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二)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德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5~7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l—35.5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氢气B.煤C.石油D.天然气A解析: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A.NOB.N2C.N2O5D.NO2A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元素,而不是含有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4.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碳单质B.都由碳原子构成C.都具有导电性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A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C60由C60分子构成;金刚石没有导电性;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3.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从这个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氧气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D.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是点燃5.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C解析: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跑到空气中去了,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A错误;玻璃管与外界相通,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外界中的氧气会进入锥形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故B错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来,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故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故D错误。6.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D解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有:提高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着火时,热气上升,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以尽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烟尘;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7.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C解析:铝易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铝,起到保护内部铝的作用,该反应的方程式没有配平,A错误;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B错误;配制波尔多液时氧化钙、水和硫酸铜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C正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不是碳酸钠,D错误。8.为避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的污染,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其净化原理是2NO+2CON2+x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2B.最终排放的汽车尾气是混合物C.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D.该反应生成的N2和CO2的质量比为1∶2D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x=2,故A说法正确;反应的产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因此最终排放的汽车尾气是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氧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可知,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故C说法正确;该反应生成的N2和CO2的质量比为28∶(44×2)≠1∶2,故D说法错误。C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种类不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2)=3∶8,一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3∶4,元素的质量比不同;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化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不同。9.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错误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常温下均是无色无味相同条件下密度不同A解析:由题图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2CO2+N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得到了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甲物质反应过程中失去了氧元素,所以甲物质是氧化剂,故B错误;丁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10.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中发生的反应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从图中获得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乙发生了氧化反应B.甲是还原剂C.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改变A解析:火灾烟很大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从而防止烟尘吸入口鼻,故A做法正确;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立即浇水灭火,油会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故B做法错误;在加油站用手机打电话产生的电磁波,容易引发火灾,故C做法错误;燃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故D做法错误。11.用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C.在加油站可以接打电话D.开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B解析: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1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错误的是()A.“C—CO2”的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B.“CO→CO2”的反应一定是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反应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石蕊溶液验证13.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的氧气量不足A解析: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说明二者都可以燃烧,能说明二者是可燃物;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和滤纸片燃烧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空气的气体和热量,会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变大,加上气球后可以起到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的作用;由于乒乓球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所以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片先达到着火点先燃烧,滤纸片后达到着火点后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其着火点;物质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及与氧气接触,由于物质已经燃烧,因此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只能是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D解析: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水,瓶子变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石灰水变浑浊,能证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蜡烛熄灭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解析: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12+26+3+0=9+22+3+b=0+a+3+28,解得a=10,b=7;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1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C.丙一定为催化剂D.b等于12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122630反应中的质量/g9223b反应后的质量/g0a32816.(5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是物质的一些性质:①密度小,很稳定、②有吸附性、③有导电性、④易升华、⑤能与酸反应。请选择恰当的数字序号填空。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3分)用途石墨作电极芯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氦气用于探空气球碳酸氢钠用于面点发酵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性质性质(1)石墨③(2)活性炭②(3)氦气①(4)碳酸氢钠⑤(5)干冰④17.(6分)大庆市素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的美誉,它因石油而起,因石油而兴。在合理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1)原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它主要含有C、H两种元素(填元素符号)。(2)石油经炼制得到的汽油、柴油等产品可作为机动车燃料。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3)以石油产品为原料可进一步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人类从此摆脱了依赖天然材料的历史。(4)我市淡水资源丰富,保护好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用自来水通过蒸馏制取。18.(6分)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回答:(1)罩上烧杯的作用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3)热水的作用是升高温度和隔绝空气。解析:(1)由于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所以,罩上烧杯的目的是: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2)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了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3)热水能提供热量,且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19.(8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A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2)C为尿素[CO(NH2)2],农业上常用作氮(填“氮”、“磷”或“钾”)肥。(3)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BD(填字母序号)。(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解析:(1)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是NH3,因此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2)C为尿素[CO(NH2)2],含有的营养元素是氮,因此农业上常用作氮肥。(3)由上述分析可知,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4)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20.(8分)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2)趁热将图B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A所示的装置中(如图C所示),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薄铜片由黑色变成红色;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实验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瓶中的剩余气体,有明显的蓝色火焰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解析:(1)图B中,薄铜片受热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