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PD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一中2019-2020学年10月份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据此可知,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B.规范社会秩序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D.维系统治秩序4.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表明()A.贵族特权已被完全剥夺B.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5.《全球通史》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的“革命”是指()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B.儒学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行省的设置D.理藩院的设立6.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皇权至上C.官员众多,政务繁忙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29.“(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材料表明元在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是()A.郡县制度B.行省制度C.分封制D.中书省制10.以下四图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依次是()A.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县制11.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不断变化。民间俗语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里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应是()A.代表中央监察地方B.管理地方行政C.管理地方军事D.管理地方财政1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13.魏晋时期,读书人贾六,被家乡所在郡的中正评为“中下品”,推荐到怀远县作县令。这表明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军功授爵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315.明英宗时期,“凡中外奏章”由内阁“用小票墨书(拟出处理意见),贴在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供君主参考,或同意或否,用红笔批出,成为决策。这表明当时内阁()A.限制了皇帝的权力B.已成为国家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取得了宰相的权位16.清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17.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中央集权B.专制皇权C.监察权力D.改革力度18.“(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英国在“教训”了这个“国家”后获得的特权是()A.准许设厂B.协定关税C.驻兵使馆D.割占香港19.“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此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B.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D.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2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21.圆明园是园林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是由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建造而成,却遭到英法联军野蛮焚毁。圆明园被焚毁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世纪末判强划分中国势力范围示意图A.鸦片战争后英国割占香港岛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C.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23.费正清在《观察中国》冲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允许传教士在中国传教B.《辛丑条约》的签订C.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24.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A.太平天国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5.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这表明淞沪会战()A.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26.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27.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中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28.朱自清在《这一天》中说:“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抗战胜利指日可待。”“抗战胜利指日可待”的根本原因是()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29.有学者评价道:它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纲领性文件,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产、分配和生活,让人人过着“通天下皆一式”的生活。这里的“它”指的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0.图中《临时约法》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B.中国第一部无产阶级宪法C.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5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材料二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览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以上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四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的“大变动”分别是指什么。(4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2分)(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4)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6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4分)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