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专版)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三部分 研析中考题型 掌握答题技巧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研析中考题型掌握答题技巧一、单项选择题类型1概念型选择题【例】[2017·青岛中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C)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解答要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注意备选项表述的准确性,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防止概念混淆,还可以采用逻辑推理法,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细心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限制性条件,排除干扰选项。类型2材料型选择题【例1】[2017·菏泽中考]“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D)A.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B.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例2】[2017·潍坊中考]下表内容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D)时间经济计划评价1955年《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1957年《新长期经济计划》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1960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C.美国扶持D.政府重视科技与教育例3】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时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5271.8%6.9%0.7%1.5%19.1%19567%0.1%7.3%53.4%32.2%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B.土地改革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三大改造【解答要领】(1)文字材料类选择: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找准切入点,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2)图表材料类选择: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或关键词,明确题干的设问要求,从设问角度出发解读图表和信息判断,分析其所描述史实的原因和结果,联系选项和所学知识正确作答。类型3组合型选择题【例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下列世界名人及其成就关联正确的是哪几项?”选手正确的回答应该是(D)①但丁——《神曲》②达尔文——《最后的晚餐》③贝多芬——《英雄交响曲》④莎士比亚——《哈姆雷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例2】[2017·青岛中考]《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A)①会制造石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例3】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例4】2016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发生85周年之际,全国多地举行主题活动,提醒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十四年抗战其实并不像抗日神剧里那样简单,血肉筑长城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原因表述正确的有(A)①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④国民党政府始终如一的积极抗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答要领】(1)配伍选择:首先判断备选项中的配伍关联是否正确,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判断正确的配伍关联是否符合题意,找出正确的选项。(2)排序选择:采取首尾两端法(从头或从尾判断),即先确定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能确定最早或最后一个,即使其中个别时间未掌握,也有可能选出正确答案,或大大提高命中率。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3)多选变异: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选基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二、材料解析题类型4文字型材料题【例1】[2017·滨州中考]近代中国遭受过深重的苦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为一家,彼此无异也。”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西方列强正忙于在中国领土上划分势力范围。——基辛格《论中国》(1)中国在“已经输掉”的第一场战争后被割占了哪一地区?第二场战争中俄国通过哪一条约强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据材料分析中国输掉战争的主观原因。材料二中东一役,主客之势中逸东劳、重寡之形中强东弱,乃日人一举而扫平壤,再举而夺旅顺……七举而降威海。(中国)俯首乞怜如鱼困陆,索重款而不敢辞,割全台而不敢问。遂令二十三省如几上肉,任与国之需求,四万万人如阶下囚,听外人之笑骂。——《新政真诠——何启、胡礼垣集》(2)据材料分析,“中东一役”指的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方丧失的权益有哪些?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习近平(3)习近平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什么?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的指挥官是谁?材料四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了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4)“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同一时期新中国还取得了哪一项重大外交成就?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答案】(1)香港岛;《瑷珲条约》;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3)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彭德怀。(4)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建交;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类型5图表型材料题【例】[2017·威海中考]在中国和美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面临着统一与分裂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1)材料一中,你能找出哪些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材料二台湾大事记元朝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1662年__①__(人物)收复台湾1895年__②__(条约)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③”达成共识(2)材料二空白处应填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美国内战是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矛盾与冲突的结果,也是一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战争。如果主权完整得不到维护,领土得不到统一,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一统美国天下,工业化就会推迟。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大国崛起解说词》(3)说出材料三中“两种不同制度”分别指什么?依据材料三,说出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认识。【答案】(1)秦、西晋、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2)①郑成功②《马关条约》③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原则)(3)北方资本主义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奴隶制)。作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使资本主义制度一统美国;有利于美国工业化;为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奠定基础。(答对两条即可)(4)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强盛;我们要维护国家的统一。(观点正确即可)【解答要领】各类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二是审清题目;三是规范答题,可以概括为“一读二想三答”。一、“读”: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1.阅读内容: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找出关键词句,去粗取精,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2.阅读顺序: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避免了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有时也会成为关键提示。采取先读设问后读材料的阅读顺序,原因有二: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二、“想”:审题思考是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点:“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宏观上把握命题意图,准确判断,明确解题思路。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三、“答”:准确、规范、有序回答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按问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多罗列些答案要点;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3.书面语言答题: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从学生答卷中看存在的问题:1.未审清限定词;2.未审清中心项、欠缺答题技巧;3.基本概念不清楚;4.语言表述不规范、不准确;5.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欠缺;6.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影响后面回答;7.提取信息,归纳概括能力欠缺。专项训练一、选择题1.[2017·潍坊中考]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明主象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C)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依法行事”可判断该学派为法家。2.[201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