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近些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惩罚——已远离了教育,甚至有人执意反对一切教育惩罚。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理论是苍白的,教育困境令人深思,国内外成功的教育实践必须借鉴。我国的基础教育以及中小学教师们,一方面要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的升学指标;一方面要把学生教好,保证学生不出事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管教学生和保护自己的手段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一方面要让家长满意,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满意,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学生又希望自己不受束缚,能由着性子调皮捣蛋……诸如此类的多种矛盾使得教师们左右为难,使得中小学教育陷入困境之中。背负着升学压力、素质教育的压力以及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多重压力让很多中小学教师不堪重负。这几年,有越来越多关注教育、研究教育的专家学者却没有从事过一线教育,把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师生之间出现的矛盾全部归咎于学校和教师,似乎谁都可以对老师指手画脚,口诛笔伐,甚至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师”。人们希望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还给学生,这原本没有错。但是,在学生越来越调皮、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难以管束的现状下,我们的教学政策一味地倒向学生、偏袒学生,很多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为子女护短,甚至恶语伤人、无理取闹,势必使得社会和家长越来越不尊重、不理解、不配合教师的工作,使得学生在老师面前变得越来越背叛了教育的尊严。作为老师,我坚决反对那种盲目的为了出气而进行的惩罚甚至体罚,但我也清楚的看到意识到:教育不能没有惩罚,因为惩罚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我们应该反思,批评、管教、惩罚是不是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在一遍遍呼唤尊重学生权利、给学生尊严时,是否考虑过教师的权利谁来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还要不要?所以惩罚还是教育必可少的一种手段。2、惩罚教育的内涵2惩罚教育的内涵全部包含在人性、法治的内涵之中,惩罚教育的合理性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所以也应纳入法治的视野之内。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可见惩罚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不包括体罚。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法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现已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以说,惩罚教育的本质是法治教育。而现在,我们国家许多专家过分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极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认为处罚只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提倡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监督,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同时由于学生的不配合和某些社会舆论对老师的扭曲性监督,使老师对学生的正常管理也可能做不到。试想:在面临以上教育困境时,教师该如何抉择?仅仅能以“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来解决吗?没有惩罚性处罚手段,没有教育的法治化,我们的国家如何发展?国家如何振兴?3、惩罚教育的特征第一,目的明确。惩罚教育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吸取教训,更好地健康成长。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一种责任感、一种自信、一种健康的心理。第二,具有按约性。惩罚的方式、手段、力度经过学生讨论通过,坚决排除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随意性和专制性,实行按约惩罚。教师只能依规则实施处罚。学生自己讨论,和学校达成一种承诺。这样,处罚规定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契约。遵守契约规定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违约则意味着未守信用。因此,对这种惩罚,“违约”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三,惩罚教育的结果是培养现代公民。这种惩罚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良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对自己错误的正确认识,减少本能的抵抗情绪,还有助于增强学生为自己过失而负责任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国内外惩罚教育的思想与实践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卢梭在《爱弥尔论教育》中记述了这样一个3案例:一个孩子把窗玻璃打破了,家长既未责骂,也未打他,只是让他自己在这个破了窗玻璃的屋子里单独过夜,使他感受到了,风雨交加的寒夜,窗玻璃是多么重要而不可轻易毁损的道理。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时,洛克也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什么是特殊情况呢?他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而“一旦发现了顽固即公然地反抗时,我们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不予理会,而必须在它初次出现时就去加以克服与控制,只是必须小心,不要弄错,必须看准它的确是顽固而不是别的东西”。20世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中,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全面的论述。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处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中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儿童的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是不利的,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禅宗中的“当头棒喝”就是说明惩罚对犯错误者的惊醒作用。同样,国外也不乏惩罚教育思想。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儿童必须或者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或者忍受失败和引起摩擦,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在今天强调“尊重儿童”的时候,极有可能被“赏识”冲昏头脑,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事实上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正确地认识惩罚的教育价值,尤显重要。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任英文教员,对学生犯错误就采用“罚站教学法”,当时华罗庚就是邹韬奋的学生,每当华罗庚谈起这位老师,都连称“厉害!厉害!”二十多年之后,华罗庚做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也有一门训练孩子的“绝招”,被人称为“把学生挂在黑板上”。他叫学生在黑4板上演算,学生演算不出,就不许离开。120多名被父母送来的令各地学校头疼的“差生”“实行择差教育”。“徐向洋教育训练法”也因其科学性、独创性、有效性,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认可。徐向洋谈及成功经验时言,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惩罚教育等多种教育手段的灵活运用。事实上,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他又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述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到水面。”同样,教育工作者若想把青年“捞入德行之网”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态度鲜明——“赏时当赏,罚时当罚”。他认为,奖赏和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剥夺教师的专业权力是不理性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剥夺医生开处方、动手术的权力一样,教师的奖惩权也不能剥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当罚不罚的老师是‘缺德’的老师。”从以上几位教育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并不讳言惩罚教育,客观地分析了惩罚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徐向洋的成功实践也证明了惩罚教育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表扬和激励学生,成为教育者的共识的同时,惩罚这种教育方法,有被误解和弱化的倾向。现在一提批评和惩罚就好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好像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即使在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了,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错误或不良倾向,不敢严格要求,感到束手无策,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下去,“谈罚色变”必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品德培养和社会进步产生危害。教育和惩罚是聪明的辨证法。只有教育,你只展现给了孩子一个片面的世界。加上惩罚才是两个世界,才是完整的生活。5三、课题研究目标1、创造和谐、有魅力的新课堂,构建起独具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课堂魅力。2、真实、人性、开放的实践性德育研究,在实践中做好常规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3、几种特定的惩罚教育的策略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在学校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学校《实施理性教育,促进持续发展》总课题正在实验背景下,继承优秀的教育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并吸纳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对适度惩罚教育进行研究,包括:1)、对打架者的惩罚策略2)、对懒惰者的惩罚策略3)、对说谎者的策略惩罚4)、对其它不良行为的惩罚策略。探索沂河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沂河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开拓出一条引领沂河教育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五、课题研究对象二年级四个班级:二年级1班(实验班)二年级2班(对比班)二年级3班(实验班)二年级4班(对比班)六、课题组织保障1、建立“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研究理论核心组,发挥专家顾问组的把关定向作用,对适度惩罚教育的界定及操作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负责对方案修订和调整;2、建立“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研究领导组,把握研究进程,进行人、财、物的调配,监督、把握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3、建立多个“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研究执行组,每个执行组就课题研究的某一方面接受具体任务,组织力量进行攻关。七、课题实施步骤《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分为三个阶段,时间为一年。此方案为初探阶段。要在理论设计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验证,形成适度惩罚教育教育的基本结构与操作策略。6(一)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0月)1、,主要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完成师资的确定及培训。2、落实课题组人员、明确各成员的分工职责。3、确定实验研究的对象,范围。4、课题研究所需的硬件保障及经费来源。5、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二)课题实验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0月)l、针对课题进行课题实验。2、根据实验过程具体情况进行方案修正及进度调控。3、积累资料,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撰写相应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其它准备工作。(三)课题结题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l、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汇总研究成果、经验及相关资料的整理。2、实验课题的专家鉴定。八、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九、课题研究措施1、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在专家的指导与引领下制定好研究实验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2、建立“适度惩罚教育的策略初探”课题研究领导组,把握研究进程,进行人、财、物的调配,监督、把握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十、研究组成员及分工(一)课题领导小组负责人:王建国成员:王作华、徐明廷(二)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张钦孝成员:肖强、田宝翠、7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