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范文仔细看了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触颇深。本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也对各个方面和三个年龄阶段提供了具体的目标指导。家长看了之后,可以确切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健康”领域,有“动作发展”的内容,列举了三个发展目标,即“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和灵敏的动作协调性”、“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灵活的手部动作协调性”。在“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目标下,还详细举例说明了5-6岁“双手举杠20秒左右”和“跑25米左右”的内容,帮助家长明确孩子是否达到了发展目标。看每一个目标的时候,可以用笔在旁边批注。如果有的孩子能做到全部,就会被认可为“符合标准”;如果某些部分可以实现,请注意“部分符合”。看完全部,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轮廓。孩子有什么优点?孩子有哪些缺点?通过阅读,父母的方向感变得更加清晰,未来教育的重点也更加准确。在我看来,这比一味的让孩子学这个练那个更有针对性,更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爱孩子,就不能揠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知道孩子现在在哪里,将来要到哪里,怎样帮助孩子一步步到达那里,而所有这些,《指南》都能给家长非常有效的指导。作为大班的孩子目前正处于5-6岁这个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方面更应该从父母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幼儿很多学龄前常规的教育与家庭模式、生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很多行为习惯的最初形成都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开始的,所以父母在这些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指南》中的社会方面提出的“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中的教育建议方面,要求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这其实是对家长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又看到多少孩子能够主动做到这几点,说明我们家长本身在这些方面做的也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父母是否是称职的老师,很大程度上要看父母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是如何尽到责任的。那些眼里只有成绩,出了问题就往老师身上推的家长,实在是不称职的家长。关于如何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指南》用朴实的语言,给父母指导与启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那么父母就要认真倾听孩子说话;要求孩子诚实守信,父母首先要诚实守信等等。我常常想,家长总是要求孩子这样做得好,那样要得第一,要孩子成为自己夸耀的资本;但却很少想想,自己是否是个优秀的父母,自己是否是孩子的骄傲。父母先给孩子做好榜样,是不是才更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得更好,这值得所有的父母深思。