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探究葉惠貞、梁士芬、郭月星第一章緒論在國民小學的教學中,社會課似乎是較被忽略的一門學科,其重要性不如「國語」或「數學」或「英語」,學生大多對社會課抱持喜歡的態度是因為社會科目學習內容簡單易學(王萍霜,民90),大多數學生認為社會領域教科書的內容深淺難易度適中,還有些學生表示社會領域教科書過於簡單。至於不喜歡社會科目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社會評量試題中多需要記憶背誦,「記憶」、「背誦」是大多數學生對社會領域的想法。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深刻的認識到,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雖然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學習課程的能力指標中,並未提到相關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但對於閱讀的訓練,並非只訓練文字技巧,同時也在訓練思想,組合能力與判斷。同時閱讀能力的良窳,與學童的學習成就表現更有密不可分之關係。第一節研究背景行政院文建會曾將把西元2000年訂為「兒童閱讀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先生任內大力提倡閱讀運動,一時之間,閱讀似乎成了中小學生之全民運動,各學校內鼓勵閱讀之方案措施如火如荼展開。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許多有識之士也意識到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和學好其他學科產生重要關聯。強調閱讀,並非只是單純的提昇語文的能力,也是穩固其他學習領域的基石。一、從國外經驗看閱讀運動近年來各國政府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不約而同宣導閱讀及終身學習的重要性。聯合國定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為「世界讀書日」,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慶祝這個節日,不僅將讀書變成熱鬧有趣的歡樂節慶,政府單位更是戮力於塑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推廣國民的讀書風氣。2英國定1998年9月到1999年8月為英國閱讀年,以「打造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aNationofReaders)自許。美國歷任總統上任時都大力提倡閱讀,例如柯林頓總統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現任布希總統的「閱讀優先」方案,皆是以閱讀做為教育政策主軸。為了讓未來世代在全球競爭中贏在起跑點,加拿大政府選擇「閱讀」,1997年開始以「培養閱讀人」的計劃厚植國力。澳洲政府相信閱讀能力強,攫取知識與資訊、理解分析能力強,進而寫作表達,以及溝通能力也較強,不論寫廣告賣車,或發布新聞召開記者會,或發起保護動物的行動宣言,都能得心應手(李瑟,民91)。日本也在多年前注意到中小學生不愛讀課物書的問題,於是及早因應教育制度面臨的危機,如設立國際兒童圖書館,修正學校圖書館法,定公元2000年為「兒童閱讀年」等。從上述許多先進國家紛紛推動全國性閱讀運動來看,一致的信念是肯定閱讀的重要。而為何世界各國如此重視閱讀?此乃因為世界已進入知識世紀,一切的競爭與價值皆以知識為主,而知識的基礎始自閱讀。由此可知,各國政府均體認閱讀能力高低,影響各國未來的競爭力,因此近年來,世界各國所推動的教育改革,幾乎都將推廣閱讀風氣及提昇閱讀能力列為重點。二、我的信念閱讀是教育與學習的核心,每一門學科知識幾乎都須經由閱讀而學習,不只是語文或社會學科需要大量閱讀,連數理科也不例外,兒童在操作數學應用題時,必須先看懂題意才能開始作答解題。此外,閱讀可以讓我們跨越環境及時空限制,穿梭古今中外。沒有閱讀,人就只能活在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裡(楊茂秀,民91)。由此可知,廣泛的閱讀開創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並達成知識傳承之目的,而閱讀更有助於發展語言、開發腦力及啟發想像,對學習及成長將有莫大之助益。閱讀習慣須從小紮根培養,如此可形成氣質之潛移默化,培養兒童敏銳的思考、獨立判斷及對生命的尊重與愛惜。可惜的是,現今中小學生的學校課程中被3無數的教科書填充佔滿,多數學生之課餘時間也幾乎排滿補習及才藝課程。閱讀課外書變成是多餘且不重要的事。在先進國家的機場、地鐵、公車站等公共場所,我們常可發現許多人安靜的閱讀,一卷在手,優遊自在,這是讓閱讀成為日常慣性動作。讓讀書成為生活習慣,形成一股風氣,正是我想培養學生的觀念和態度。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爆炸唯一的武器便是閱讀(洪蘭,民90)。閱讀是我們能在最短時間內吸收別人研究成果及智慧結晶最有效的方式。閱讀同時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大腦不會退化,增加個體受挫折的能力。教師應多創造機會讓學童接觸書籍,鼓勵他們閱讀課外書籍、報章雜誌,並常參加知性的活動,以擴展其生活經驗,增加一般世界知識,如此對其閱讀理解能力或整體語文能力也有提昇作用。第二節研究動機檢視國小教育現場,國小語文領域課程中,包含聽、說、讀、寫四大部分,閱讀與寫作為語文科的教學重點;擔任級任導師者多搭配上國語文課程,有些老師的做法是配合學期的語文領域課程,規劃專書或主題書請學生閱讀,至於科任教師則少有機會接觸閱讀與寫作課程。由於要教的科目繁重,除了語文科教學的老師之外,其他科目老師多不太願意擔任教導寫作與閱讀的責任。然而在許多學科中,還是可以找到許多方法來推行促進理解的語文活動。一、將閱讀重新定位社會科長期以來受課本架構及紙筆測驗的影響,一般學生以為社會科就是記憶與背誦的堆砌,是無聊且無用的學科(黃政傑,民86)。多項研究指出,在學校課程中,國語課直接教導閱讀技能,其他學科學習也應與閱讀產生關聯。我曾在社會課中詢問學生對閱讀的看法,學生多以為閱讀便是看書,只有少數人將看報紙、雜誌納入閱讀之範圍,至於看影片光碟或看表演,學生則認為這是純休閒4娛樂。事實上,閱讀之意義包含的層面相當廣泛,書籍之外、報紙、雜誌或影片閱讀、網路閱讀、遊戲閱讀、表演閱讀、人生閱讀、參觀閱讀、觀察閱讀等等非書資料也都算是閱讀的範圍。二、開啟閱讀新視界教育的目的,除了技能的學習之外,還希望學生將知識轉化為生活智慧,而非只是考試時記憶內容,考完之後便將之拋棄。於是在課堂上我透過對話問答及實際操作之方式,讓學生瞭解報紙及網路在閱讀中的地位與功能,同時它們也是閱讀材料之一,社會科之學習可多以報紙或網路資料為參考資料,不要慣性地把學習與生活分開。學習的層次能由記憶提升到理解再向上到應用,是有效且有意義的學習,在教學第一現場工作的我發現,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知識和實際生活相差太遠,理解與應用層次低落。這種知識落差的現象,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所學的知識也因知識發展快速及受限於教科書的編寫而變成片段、零碎,無法了解知識的全貌,我思考著:「是否可以透過課程的引介,結合學習教材,讓學生開啟閱讀新視界?傳統的社會科教學是否可依教師的專業自主進行改變與重組?在提倡多元智慧的同時,是否以最簡便易行的閱讀連結多元智慧的啟發?」(2002.5.10札記)許多孩子不喜歡閱讀的原因是因為有閱讀困難之困擾,故我思考推動閱讀運動之意義在於讓孩子重拾閱讀的樂趣,並養成閱讀習慣與能力。然而教師也應適時進行閱讀指導,以協助學生掌握技巧並幫助學習,如此才能提昇閱讀動機與促進閱讀行為。因此,我希望在九十一學年度之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中設計閱讀策略教學及進行閱讀技巧之指導,希望透過這些方法,促進學生學習之理解,培養學生閱讀態度並發展持續閱讀之行為。5第三節研究目的與問題一、研究目的基於以上觀點,本研究試圖將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並擬定以下的研究目的:(一)藉由閱讀策略之融入,以提昇學童社會學習領域的興趣與成效。(二)探討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對於啟發學童多元智慧的影響。(三)藉由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以實現課程統整之理念。二、研究問題(一)如何藉由閱讀策略,有效提升學童社會學習領域之興趣與成效?(二)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對學童的學習能力及啟發多元智慧,有哪些方面的影響?(三)閱讀策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是否合乎課程統整之精神?(四)教師將閱讀策略帶入社會學習領域的信念為何?第二章文獻探討在本章節中,第一節將先探討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分析;第二節探討閱讀的相關概念;第三節探討語文閱讀策略應用於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主張。第一節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分析當前世界各國的小學課程裡,大多設有「社會科」(socialstudies)的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節旨在從社會學習領域的意義、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及教學評量探究國小社會學科的內涵。6一、社會學習領域的內涵與教育目標我國的小學課程中一直以「社會科」為科目名稱,教育部於八十七年九月三十日公佈了「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除了揭示新課程的理想和方向,並強調課程統整,將現有的中小學科目加以整併刪除,統整為七大學習領域,「社會學習領域」為其中之一。探究過去到現在,國內學者對社會領域的意義及目的界定提出多元觀點,例如:司琦(民58)認為社會科係偏重在人的研究,其目的在培養兒童適應環境所須的知識、技能、態度和習慣,使其充分發揮潛能,並有效適應生活。李緒武(民73)則強調社會科係以探討人類行為、團體組織與發展、社會生活之演變,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為主體。由此可知,早期學者對社會科目的看法多認為社會科目是在探討有關人的學科。在公佈「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之後,學者對於社會學習領域的定義雖不同,但他們都有一致之看法,仍認為社會學科是重要之科目。例如:黃炳煌(民88:12):「我們可以把社會科定義為『它是整合人與人,以及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的經驗和知識的一種統合性科目(subject)。』」陳國彥(民90:45)認為:「社會領域課程是以社會科學為核心,並與人文、藝術、自然科學、數學等適當內容進行動態的統整課程,其目的在培養學生適應全球化社會變遷的能力,使成為民主世界中能夠參與改革活動的有用公民。」而教育部(民90)闡釋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規劃的主要內容,揭示: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由學者的論述及教育部的揭示可知,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內容擴及整合社會科學中的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法律學、心理學、宗教、哲學與藝術等各層面,以之做為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架構的內涵,並朝向科技整合模式發展。綜合來看,社會領域就是在培養兒童適應社會環境,建立人群關係,繼承文化遺產,訓練思考能力的科目。7二、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教師依據教學目標的指引進行教學活動,進而評鑑教學的成效,而社會科教育的目標,自然也是指引社會科教育的鵠的,以下將說明我國近年來社會課程目標之演進。(一)根據「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規定」之課程目標民國八十二年九月二十日頒布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規定,我國小學社會科課程總目標共有四大項(教育部,民82:159):1.培養兒童適切的自我概念,建立和諧的群己關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發展健全的人格。2.輔導兒童了解其生活環境及本國的歷史、地理和文化,以培養其愛鄉土、愛社會、愛國家的情操。3.輔導兒童瞭解世界大勢,擴充其視野和胸襟,以培養平等、互助、合作的世界觀。4.培養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奠定適應民主社會生活的基礎,並發展積極的人生觀。(二)根據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規定,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蓋有以下數項(教育部,民89:124):1.培養了解自我與自我實現的能力。2.了解本土及其他社會、文化與生態特徵以及人與社會、文化與生態之多元關係。3.具備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4.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與關懷以及世界觀5.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6.培養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7.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88.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9.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10.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從八十二年頒布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到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揭示的內容來看,現階段社會科課程目標,除了重視社會科基本知識概念的獲得外,更重視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平等、互助、合作的世界公民。所以社會科也被人認為是可以用來「改變」或「拯救」一個社會的學科(柯華葳,民81)。從以上敘述來看,不論是民國八十二年頒布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或是根據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規定,其內涵有許多相同之處,除了認知、技能和情意等「內容目標」之外,也都重視「過程目標」,如發展批判思考的能力、蒐集、組織和評鑑資料的能力等,同時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