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分子和原子6年3考想一想►水结成冰,性质发生变化了吗?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没变,即水的化学性质不变,但水的状态已变,即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辨一辨►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2.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缩小。(×)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氧分子,保持铜化学性质的微粒是铜原子。(√)一、原子的构成与结构考点2原子的结构二、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三、相对原子质量辨一辨►1.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2.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容易得失电子。(√)4.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可能相等。(√)5.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考点3离子【知识补充】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4元素6年6考一、元素二、元素符号考点5元素周期表6年6考典型例题分析类型1微粒的性质【例1】[2017·河北中考]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C)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水结成冰,是因为降温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A错误;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体积不变,B错误;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正确;1L大豆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大豆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错误。变式运用►1.[2017·日照中考]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稻花的花香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稻花香,A正确;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B错误;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正确;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D正确。2.[2018·原创]小维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绑在树形铁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置盛有浓氨水的微型烧杯,罩上大烧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团变成红色B.浓氨水的pH大于7C.浓氨水中分子之间没有间隔D.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解题方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1)用“分子之间有间隔”观点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热胀冷缩”、“体积变化”等。(2)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观点解释物质“溶解”、“扩散”现象等。注意事项►分子本身在“三态变化”或“热胀冷缩”过程中体积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存在静止状态。类型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例2】[2017·襄阳中考]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锑、铕、锌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对图示中元素的信息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A.原子序数是“30”B.元素符号是“Zn”C.元素名称是“锌”D.电子数是“65.38”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A正确;右上角的符号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B正确;中间的汉字表示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锌,C正确;最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D错误。变式运用►3.[2017·兰州中考]汞是一种有害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有80个电子B.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C.汞有毒,是非金属元素D.图中Y代表的是Ag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表示原子序数为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0,A正确;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B错误;汞有毒,汞属于金属元素,C错误;汞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g,D错误。4.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D.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C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属于非金属元素,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B正确;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C错误;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正确。解题方法►解答与元素周期表有关的题目,关键是要对元素周期表中各部分的含义弄清楚,文字是元素名称,字母是元素符号,名称左上方的数字是原子中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注意事项►任何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元素组成的,在描述物质的组成成分时,指的是物质中所含的元素而并不是所含的原子或分子。由于物质中的各种元素往往是相互化合在一起的,并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因此,描述物质成分时指的也不是某种单质。重点实验突破实验3: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典例分析【例】已知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蒸馏水中滴入酚酞无变化,再滴入浓氨水溶液变红色;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有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色;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气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溶液变红。(2)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没有必要;理由是实验Ⅰ中就有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分析►(1)酚酞溶液遇显碱性的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酚酞溶液遇蒸馏水不变色,遇浓氨水变红色;实验Ⅱ中氨分子从烧杯A扩散到烧杯B中,溶于水使溶液变红,所以烧杯B中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2)没有必要设计实验Ⅲ作为对比实验,因为实验Ⅰ中有蒸馏水,已证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为红色。命题挖掘►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①②B.③④C.③⑤D.④⑤C①图2实验是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相比更环保、更节约,正确;②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的滤纸不变色,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色,二者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③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错误;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可根据戊中滤纸条的酚酞点由下而上依次变红也可达到实验目的,正确;⑤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微粒的性质1.[2017·安徽9题2分]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微粒的性质是安徽中考必考考点。命题常结合碳循环、一些反应的现象(如浓盐酸、浓氨水与指示剂作用)、新物质或科技类知识(如水分子团簇图像、高密度液态水、超临界水等)进行命题,角度新颖,其中以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总是在不断运动、之间存在间隔)为重点考查内容,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项实验事实观点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微粒是不断运动的D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微粒间有间隔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因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但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依据,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水电解过程中一个水分子分裂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B正确;白糖加入水中,由于白糖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因此不久白糖就“消失”在水中,C正确;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会大于10mL,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D正确。2.[2016·安徽8题2分]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C氢氧两种元素不仅可组成水,还可组成过氧化氢,A错误;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因此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运动,B错误;水处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大于处在液态时的间隔,因此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C正确;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冰”,其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因此可燃冰不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错误。3.[2014·安徽8题2分]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C“高密度液态水”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分子相同,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A错误;分子在各种状态下都在不断地运动,B错误;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正确;“高密度液态水”比普通水的分子间隔小,D错误。猜押预测►1.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C.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化学性质就相同。对比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两种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分子,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间的间隔都不相同。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B.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每个中含有35个质子和36个电子C从的表示方法可看出它是一个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每个氮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当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时,原子不显电性,而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命题点2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是安徽中考每年必考考点。试题往往结合一种或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考查:①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种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判断)和元素名称;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③相对原子质量等。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4.[2017·安徽3题2分]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由三个字母组成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此元素符号为Uuo,A错误。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因此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原子的质子数为118,因此B正确,C错误。元素周期表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