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山上有神仙游记散文翠花山上有神仙游记散文这座山叫翠华山,又叫太乙山。是几千年前天地陨落的杰作,也是中国人祖居的主峰。它有美丽的风景,包括奇怪的山峰,奇怪的石头,奇怪的洞穴和奇怪的湖泊。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被称为“南方的美丽风景”。自秦汉唐以来,这座山一直是皇家森林公园和皇家园林,是避暑的好去处。三伏天一走进这山,只见郁郁葱葱,流水潺潺,凉气逼人。有诗为证:“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不管你有什么烦心事,这会儿也估计都不想了,一心都在这山中的美景上了。常言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翠华山上不仅有流水,而且半山还有湖。湖叫天池,又名龙移湫,是秦岭72峪中唯一的堰塞湖。你绝对想象不出,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方大山中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湖:面积有五万多平方米,最深处有14米。立于湖畔,只见湖水碧波微漾,清澈明亮,一尘不染,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在阳光下闪闪泛光。抬眼向四周看去,只见蓝天白云之下,群山环绕为障,苍翠映日,真正是个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所在。让人恍然间忘却身在高山之上,以为是在江南之地。这山水之美,这山水之乐,一下子就醉了无数人。由奇湖西岸出发,沿山路向西而上,奇石遍布。有一块高约二十多米的巨石,形似宝剑,直刺蓝天。阳光一照,剑气森森,让人心生敬畏。石壁上刻的四个红色大字“长釰倚天”,真是恰如其分。过了石剑,拐了几个弯,看到左前方有两块大石,一大一小,一雄一秀,貌似一男一女相互对拜。此景取名曰:“夫妻对拜”。常有来此游览的伴侣一边说笑着,一边模仿石头的神态相互对拜,引得过往游人嬉笑起来。沿着崎岖山路再向前,登上观景台。只见眼前山坡之上无数巨大石块,相互叠压,高低错落,或立或卧,或直或斜,千姿百态,嶙峋峥嵘,由上而下好像大海波浪翻滚而下,气势磅礴,让人震撼不已。此景由亿万年前山崩形成,是名副其实的石海。有山就有洞。翠华山上山洞无数,最著名的是“风洞”和“冰洞”。风洞是山崩的杰作。由两块巨石呈人字形支撑而成,高约十四五米。洞口左侧刻有“风洞”二字,并有一句诗:“冷气森森坎宫去,寒风嗖嗖巽位来。”,在八卦中这“坎”代表水,“巽”代表风。这有风有水的洞中潮湿阴冷。人一走进洞中,便顿时感到浑身凉爽,刚才一路登山时的热气一下子就没了。洞不宽,仅仅只能容两人侧身通过。游人一个挨着一个,慢慢地向前走。越往里,凉风越大,也越感凉爽。洞顶不时滴下水珠打在头上,落在脸上,又滑又凉,似雨一般让人心喜。走出风洞,太阳的温度让人感到这洞里洞外分明就是两个季节,不由得怀念起洞中的凉爽来了,只恨这30多米的风洞太短了,不能久留。再往前不远便是冰洞。洞口上方的刻有一句诗:“千载寒冻三九天,四季冰封六月天”。这冰洞里外温度相差甚大,有二十多度,所以有心做过攻略的人都会从包中取出薄外套来穿上。旁边常有不知情的人不屑地笑道:“三伏天进冰洞,正好去暑。再冷,还不至于穿这么厚进去。”那些穿着外套的人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冰洞中要比风洞宽敞近一半。进来后,走上五六步就会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借着晦暗的灯光,向两边看去,洞壁上竟然全是晶莹的冰块!森森寒意让很多人大声惊呼太冷,想来其中一定有先前在洞口嘲笑人家穿外套的人。如果说风洞是秋天,这冰洞就是冬天了。左转右弯,十几分钟后才能穿出冰洞。坐卧洞外大石之上,仰望高山蓝天,沐浴微微清风,品味这冰火两重天的滋味,让人不由得感叹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了。沿着山路继续向前,有一雄伟高峰。峰顶有一巨石恰似一只巨大的乌龟,稳坐峰顶,遥望天地。此景叫作“石龟望岳”。这乌龟自古就是长寿的象征,它端坐这里正应了“寿比南山”这个典故。过了石龟望岳峰,看见一座孤峰,清瘦朗俊,昂然矗立在群山之中,其形状、神态好似一位道长,背手而立。此景叫作“太乙观星”。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鬼斧神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翠华山正是因有此景,才又名太乙山的。既然望见了神仙,如果不前往神仙栖身之地,拜见一下这位大神,向他讨教一二,那就枉来此地了。转过几个弯,有一座缠满红布条的吊桥,横跨两座山峰之间。那太乙真人就在桥那头不远处站着。手扶铁索,晃晃悠悠,小心翼翼跨过深不见底的山谷来到太乙真人跟前,近距离仔细看去,发现他原来就是块风化了的石峰。它亿万年来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被人们神化成了法力无边的太乙真人,就连他的徒弟哪吒也是神通广大。看来神仙也不过如此,一旦被人看透了他的底细,便没有一丝神秘了。继续向上,绕过桥头一块毫无特色的巨石,转了两个弯,便到了翠花峰顶。手扶栏杆,向下一看,只见初上山时遇见的天池,好似一块通体碧绿的翠玉,镶嵌的群山中间,泛着亮光。人们说它是“奇湖”,称它是“秦岭明珠”,真是名副其实。再回头看太乙真人时,不禁目瞪口呆:刚才路过的那块毫无特色的桥头巨石从这个角度看上去,竟然酷似天蓬元帅猪八戒!只见他正面向太乙真人拱手施礼,似乎在说着什么。而太乙真人侧对猪八戒,一言不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这可是两个大神级的人物呀!翠华山上原来真的有神仙!终南神秀,恐怕便是由此而来吧?这可真是:峰高路尽处,却遇天上仙。几片闲云过,笑问翠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