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秧歌歌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临县秧歌歌词第一部分:山西省临县丧葬礼仪(下)临县丧葬礼仪(下)第三部分守孝礼制按照封建礼教,父母病故之后必须守制三年,就是遵循封建礼制在三年内按规定时间祭奠,其孝子也有许多清规戒律,现略述如下:①复三在埋葬的第三天凌晨,先由孝子到墓前垒墓门,安饭桌(饭床),烧纸化钱,摆放祭品。上午,先由配偶到坟里认亲,后孝男孝女穿着孝衣也去祭奠,并焚烧串院(纸制住宅院落)以及纸币、钱箱等。这天中午还要酬谢亲友,就是丧事办完后,丧主家要备办酒席,请事宴上劳累过的人。同时宴请死者生前看望过的好友,还有路祭过的人。②做斋七(俗称过七)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和道教的兴盛,丧葬礼仪中还普遍增加了做“斋七”的追荐仪式。即人死后每逢一个七日哭祭一次,有的还请僧人和道士诵经、共经过七次(即七七四十九天)追荐。据说是为了超度亡灵,摆脱苦难。“斋七”礼仪还要求备办不同的祭食。比如有的地方是“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馅饼,“四七”火烧(干饼类),“五七”扁豆馅水饺,“六七”“尽七”无定食。③过百日(俗称过百)做“斋七”以后,又有百日的追祭仪式,再到墓前穿白行奠,并将“斋七单”焚烧,谓火化大吉。另外,百日内,还有禁忌,即孝子禁理发、夫妻不同房,禁与宾友赴宴不参与歌舞看戏,不参拜寺庙等。此类守制之俗,今已不再遵守。④过周年居丧的基础是孝与亲情,即孝子们在其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节制其生活的许多方面,以表示对亡人的哀悼、思念居丧,有的地方叫服丧,有的地方叫守孝,一般是守制三年。其实,从去世以后一直到三年守制期间,按古礼还有“虞祭”“卒哭”“入祠堂”的仪注。丧后一周年(亦称小祥),二周年(亦称大祥),三周年(亦称谭礼、除服、脱服)孝子、执拂亲友都要到坟前祭奠,特别是对“斩衰”一服的孝子,更有严格的要求。居丧期间,不喝酒,不吃肉,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穿皮鞋华服,不能外出做官应酬等。据说服丧期间出来做官,不仅官做不成,还要受到别人的耻笑,舆论的谴责。违礼者会自觉不安、内疚、自责。此外,守制三年期间,春联不用红纸。第一个春节用黄纸,第二个春节用绿或兰纸,第三个春节用粉红色纸。三周年脱服,就是在过三周年那天,孝男到坟前脱去孝服,换上艳装。有的地方孝女在二周年就脱服。另外,届时不能到坟前者,或有特殊喜事需要提前脱者,即到开花树下脱去孝服。从此,丧葬礼仪全部结束。第四部分礼歌与祭文范例(一)礼生职责礼生俗称先生,是主持祭奠的司仪。礼生应为四人。通赞:礼仪的总指挥。“通”就是通领、启导的意思。礼仪是由通赞发端。例如每祭奠开始,通赞就吼:“执事者各执其事,护丧者就位,丧主就位”,接着吼捺杖、盥洗、上香、献爵、供馔、供茶,每项祭礼活动,都由通赞开启。引赞:主要引内引外。通赞吼什么礼,引赞就吼什么礼。例如通赞吼:“祭主就位”,引赞就吼“就位”。通赞吼“行献礼献爵”,引赞即吼“诣爵尊所,施爵者奉爵”,一直按次序吼完礼歌。文赞:主要负有读祭文的责任。哑赞:除了同引赞一起引孝子赴里返外,还在祭礼过程中吼礼,但只吼三句:“迎神”“辞神”“礼毕”,俗称礼毕先生。办丧事一般请四位礼生,现在大都是请两位。(二)传统礼歌民间丧葬一般请四位礼生,即:通赞、引赞、文赞、哑赞,以下简称:通、引、文、哑。①灵前礼歌(家奠礼仪)通:执事者,各执其事。引:各执其事。通:护丧者就位,丧主就位。引:就位。通:序立、捺杖、盥洗。引:诣盥洗所执水沐浴净巾,诣香案前。通:上香(奏乐),复位。哑:迎神。通:起杖,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行献礼,献爵。引:诣爵樽所,司爵者奉爵,诣灵柩前,跪。统:皆跪。引:献爵,再献爵,三献爵,俯伏。统:皆俯伏。引:兴,平身。统:皆兴,皆平身。引:复位。统:丧主跪,以下皆跪,读哀章。兴,平身,盥洗,供馔(供馔时供几馔皆可,但供单不供双)引:诣盥洗所,执水沐浴净巾(在调换孝子供馔时,引赞应多喊一声“诣盥洗所,执水沐浴净巾”,如不换孝子,则不必再重复)诣供馔所,司馔者奉馔,诣灵柩前,跪。通:皆跪。引:献馔,俯伏。统:皆俯伏。引:兴。通:皆兴。引:平身。通:皆平身。引:复位。通:丧主以下皆跪,合门以乐侑食(响工打戏,先生暂歇。)乐止,启门撤馔。供茶。引:诣供茶所,司茶者奉茶,诣灵柩前,献茶,跪。统:皆跪。行:俯伏。通:皆俯伏。引:兴,平身。统:皆兴,皆平身。引:复位。通:丧主以下皆跪,焚文举哀(奏乐,孝子哭)哀止,俯伏(四拜礼)平身。哑:礼毕,持杖,举哀入帏(或入堂)。(如娘舅家祭奠完之后,应喊“礼毕谢客”孝子向娘舅家磕一头)②神前礼歌通:祭主(承祀生)就位。引:就位。通:上香(奏乐)复位,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平身,行献礼,献爵,跪,读祝文,叩首,再叩首,六叩首,兴,平身,跪,焚文参献(奏乐)叩首,再叩首,九叩首,兴,平身。哑:礼毕,除坛(鸣炮)注:1、祭菩萨,祭塔喝礼皆同,但塔(溪海大士)与菩萨皆为善佛,不供酒,要供清茶。2、祭风伯、雨师神,在灵前拜礼后,要脱孝衣,更换素服。③人前礼歌通:在榜者请升。引:已升。通:丧主就位。引:就位。通:捺杖,诣上位前,左酙盅(奏乐)右酙盅(奏乐)左安箸(筷子),右安箸(奏乐),请饮馔(奏乐),复位。丧主跪,以下皆跪。哑:宣榜。④请主礼歌(招魂)1、招魂起程时礼歌:通:丧主就位,更衣,披青帕(奏乐)引:青帕披(奏乐)通:束朱绳(奏乐)引:朱绳束(奏乐)通:请主登程,诣坟墓前。2、坟前招魂礼歌:通:祭主就位。引:就位。通:祭主跪,上香。引:诣坟墓前上香。通:行献礼,献爵,再献爵,三献爵,读请主文。焚文化吉。供馔,俯伏,再俯伏,三俯伏,四俯伏。兴,平身。解红绳。引:红绳解。通:起青帕。引:青帕起。通:披红绫。通:束红绳。引:红绳束。通:抱主登程,诣灵柩前。3、回到丧院安主礼歌:通:抱主就位,起朱绳(奏乐)。引:就位。通:撤坛位尘。解红绳。引:红绳解(奏乐)。通:起红绫(奏乐)。引:红绫起(奏乐)。通:披青帕。通:束红绳。引:红绳束。通:安主,复位,盥洗。引:诣盥洗所,执水沐浴净巾,诣香案前。通:上香(奏乐),复位,鞠躬,拜(凡四拜礼)平身。行献礼。。(捧两盅酒,到主前和柩前)。引:诣爵尊所,司爵者奉爵,诣灵位前(去两个孝子,一个跪主前,一个跪柩前)献爵,跪。通:皆跪,读告文(安主文)。引:俯伏。通:皆俯伏。引:兴。通:皆兴。引:平身,复位。通:丧主跪,以下皆跪,读安主文。供馔。引:诣供馔所,司馔者奉馔,诣灵位前,献馔,跪。通:皆跪,以乐侑食(奏乐)乐止撤馔。引:俯伏。通:皆俯伏。引:兴。通:皆兴。引:平身,复位。通:供茶。引:诣供茶所,司茶者奉茶,诣柩位前,献茶,跪。通:皆跪。引:俯伏。通:皆俯伏,引:兴,通:皆兴。引:平身,复位。通:丧主以下皆跪,焚文化钱(奏乐)俯伏,兴(凡四拜礼)平身。哑:礼毕安主,持杖入堂(入帏)。⑤亲奠、客奠礼歌通:祭主就位。引:就位。通:上香。引:诣香案前,上香。通:鞠躬,拜,兴(凡二拜礼)行献礼。引:诣爵尊所,司爵者进爵,诣灵柩前,跪,献爵,再南爵,三献爵,读祭文。俯伏,兴,平身。通:鞠躬,拜,兴(凡二拜礼)兴,平身,焚文化钱。⑥谢后土礼歌。通:执事者,各执其事。通:谢土官(现为土工)就位。引:就位(告者立北向,执事二人其后)通:鞠躬,拜,兴(凡四拜礼,告者与执事者皆拜)上香。引:诣香案前,上香,斟酒(执事者一人执酒西向,一人执盏东向,跪告者,注酒于盏,反注取盏)通:斟酒。引:献酒(倾酒于地)读祝文。跪,叩首,再叩首,三啊首。(行三跪九叩首礼),兴,平身,复位。哑:礼毕。(三)祭文范例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紧接着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祭文内容要简短,语言要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沉痛之情。过去的祭文,多以韵文,现在尽量通俗易懂,有的先有一段导语,后编唱词,用民歌调演唱,很受群众喜欢。祭文结尾用“尚飨”。尚,希望也;飨,设牲醴以品尝也。下面略举几例,供参考。(1)古祭文范例1、祭祖父文(例一)维公元一九△△年△月△日,孝孙△△△等,谨以薄酒时肴致祭于显祖孝△△太府君之灵曰:鸣呼,我祖之德,忠厚贤良,我祖之功,恩泽无量。方期托我,百岁称觞。胡天不祜,遽尔魂亡。哀哀孙子,号泣徬徨。爰陈牲醴,奠献于堂。帷希祖灵,鉴不可忘。是歆是享,来格来尝。呜呼哀哉!尚飨!祭祖父文(例二)维公元一九△△年△月△日,剂期孙△△△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教育吾辈,克已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尚飨!2、祭祖母文维公元一九△△年△月△日,不孝孙△△△虔具清酌时馐,致祭于先祖母△△老孺人之灵前而哀曰:天苍苍,地茫茫,我哭祖母别家堂,千呼万呼不闻应,捶胸顿足断肝肠。我伶丁弧苦、幼失爹娘。饥寒交逼,艰难成长。祖母苦心,含泪扶养。相依为命,甘苦共尝,形影相吊,寒暑相望。希我成人,山高永长。孙无祖母,骨早抛霜。祖母无孙,自绝路旁。今我长大,配偶成双。云开日出,初见阳光。童子扑怀,天伦刚享。敬奉馀年,晨昏周祥。唯愿祖母,长寿无疆。无奈黄天不祜,一病卧床。气息奄奄,速归帝乡。喊地地不应,呼天天不响。祖母恩祖母,你死得太早,走得太忙。你劳苦一生,晚福未享。我深恩未报,只有悲伤。悲伤!号泣祭奠,怎表衷肠!愿祖母地下有灵,来品来尝。祖母,篇二:临县特色文化临县特色文化——伞头秧歌第一部分临县地方美临县简介我的家乡在临县,位于晋西北,西靠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隔河相望;北接兴县;东连方山、离石;南与柳林交界。总面积2971平方公里,现辖10镇28乡,人口54.55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临县辖13个镇、10个乡,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由于长期受流水切割,地形破碎,河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整个地势呈东北向西南倾斜。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主要山峰有北部紫金山;东部柏榆庙山峰海拔1924米,为该县最高峰。境内主要河流有湫水河,发源于兴县白龙山南麓,从东北部阳坡村入境,由南部碛口汇入黄河,流长90公里,沿河两岸大小支流26条,均系山地河流,夏季水量暴涨;县境西缘黄河自北而南经本境流程102公里。该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8.8℃,一月均温--8.1℃,7月均温22.6℃,年均降雨量521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70天左右。临县历史: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年)置临水县(亦作陵水),属西河郡。西河郡属36县,地跨秦晋两省,黄河以东为15县,临水县其一。县境的南面为皋狼、蔺、平周。王莽时期,临水县曾改监水县。东汉,复名临水县。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郡36县并为13县,郡治(平定县,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境)南徙509里置于离石县。临水县并入离石县,仍属西河郡。汉末,西河郡并入太原郡。三国初,仍属太原郡。魏黄初二年(221年)设置西河郡,仍属西河郡,治所在兹氏(今汾阳县)。两晋时县境辖于离石,为匈奴占领。十六国时期,属离石镇。南北朝时期,北周时置乌突郡、乌突县,故治在今县城南30里府底村。临南(三交镇以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皆在今柳林县孟门镇。临东(三交镇以东)置窟胡郡、窟胡县,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隋开元年(581年),废郡,改乌突为太和,窟胡为修化,定胡仍旧。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三县俱属离石郡。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太和县为临泉县,属石州,故治在今城北25公里故县村。县境南部仍为定胡。五代因之。宋仍称临泉县、定胡县,隶石州,属河东路。元符二年(1099年)改属晋宁军,军治在陕西县下葭芦岩。金天会元年(1123年),复名为临水县,废晋宁军,属石州。金明昌六年(1195年),定胡县改孟门县,区域未变。金贞祐末年,赐临泉为大定府。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改临水为临泉,属太原郡。故治仍在今城北故县村。元至元三年(1337年)升为临州,不领县。明洪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