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区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卷(PD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上)期末测试卷(语文)第1页共8页2018年秋高二(上)期末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的喉咙发音长短、高低,与人的呼吸有关。人不能不喘息,发音也就不能不间歇,语言也就不能不有所停顿。在说话时,不一定必到意思完整时才作停顿,而是在气力不能继续下去处即作停顿。在习惯中,语言完整处的停顿固然叫作“句”,而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叫作“句”。有时候后者被应用的次数,还远远多于前者。习惯有“上下句”之说,凡说到“上下句”,即意味着仅仅一个“上句”还不够,而须有“下句”接配才算完整。虽然如此,但绝不能因此便断定那个“上句”不算一“句”,或说不叫作一“句”。顾名思义,既叫“上句”,便是承认它是个“句”,只不过“上”而已。五代时王定保在《唐摭言》卷六中记牛僧孺一事,牛携所作文章谒韩愈、皇甫湜。“其首篇《说乐》,韩始见题而掩卷问之曰:‘且以拍板为什么?’僧孺曰:‘乐句。’二公大欣赏之。”韩愈所说的拍板,当然不是仅指木板工具,而是兼指木板所具有的作用。而牛僧孺所答,则是侧重指其作用,也就是指拍打的节奏。音乐的节奏既可名为“乐句”,那么语言的停顿,又有何不可称为“语板”?我们知道,音乐有板有眼。有板板连接的,有一板一眼的,有一板二眼的,有一板三眼的,都不出乎四拍。虽有的是五拍的,如昆曲常在三拍处叠一拍,这与军乐鼓点相同,但那紧叠的两拍,实仅占四分之一,合其前后,仍是四节。为什么四节为止?从生活实际说来,再多就接不上气力了。人的气力有限度,那所发出的声音也必与之相应。我们反观汉语的现象,一个停顿之前,即一句之中,无论字数多少,都会在快慢速度上加以调剂,甚至切成几逗。即使争吵,仔细去听,总有节奏。节拍并不都与字数相应,念着容易上口也容易记忆的歌诀之类,最少的是三字句,如《三字经》。其次是四字句,不但“关关雎鸠”“天地玄黄”通行不绝,试翻开现在所编的许多《成语词典》中的若干成语,都以四字的为多。五言、七言更是诗句的常态。六言是两个三言或三个两言。八言常是两个四言。拍着板来念,快慢随人,但俱不会多到四拍以上。至于九言诗句,有二七字的,或四字五字的,都是复合句,并非真九字句,而且读来麻烦,作者也少。不难理解,费气力的,行之必然不广。骈文以四言六言递相交替,又重叠又变化,念起顿挫流畅,所以曾流行千年。至于没有固定字数的散语句子,在说话和诵念中,也有轻重疾徐。常见初识字的小孩或识字不多的成年人,拿着报纸,每字平均力量去念,听者常会发笑。因为他们失却了句中的板眼,更不论句间的抑扬了。所以散语的句子,包括文言的或口语的,无论多么长,都必有中间的顿挫。(摘编自启功《汉语现象论丛》)高二(上)期末测试卷(语文)第2页共8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气力不济时的停顿也叫“句”,习惯上叫“上句”,要接配“下句”语意才完整。B.音乐中的一板可切成几眼,一板二眼即二拍,一板三眼即三拍,最多不超过五拍。C.语言的停顿也可称为“语板”,即使争吵,仔细听,总是一板一眼的,颇有节奏。D.古诗文中一句话无论多少个字,由于气力的原因,一句话始终要保持四个节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句的节拍为论述对象,阐明了语句停顿的生理原因与节奏原理。B.文章引《唐摭言》中牛僧孺一事,论证了语言跟音乐一样都存在着节拍。C.文章通过对三字句到九字句的分析,论证了节拍多少并不都与字数相应。D.文章论述逐层深入,条理分明,使读者对语言停顿有了较深入的了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句的四句,律诗的八句,既有气力不济处的停顿,也有语言完整处的停顿。B.“句”和“板”原本都是音乐专用术语,后来才被人们借用来指称语言的停顿。C.骈文的盛行与其句子的节拍密不可分,可见写文章需要追求句子的顿挫流畅。D.无论多么长的散语句子,句中都有板有眼,所以在诵读时不能每个字平均用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故乡的胡同史铁生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陶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里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高二(上)期末测试卷(语文)第3页共8页6.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由北京市网信办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8年度第三次评议会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写作业仍是占用青少年课余时间最多的活动,高达43.5%,而把上网作为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的青少年只占总体数量的16.0%。青少年上网目的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玩游戏、聊天交友、查资料学习,分别占比47.5%、45.0%、37.2%。同时,在对青少年上网的主要行为进行调查时发现,休闲娱乐类活动依然占比较大,是使用互联网学习、查资料、看新闻人数总和的近四倍之多。(摘编自刘婧《2017-2018年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发布》,《北京青年报》2018年7月20日)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的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已消失或改作它用。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诌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十八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很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了命运的构造?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重心不在写故乡,也不在写胡同,因此开篇作者对自己的故乡做了独特的界定,这有助于凸现胡同与“我”之间的联系。B.作者以胡同为线索对自己四十年生命历程做回顾,其中用“小男孩”这样的称谓来指称自己,叙述中有一种间离感和审视意味。C.小男孩不停地看太阳,等候着母亲回家,是因为他知道太阳落山后妈妈才能回家,小小年纪却颇为懂事,能够体谅母亲的辛劳。D.作者回忆往事时保持着情感的克制,不做过多渲染,多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作描写,表现出超越生活悲喜、坦然面对命运的达观。5.请根据“我”在胡同里生活的经历,简要分析胡同“构成了我”的具体内涵。(6分)高二(上)期末测试卷(语文)第4页共8页材料二城乡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使用率差异类别网络应用城镇农村城乡差异信息获取搜索引擎87.60%84.20%3.40%网络新闻76.20%69.90%6.30%网络娱乐网络游戏67.80%63.10%4.70%网络视频78.00%68.60%9.40%网络音乐81.70%76.50%5.20%网络文学46.80%38.90%7.90%(摘编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材料三听音乐因为其伴随性的特点,是青少年网络娱乐生活中频率最高的活动,几乎总是在听音乐的青少年占比达到29%。还值得关注的是,短视频迅速崛起,和音乐一起成为青少年娱乐休闲生活的新方式。就频率来说,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其次依次为电影/电视、游戏类,接触频率则主要集中在“每周一次”上,占比分别为41.68%、38.95%,而从不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的占比则分别为15.56%、26.82%,可能是由于电影电视的时长原因以及家庭对游戏的监管趋严所致。换言之,青少年看电影/电视、打游戏热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摘编自2018年《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材料四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沉迷游戏、过度用网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为了解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规定。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但就目前来看,面对屡见不鲜的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产品形态,监管的提升仍然有较大空间。当然,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个难题,单靠管理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摘编自《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人民日报》2018年9月28日)7.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网络娱乐”,城镇青少年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