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8年中考地理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4 地理计算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复习高分保障专题4地理计算重点类型突破类型1有关比例尺的计算每年常考内容,一般1~2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计算某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及意义,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等是中考中的常考点。知识整合1.计算公式及表示方式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式(1)文字比例尺,如: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2)数字比例尺,如:1∶5000000(3)线段比例尺,如:大小判断同样大小的图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反之则相反。识记:“小范围详尺大”2.比例尺的缩放(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新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新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2)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新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新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3.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或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的倍数的平方。方法突破1.在实际应用中,图上距离常用厘米作单位,而实地距离常用千米作单位。计算比例尺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制。2.单位互化的简便方法:厘米变千米,在厘米后面相应地去掉5个0;千米变厘米,在千米后面相应地加上5个0。3.比例尺只表示距离缩小的程度,而不表示面积缩小的程度,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它只是一个比值。4.比例尺的计算往往会出现两个错误:一是比例尺缩放与图幅缩放不分;二是“放大(缩小)”与“放大到(缩小到)”不分。【例1】[2017·枣庄中考]小明在一幅地图上,量算出香港与可燃冰试开采点的直线距离为5.7cm,查阅资料知道香港距离可燃冰试开采点约285千米。于是她计算出该图的比例尺大约是(C)A.1∶16245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C.1∶5000000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6.245千米典例分析【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根据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该图图上距离为5.7cm,实地距离为285千米(28500000cm),故该图比例尺=5.7cm÷28500000cm=1∶5000000。(1)依据图中比例尺,估算该铁路的长度,大约为(C)A.120千米B.240千米C.480千米D.720千米(2)蒙巴萨濒临(C)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例2】[2017·岳阳中考]某国家位于非洲东部,新修建的蒙内铁路连通了内罗毕和蒙巴萨两大城市,结合下图,回答(1)~(2)题。【思路点拨】该题组利用时事材料考查比例尺的计算及海陆分布。第(1)题,由图中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40千米,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知该铁路的长度约为480千米。第(2)题,由题干知,该区域位于非洲东部,非洲东临印度洋。即时运用[2017·保定中考]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D)A.山地和丘陵B.高原和平原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丘陵2.M村到N村图上距离是2厘米,两村的实际距离是(C)A.2.5千米B.5千米C.10千米D.100千米1.D2.C第1题,图中所示海拔主要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地面起伏和缓,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2题,M村到N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中比例尺,两村的实际距离是10千米。3.[2016·衡阳中考]下面图幅大小相同的四张地图,比例尺最小的是(D)A.衡阳地图B.湖南地图C.中国地图D.世界地图D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在选项中,世界地图的范围最大,其比例尺最小,故选D项。4.下列比例尺中,能更详细显示地理事物的是(C)A.1∶5000000B.C.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D.C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把选项中的比例尺改写成数字式:B项为1∶200000,C项为1∶100000,比较四个选项的比例尺,分子为1,分母越小的比例尺越大,选项中分母最小的是C项,故比例尺最大,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C)A.1∶4000000B.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C.1∶16000000D.1∶24000000C新比例尺为:1/8000000×1/2=1/16000000。类型2海拔、相对高度与气候资料的计算每年常考内容,一般1~2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计算两地之间的温度差。2.通过气温曲线图或表格资料,计算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年降水量等。知识整合1.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相对高度图示A地海拔为1200米,C地海拔为200米A、C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计算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的海拔(高)-地面上另一点的海拔(低)2.气候资料的计算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m。日均温当天各次观测到的气温之和除以当天观测的次数气温日较差当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于全年每月平均降水量之和方法突破1.与等高线地形图结合,经常考查陡崖高度的计算。公式如下:①陡崖崖顶的海拔:H大≤H顶<H大+d②陡崖崖底的海拔:H小-d<H底≤H小③陡崖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n-1)d≤ΔH<(n+1)d(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2.纬度相同、海拔不同的两地点才能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的气温。3.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计算某地气温时,一定要注意是加上温差,还是减去温差。若所求地点海拔高,则气温低,应减去温差;若所求地点海拔低,则气温高,应加上温差。【例3】[2017·盐城中考]某科考队对我国南方某地进行考察。读考察线路图,完成(1)~(2)题。典例分析【思路点拨】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1300米~1400米之间。第(2)题,河流分布在山谷部位,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1)图示考察线路上,最高处的海拔可能为(C)A.1280米B.1300米C.1320米D.1480米(2)图中四处,队员需涉河经过的地点最有可能是(A)A.①B.②C.③D.④即时运用6.[2017·成都中考]如图为太原市附近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的水库位于太原市的__西北__方向。(2)图中①地的海拔为__1000__米,与山峰的相对高度为__1115__米。(3)太原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晋__。解析:第(1)题,从图中找到水库,根据图中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以判断出水库位于太原的西北方向。第(2)题,图中①的海拔是1000米,山峰的海拔是2115米,所以相对高度是1115米。第(3)题,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山西省简称晋。B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甲山峰的海拔在300米~350米之间,因此B项符合要求。7.[2016·常德中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结合所学知识,甲山峰的海拔可能是(B)A.368米B.325米C.251米D.554米[2016·玉林中考]下图是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乙地海拔为(C)A.500米B.1000米C.1500米D.2000米9.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C)A.0米B.500米C.1000米D.1500米8.C9.C第8题,读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500米,乙地的海拔是1000+500=1500米。第9题,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500米=1000米。[2016·淄博中考]读我国东部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10.D11.C第10题,读图可知,甲地海拔为670米,丁地海拔在200米~300米之间,两地的相对高度在370米~470米之间;乙地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坡度陡峻;根据指向标判断,丙地位于图中山峰的东南方向;丁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其海拔高于其东西两侧地区。第11题,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图中甲地为山峰,乙地是陡崖,丙地是山谷,丁地是山脊。其中丙地海拔低,地势平坦,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种植业发展自然优势最好。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甲地与丁地的相对高度是670米B.乙地坡度和缓C.丙地位于图中山峰的西南方向D.丁地海拔高于其东西两侧地区11.图中四地中,最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C)A.甲B.乙C.丙D.丁[2017·苏州中考]读等高线图,完成12~14题。12.D13.B14.C第12题,根据图中等高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本图等高距为200米,从而可知A点比B点海拔低2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知,A点比B点气温高1.2℃,即A点气温为16+1.2=17.2℃。第13题,B地位于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第14题,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结合图中等高距,估算图中山峰的高度小于1600米,大于1400米;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③处等高线比①处密集,③处坡度比①处陡。12.已知B点的温度为16℃,那么A点的温度约为(D)A.14.8℃B.15.4℃C.16.6℃D.17.2℃13.一般来说,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B)A.A地B.B地C.C地D.D地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①处为山谷B.图中山峰的高度可能为1600米C.②处可能有河流发育D.①处坡度比③处陡类型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密度的计算每年常考内容,一般1~2分。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命题角度:1.通过资料考查某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2.通过资料分析,考查某地人口的增长特点及产生的人口问题,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知识整合出生率出生率=(出生人数/总人数)×100%死亡率死亡率=(死亡人数/总人数)×100%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总人口数×100%人口密度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总人口数/该地总面积方法突破1.找准对应关系,仔细计算。2.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注意是百分比还是千分比。3.计算人口密度时注意单位。4.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小和人口密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例4】[2016·益阳中考]在15平方千米的小岛上,2014年底住有400人,2015年共死亡5人,新生婴儿并存活25个。那么2015年该岛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5__%。到2015年底该岛的人口密度为__28__人/平方千米。典例分析【思路点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是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除以总人口数。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是人口数除以土地面积。2015年底,总人口数是420人,除以15平方千米,得到28人/平方千米。即时运用[2017·黄岛期中]读甲乙两国人口数据表,回答15~17题。15.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D)A.1.3%B.0.1%C.1.3%D.-0.1%16.甲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B)A.人口稀少B.国防兵源不足C.劳动力素质低D.城乡分布不均17.具有乙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可能分布于(B)A.欧洲B.非洲C.亚洲D.北美洲国家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出生率(‰)死亡率(‰)甲国13967乙国8632915.D16.B17.B第15题,计算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6‰-7‰=-1‰=-0.1%。第16题,甲国的人口出生率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