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热点专题研究国之战略:一带一路2015年第4、5期1导读从2015年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一带一路”作为热点词汇被反复提及。由习大大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4亿人口,占世界63%;将产生21万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占世界29%。这个世界上最长经济走廊,最大的市场,将产生最大的投资机会,“一带一路”将改变中国。这种改变不仅是长期的,也是短期的,“一带一路”很可能成为2015年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和市场表现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国被动式的紧缩状态很有可能因此在下半年得到反转,并成为上半年股债双牛行情延续的重要托手。本报告分别从国内、国际、金融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布局,希望能够帮助我国银行业更深刻地了解”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带来的深刻变革与机遇。1目录国内篇:产业转移与稳增长.................................................1一、增长那么弱,只能搞基建.............................................1实体经济的“无基建,不复苏”...................................1摒弃总需求收缩,打造中国式新供给主义.........................2总需求再扩张与无风险利率下行并行不悖.........................4二、万亿基建,“一带一路”大戏渐入高潮.................................5地方热情爆棚,国内拟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万亿.....................5海外投资加快推进,短期投资预超500亿美元.....................7“钱袋子”不确定,“一带一路”仍有风险.......................8准备好迎接下一场资本盛宴....................................10三、“一带一路”各省地方规划订单全扫描................................11西北地区:新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加快开放开发11东北三省:利用内蒙古及黑吉辽区位优势,成为联通俄蒙向北开放桥头堡15西南地区:广西衔接“一带”与“一路”,云南辐射东盟..............16东部地区: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沿海省市充当排头兵和主力军19内陆地区:依托重点城市群,打造内陆开放经济高地..............22四、“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投资扫描..................................22“一带一路”海上战略支点定位地图............................22港口投资热情高涨,环渤海潜力最大............................25海上战略支点四大发展前景....................................29五、资本带动商品,产能输出迈入4.0时代................................31跨越区位分布短板,化解中国产能过剩..........................31资本带动商品,重构中国产能输出新格局........................34关注最受益区域..............................................41国际篇:国际格局与共赢发展..............................................45一、一带一路参与国家..................................................4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名单........................................45域外国家也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6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47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投资整体情况........................47中国一带一路起航:重磅出击这五个国家........................512015年一季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亮点...................60三、“一带一路”的国际风险............................................62风险评估....................................................63风险情境分析................................................68计划不周的高昂代价..........................................69经济学人智库分析方法介绍....................................70正视变革与风险:“一带一路”勿陷日本海外投资困境............72金融篇:“一带一路”的金融战略..........................................74一、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74“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抓手......................75金融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76顶层设计助推金融引领........................................77金融引领“一带一路”建设未来需细化的具体措施................79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81金砖国家开发银行............................................8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83丝路基金....................................................85政策性银行..................................................86三、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87厉兵秣马:国有大行逐鹿“一带一路”..........................88股份制银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89多家城商行跨境业务“爆发”延边金融管窥边贸生态.............891国内篇:产业转移与稳增长一、增长那么弱,只能搞基建十八大以来,在产能过剩的束缚之下,供给收缩一直是中央宏观管理的主要思路。不过,事情已经开始起变化。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大战略的实施,中央正在逐步摒弃紧缩的调控思路,这可能推动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从供给收缩重新走向需求扩张。不过,本轮以新经济为龙头的总需求扩张不同于过去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路,这种供给改革配合之下的需求再扩张不一定会导致无风险利率再次上行。实体经济的“无基建,不复苏”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压力下不断下行,这种下行压力自2014年三、四季度以来表现得更加明显。单从数据看,工业增加值从2014年一二季度围绕着8.5%-9.5%的窄幅波动在三、四季度剧烈收缩至7%一线,GDP同比虽仅放缓至7.3%,但季调后环比已降至1.5%,是近年来的最低。为了能够更好地预判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分析一下,究竟是什么导致实体经济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了剧烈下行。首先,先看房地产。房地产投资在2014年是不断下降的。这与人口结构、公众预期、利率以及行业库存有很大的相关性。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经济为什么在三四季度剧烈下台阶。比如2014年一季度时,工业增加值在8.5%-9%一线波动,然而在6月工业增加值却反弹至9.2%,当时房地产投资是从一季度的16.8%平缓下行至二季度的14%。虽然年底房地产投资下降到了10.5%,但实际上8月房地产投资也仅回落至13.2%,然而工业增加值却从6月9.2%剧烈下行至6.9%。当然,不是说房地产投资对经济不重要,只是说房地产投资并不能单一解释下半年经济断崖式的下行。然后,再看看出口,这里用更合意的出口交货值来度量,因为它是一个生产的概念,可以部分排除虚假贸易的干扰。从2014年二、三季度的出口交货值数据来看,基本上也是稳定的,没有出现一个剧烈的下行,三季度出口表现甚至还是好于二季度的,这可能与2014年三季度美国经济呈现的弱复苏有一定相关性。最后,还有一种说法是私营部门投资急剧萎缩导致经济总需求出现了剧烈下行。私营部门的急剧收缩的逻辑主要依据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抽贷导致其融资成本高企。但从数据上看,2014年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实是不断下行的,但这种不断下行从2010年就开始了,2014年三季度也没有显示其出现断崖式下降。2那么,究竟是什么发生了不连续地裂变,导致2014年下半年经济出现了剧烈的下行呢?在房地产、出口和私营部门需求扩张全面熄火的前提下,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地方主导的基建投资萎缩是经济出现剧烈收缩的核心原因。数据也确实支撑这一判断。2014年三、四季度的财政支出较二季度出现了剧烈地萎缩,公共财政支出数据从2014年6月26%的增速突然下降至8月的6.2%,到了10月呈现了-5.7%的负增长。二季度基建投资加速也很大程度解释了为什么房地产投资二季度下行但经济却出现了某种程度地企稳甚至反弹。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地方政府基建在2014年三季度开始出现了收缩呢?一个是反腐。可能会疑问反腐不是从2013年就开始了吗,为什么到了去年三季度产生了这么剧烈的影响?这可能与中央打“大老虎”有关。各级地方官员看到周永康落马这种重大事件不可能不产生触动和畏惧。这个时候相比于“大拆大建”去建功立业,到不如选择“明哲保身”。因此,地方官员走向另一个极端,“官不聊生”表现为完全不作为,过去是管太多,现在完全撒手不管。另一个就是43号文。虽然这个文件是10月份出来的,但据了解,地方政府早就有中央要收紧地方融资平台的预期。这个会对公共部门投资产生非常显著地冲击。因为地方基建投资很多是依赖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的信用扩张,城投实际上是地方基建投资的融资主体。43号文剥离了城投的融资功能并将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但赤字率开的口子不大,被寄予厚望的PPP存在法规不完善的问题,而且项目对社会资本招标存在时滞,地方官员对新规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PPP短期对接不上城投的融资功能也对公共部门的投资产生了剧烈地冲击。因此,地方政府投资收敛行为的收敛,叠加房地产和私营部门投资收缩导演了经济2014年下半年的剧烈下行(三季度之前经济是有基建托底的)。以地方政府基建投资为核心打造的产业链盘根错节,依附在地方政府投资的全产业链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自然有了去库存、去杠杆和去产能压力。这个过程就表现为供给收缩。商品价格数据,螺纹、水泥和焦炭价格受美元影响较小,但在2014年二季度之后都出现一个剧烈的下降,商品价格反映的正是这种经济总需求的剧烈收缩,这种剧烈收缩会给实体带来严重的去产能压力,也就是所谓的供给冲击。那么对应地信用创造走向了逆过程,企业由借债变为还债,反映到无风险利率上,就是不断下行的过程。摒弃总需求收缩,打造中国式新供给主义2015年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