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 阶段检测卷(三)课件 新人教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安徽省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三(第6~7单元)(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中符合该主题的是()A.焚烧废旧塑料解决“白色污染”B.多用煤发电少用风力发电C.把还未用完的作业本烧掉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D焚烧废旧塑料所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A不正确;化石燃料燃烧能造成空气污染,如酸雨的形成等,B不正确;应将作业本用完,节约纸张,且焚烧纸张所产生的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C不正确;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就是节能减排的具体体现之一,D正确。2.比较下列三种物质,判断不正确的是()A.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B.组成上都含碳元素C.属于单质的是干冰D.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大理石C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故A正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种物质中都含碳元素,故B正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C错误;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故D正确。3.每年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C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A正确;发生火灾后,生成的高温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小,会浮在房间的上部,人若直立行走,会吸入更多有毒气体或因缺氧而发生危险,所以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是正确的做法,B正确;火灾可能引起停电,住宅楼有电梯的,乘电梯撤离是错误的做法,C错误;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可以减少空气对流,而浇水可以降温,可以达到暂时自我保护的目的,D正确。4.“碳海绵”是已知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其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B.具有吸附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A错误;“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B正确;碳具有还原性,“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C正确;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D正确。5.加强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B.森林灭火时,建隔离带——隔绝可燃物C.用嘴吹灭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着火点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A正确;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B正确;用嘴吹灭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C错误;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D正确。6.“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都能燃烧等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B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A正确;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B错误;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的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等,C正确;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正确。7.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A.步骤①B.步骤②C.步骤③D.步骤④C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石蕊溶液,不能用无色酚酞溶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相互转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CC选项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要在二氧化碳气体化学式的右边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9.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操作分析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B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C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拧紧瓶盖,振荡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加热用的酒精灯可加网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来检验,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A错误;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B错误;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拧紧瓶盖,振荡,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错误;给酒精灯加网罩能使火焰集中,从而提高温度,D正确。10.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中,某同学做了以下对比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Ⅰ)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Ⅱ)第二朵小花喷上水;(Ⅲ)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Ⅳ)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关于该组实验设计的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A.通过实验可观察到:实验Ⅱ、Ⅲ中紫花没有变色,实验Ⅰ、Ⅳ中紫花变为红色B.实验Ⅲ与实验Ⅳ对比,控制的变量为小花是否与水接触C.实验Ⅰ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无关,是辅助实验,证明了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这四组实验既证明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还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D实验Ⅱ、Ⅲ中紫花没有变色,因为没有生成酸性物质,实验Ⅰ、Ⅳ中紫花变为红色,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实验Ⅲ与实验Ⅳ对比,控制的变量为小花是否与水接触,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实验Ⅰ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无关,是辅助实验,证明了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这四组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1.(8分)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可燃冰,氢气被看成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但目前开发利用氢能源有一定困难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写一点即可)。(2)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后燃烧,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3)使用乙醇汽油是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下列关于乙醇作燃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选项序号)。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4)煤燃烧常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图是某燃煤发电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整个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通过该过程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可燃冰是埋于海底的新能源,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其作为能源还未能广泛应用;(2)将煤块粉碎可增加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其充分燃烧;(3)乙醇汽油可作为汽车燃料,且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石油资源;(4)通过燃煤发电厂在高温条件下处理废气中SO2的装置示意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碳酸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可除去二氧化硫,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12.(10分)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c(选填“b”或“c”)相连接。(3)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4)将A、C装置连接,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解析:(1)A装置中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用排水法收集。利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导管a与c相连。(3)气体进入B中,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从而使紫色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色。(4)将AC连接,即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主要成分为Ca(OH)2]中,二者反应可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D中,由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的化学性质,可使蜡烛熄灭;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蜡烛会由下至上依次熄灭。13.(4分)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甲醇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3∶1∶4。(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A、B。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解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2)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甲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6=3∶1∶4;(3)从图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中,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正确的;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是正确的;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是正确的,而B中属于物理变化,因此是错误的;(4)在反应A:CO+2H2CH4O,B:CO+H2CH2O中,一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不同比例反应,且只生成一种产物,实现了“零排放”。14.(5分)用如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