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中考语文一诊试题试题(pdf,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2020届九下第一次诊断考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卷和答题卡⼀并收回。3.选择题部分必须⽤2B铅笔填涂;⾮选择题部分必须⽤0.5毫⽶⿊⾊墨⽔签字笔书写,字体⼯整,笔迹清楚。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均⽆效。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贮.蓄(zhù)亘.古(gèn)呱.呱坠地(gū)B.炽.热(chì)亲戚.(qī)暴风骤.雨(zhòu)C.挑剔.(tì)惩.罚(chěng)硕果累累..(léi)D.黝.黑(yǒu)狩.猎(shòu)莘莘..学子(shēn)2.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白的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篷篷的花白胡子。B.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畴,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C.通过文字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锲合。D.转了半日,总觉得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做学问若不从实地用功,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B.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销路越来越好。C.由于他平时喜欢在写作上下功夫,所以不管写什么文章都可以信手拈来....,一挥而就。D.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医护人员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的精神实在可歌可泣....!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对商品、场景、消费者的数字化、智能化处理,让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实体店中应用。B.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举措,我校积极应对,网课高效推行,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C.疫情突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听从习总书记的指挥,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保障人民生命做出重要贡献。D.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 2 ⼆、⽂⾔⽂阅读(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段,完成5—8题⼗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曰:“⾁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食者鄙,未能远谋。”乃⼊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也。⼀鼓作⽓,再⽽衰,三⽽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是()A.又何间.焉间:参与B.⾁⾷者鄙.鄙:浅陋,⽬光短浅C.⼩⼤之狱.狱:案件D.必以信.信:信⽤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法完全相同的⼀项是()A.可以.⼀战以.光先帝遗德B.登轼⽽.望之暮寝⽽.思之C.忠之.属也公将⿎之.D.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7.下列翻译正确的⼀项是()A.牺牲⽟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翻译:祭祀⽤的⽜⽺⽟帛等东西,(我)不敢增加,⼀定按照诚信(来报)。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的痕迹很乱,看到他们的旗帜已经倒下,所以追赶他们。C.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受下赏。翻译:群⾂和⼈民,能够当⾯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下等赏赐。D.每与⾂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翻译:(先帝)每次与我谈论此事,未尝不对桓、灵⼆帝感叹,痛⼼与仇恨。8.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A.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是决定于“取信于民”。B.作者巧妙地运⽤了⽐照、映衬的技法。以曹刿与“乡⼈”的对⽐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C.⽂章最后⼀段⽤补叙笔法写战役之后由曹刿论证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这部分实际是全⽂的重点,它展⽰了曹刿作战指挥智勇双全的特点。D.曹刿的动作描写尤为精彩,如在战场上表现,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信的⼼态。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中的名篇名句。(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都答,则按前两句给分)(2分)①,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②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京⼝北固亭有怀》) 3 ③,归去,也⽆风雨也⽆晴(苏轼《定风波》)(2)默写⽂天祥《南安军》的颔联和颈联,或夏完淳《别云间》的颈联和尾联(4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章,完成10-12⼩题。实⾄名归话“襄阳”⾼伟凡①2010年11月26日,国务院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②在鄂西北,古老的汉江流贯襄阳盆地。及至1951年,以襄阳县的中心地带——南岸的襄阳镇(县城)、北岸的樊城镇合设“襄(阳)樊(城)市”,面积300多平方千米。时隔32年,国家开始进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1983年撤销襄阳地区,所辖各县划属已升格的裹樊市,使其规模骤然增至近2万平方千米。③襄樊,乃两个小地方的统称,设市后也多为“襄阳”(地区)管“裹樊”(县级市),与周边县市从无称谓上的纠葛。然而,当襄樊市取代襄阳地区后,周边县市变成下属,形成“襄樊”(市)管“襄阳”(县、区)的格局,难免平添“辈分”颠倒、“位子”坐错之感。④悠久历史非“襄阳”不能延续。“襄阳”之称,始于西汉所设襄阳县,得名于县治地处襄水(今南渠)之北,至今2200年。由此,故治今称“襄阳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这里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无不注明发生地为“襄阳”。东晋朱序守城抗击前秦,其母韩夫人率众女修城助战,令存“夫人城”。因三国故事,襄阳更负盛名:襄阳人庞统号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襄阳城”外,有“古隆中”“刘备马跃檀溪遗址”等。⑤厚重文化非“襄阳”不能承载。唐代诗人孟浩然生长于此,世称“孟襄阳”;宋代书画家米芾移居此地,自号“襄阳居士”,今有“米公祠”“米公路’。襄阳之名盛名远播,天津有“襄阳道”,上海有“襄阳路”,港、台乃至美国、日本也有街道冠名“襄阳”。以“襄阳”为主体,仅唐代便有诸多诗篇,名句如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更有诗名直称“襄阳”者:苏轼《襄阳乐》、李白《襄阳歌》和《襄阳曲》等。⑥偌大地域非“襄阳”不能涵盖。作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级行政区冠名“襄阳”者断续绵延: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设襄阳郡;三国、晋、隋亦设襄阳郡;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设襄阳府;元设襄阳路;明、清设襄阳府;民国初设襄阳道:新中国设襄阳专(地)区。⑦显而易见,在饱经2200年风霜的“襄阳”膝下,问世不足60年的“襄樊”难以望其项背,勉为其难则带来无尽的窘迫:顶替襄阳充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感文不对题,以“襄樊”领率周边县市又不具涵盖能力,阐述当地历史、文化总要赘加注解,国内乃至海外“襄阳人”认祖归宗困惑不已……⑧不过,“襄阳”若用于市名,下属襄阳区便要同时更名:其前身襄阳县早于1992年由襄樊市区移治县境张湾镇,2001年改县为区。由于襄阳区并非市政府驻地,如今不与市同时更名将形成大、小“襄阳”同名异地的误区。查襄阳县在古代曾兼为“襄州”治所,此时改称“襄州区”顺理成章。 4 ⑨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子”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次转折,“襄樊”不再小材大用、力不从心,“襄阳”不再大材小用、无处施展,以“名正言顺”疏通历史脉络、传承悠久文化。⑩当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没有谁比“襄阳”更适宜承载千百年的一方文化,更适宜涵盖上万平方千米的疆土,更适宜充任引领当地顾后瞻前的旗帜,魂牵梦萦的大“襄阳”终于回来了……10.为什么说“襄樊”更名为“襄阳”是“实⾄名归”?(3分)答:11.试分析下⾯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将颠倒的“辈分”正过来,坐错的“位⼦”换过来,通过正本清源、各归其位“理顺地域称谓关系”,是襄樊市及襄阳区更名的实质所在。答:12.选⽂第⑧段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答:五、作⽂(60分)13.“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的⽆⾔之美激发了⽑泽东的诗情;“别有幽愁暗恨⽣,此时⽆声胜有声”,音乐艺术的⽆⾔之美令白居易深深沉醉....不独自然与艺术,⼈性的⽆⾔之美,更深深触动我们的⼼怀。海伦.凯勒因莎莉⽂老师⼿指的动作,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植树的牧⽺⼈”;在安静与沉默中,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只要留⼼,⽣活中处处皆有“⽆⾔之美”。请以“⽆⾔之美”作为题⽬,写⼀篇⽂章。(60分)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定⽴意,⾃选⽂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50字;④不得抄袭套做;⑤不出现真实的⼈名、校名、地名。B卷(共50分)⼀、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卢溪别人唐朝·王昌龄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对猿愁。1.有人评价此诗“离情更远”,请简述其理由。(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空白处填入哪一个意象更符合诗意,请选择并简述理由。(2分)A.明月B.孤月C.新月答: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12分)阅读下⾯的⽂⾔⽂,完成3~5题。柳⽒⼦蒲松龄①胶州柳西川,法内史①之主计②仆也。年四⼗余,⽣⼀⼦,溺爱甚⾄。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何,⼦病,翁故蓄善骡,⼦曰:“骡肥可啖。”柳谋杀蹇劣者。⼦闻之,⼤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乃喜。然尝⼀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5 ②后三四年,村⼈以香社登岱。⾄⼭半,见⼀⼈乘骡驶⾏⽽来,怪似柳⼦。比⾄,果是。村⼈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众曰:“尊⼤⼈日切思慕,何不⼀归省侍?”⼦讶问:“⾔者何⼈?”众以柳对。⼦神⾊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③众归,以情致翁。翁⼤哭,如期⽽往。主⼈⽌之,曰:“曩见公⼦,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神鬼⽆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可见则出。”柳如其⾔。既⽽⼦来,问曰:“柳某来否?”主⼈曰:“⽆。”⼦盛⽓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惊曰:“何骂⽗?”答曰:“彼是我何⽗!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隐我⾎资,悍不还。今愿得⽽甘⼼,何⽗之有!”⾔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主⼈呼之出,狼狈⽽归。【注释】①法内史:官名。②主计:负责算账。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2分)A.众归,以情致翁致:传达,告诉B.柳如其⾔如:按照,依照C.病卒不减卒:死亡D.柳在椟中,闻之历历历历:清清楚楚4.将⽂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曩见公⼦,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隐我⾎资,悍不还。(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说本⽂旨在反映为⼈⽗母者因为对⼦⼥管教不严⽽造成祸害的现象,你同意这种说法么?并请结合⽂章内容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