建筑基本原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主要为介绍各种生态技术,对生态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如何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本为着重讲诉了生态建筑在城市和乡村可以采取的设计策略,通过两个国外成功的生态建筑的案例来探讨我国生态建筑发展的道路。关键词:生态建筑高技派低技策略一、生态技术和生态建筑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特别是1992年178个联合国成员国通过了《里约宣言》,为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实现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生态技术在这一背景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快车和实现保证。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注意整个系统的优化,综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浪费和无谓损耗,以较小的消耗获得丰厚的目标,从而获得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内,从德国托马斯《太阳能在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书出版到近年来美国建筑界的绿色建筑运动,从北京大兴义和庄的“新能源村”建设到国外在生态高技术下建造的各种形式的生态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在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建筑设计的实践上都取得可喜的成就。生态建筑有时又被称为“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严格地讲都是不全面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1】。二、我国的生态建筑概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建筑建设量最大,人均资源极其匮乏,以及能源利用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其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所有建筑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虽然2005年后,我国出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热潮,理论研究方面也呈现一片新兴向荣的景象,但在设计实践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不全面的舆论导向与实践,高技化和国际化的“生态建筑”盛行,生态建筑设计脱离地域自然环境等违背生态建筑基本原则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2】。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对生态建筑的研究主要为介绍各种生态技术,对生态建筑与地域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如何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在以生态设计为目标的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努力对于技术平台的选择是各不相同的。一些生态建筑是以高技派建筑为基础衍生而来的,他们提倡使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建筑生态化,而这也正是人们对生态建筑的一个普遍的理解,但是这类的生态的建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并不适用,特别是部分经济不发达的正待开发的地区。而现在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此类地区使用生态建筑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经济因素,当地并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各种新兴高技术的生态建筑,这也正使我国的生态建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然而也有部分建筑师主张保持原有生态环境,主张采用低技术含量的建造技术,向传统的建筑方法汲取精华。譬如,采用改良的生土建筑技术建造地方性住宅,就具有造价低廉、工艺简单、取材方便、使用费用低等优点【3】。此类建筑受地域及气候的影响较大,适用于乡村型和城镇型建筑,无法适应城市类型建筑对高密度、大空间、多功能的要求。低技的生态建筑策略发现植物园位于瓦勒赫默所,加那利群岛中拉高麦拉岛北部。它被规划为一个活档案中心,试图反映该岛在发现新大陆中所扮演的及海上联接点的重要角色和在欧美文化交流中的平台作用。植被在描绘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起着媒介作用。植物园中搜集的物种都与两个大陆之间的水果交易有关。由于气候、地形以及土壤条件,所选地段拥有培养从温带到热带的大量物种的理想环境。植物园由两片宽阔的园地构成,园内的植物都符合传统的植物分类法。一块园地上的植物是按照诸如要用和使用的,还有多汁的、温室的、干燥的以及热带植物等标准进行分类。而在另一块地,植物则按照地理分区布置:加美里安的,马卡罗尼西亚的,从欧洲引入美洲的,欧洲从美洲引入的等。植物按地区分类的园地成为整个植物园植物谱系的核心区,并占据了中心区域。各物种的搭配都考虑到了他们的习性和原产地,避免了诸如成行列式的生硬搭配。小路和休息区的设计都是按照物种的存在而决定的,着重强调了他们相关的特征。最主要的原则——并且也成为方案真正的本质的是——对地段现状条件的最大程度的尊重,并把它们当作遗产来继承。所以,第一步,必须弄清地段中现有的空间关系。该方案使百年以上树龄的棕榈树受到保护,并通过将植物园分为几层平台而保留了原地形。只有一个向着一条溪流跌落的一小部分平台的倾斜度是不同的。小路结成的网和圆滑的锯齿形坡道被添加在现有的结构上,并经精心的规划。一面石墙包围着植物园,其中一端成为了苗圃的一部分,并融入了当地的风格。所选用的材料都是粗犷原始的,使作品能得到永恒。植物园的墙、小路、坡道和台阶所用的石材都采用粉碎的砂浆进行处理,以使草根和石缝生植物能随着时间得推移而在其中生根。室内步行空间的地面用粉碎的泥土上紧密排列砾石来进行处理。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活档案中心,以提醒该岛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同时有能创造一个安静而优雅的环境现存的地形是一块溪谷边得耕地,方案保持了其结构,只有几块平台改变了阶梯地貌,以使植物园斜入溪谷。该建筑的生态手法显得更为低技能,也更加地域性,使建筑的成本大大的降低,非常适合在我国部分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乡镇的建设。从植物园所关注的生态策略,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1)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2)应用减小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技术;3)结合社会生态的历史地域主义设计,将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4】四、高技的生态策略生态建筑不仅是应适应人口密度小的农村地区,同样也应适合高密度的城市地区,高技生态建筑同早期高技派建筑相比,在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上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合乎科学理性。如早期高技派建筑喜欢把各种管道布置建筑的外皮上,相当夸张,虽然隐喻了建筑的生命特征,但仍然显得机械,表现主义的成分较多。但在高技生态建筑中,节能、灵活、高效、持久才是运用技术的立足点,建筑的有机生命特征更加突出,这类生态建筑更适用于在城市中建设。由阿根廷建筑师巴勃罗·诺塔里设计的写字楼,座落于西班牙马德里,它将鲜明的表现力与生态理念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在运用阴影、反射和透视装点现代企业风格的同时,通过以双帘墙设计为基础的被动温控系统,营造出整座建筑的良性生态环境,并达到节约能源的环保目标,堪称一座形式与功能兼备的自然空气调节机。这座整个建筑由一个几乎不见自然光的底层和凌驾其上的3个单元共同组植物园被设计为一个紧凑的单元,只有一点简单的建筑和构造物尽量地回归自然,以使作品得到永恒。成。其中,玻璃半塔状的两座办公楼从建筑的正面朝外突出,并与作为第3单元的背楼相连通。长条形背楼面北的一侧外墙使用的普通嵌板,以及在东西两侧由一层玻璃墙和一层金属栅帘构成的防晒外墙,使早晨和傍晚低平直射的阳光无法直接射入办公区域。对于建筑正面朝南的玻璃双塔,因一天中多接受大角度阳关照射,其外墙由两层玻璃板组合而成,克服了讨厌的温室效应——专门为对付水平阳光而设计的“玻璃-栅帘”结构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根据生态建筑技术和高技派建筑的最新发展来看,高技生态建筑的技术线路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1)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2)应用减小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技术;3)保持建筑废弃物的可循环再生;4)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室内环境;5)结合社会生态的历史地域主义设计,将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中而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法则具有以下特征:1)合理的体量和朝向;2)宜人的窗户尺度及遮阳设施;3)可控制的自然通风体系;4)外围护结构的复合功能;5)废水、废气的无害处理,可调节的采光集热设施;6)先进的结构体系等。外墙双层玻璃的运用,以及遮阳的设计不仅保持了建筑内温度,同样让建筑立面美观总结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建筑代表了21世纪的发展方向,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在21世纪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更为迫切。客观来讲,生态建筑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和发展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够,“以环境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尚未形成或成为社会的共识;二是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目前由于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建筑单方造价过高从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开发商也因生态建筑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而回收速度缓慢而不愿冒险开发;三是各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尚不到位等。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首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要加大生态环境的教育,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其次是国家用制度推进生态建筑及其技术的发展,如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补贴建立示范性的生态住宅小区,无偿推广实用生态技术等。四是在建筑设计中先从中、低技术开始,如节能技术、通风技术等。总之,在建筑领域里,我们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西班牙)帕高·阿森西奥《生态建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黄磊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3】王雪松1,梁锐2高技派建筑生态化倾向浅议【4】薛恩伦重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态平衡的高技派建筑《世界建筑》0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